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新论

2016-02-27 00:12黄琳皓��
图书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

黄琳皓��

[摘 要] 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难以发展的现状中,分析出其原因在于宣传不够、认知不足、思想观念束缚、馆员素质能力和方式手段的欠缺以及受体制、法规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沉寂冷清;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4.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4-0079-04

1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研究者的期望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已有十多年,研究者曾给予很大的期望:一是竞争情报活动将在高校全面展开[1]95。二是将竞争情报服务引入高校图书馆中,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而且也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的业务亮点、主要业务[2]。三是图书馆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共创经济效益,学校获得不菲的收益,能缓解图书馆经费紧张的状况[3]。现在看来,并不如人意。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现状如何?为何难以发展?我们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2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由于难以对全国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实践展开调查,只能就论文中所描述的某些省市、地区或单位的竞争情报实践情况进行归纳。从中看到,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显得沉寂冷清,没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在此梳理其表现及其成因。

2.1 较少图书馆参与原因在于自身宣传力度不足

据200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全国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图书馆只占调查总数的6[WTB2]%[WTBZ][4]。麦淑平于2011年对广东省25所高校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仅有4所较为深入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5]26。黎细玲等近期对广东省45所高校进行调查,为企业开展服务的仅9所[6]。杨婷等于2014年初选取全国84所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调查,发现除科技查新之外,“大部分高校针对科研采取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方式,未见开展科研竞争情报服务这一项目”。对其所在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科研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对竞争情报不了解[7]87。麦淑平认为高校图书馆自身宣传力度不足,不能让企业了解、接受竞争情报服务[5]27。

[HTK]2.2 固守校内用户,没有更多地拓展服务对象原因在于受“本位”“本土”观念束缚

黎细玲、麦淑平等人的调查显示,各馆都将本校师生作为首要用户,很少服务企业。刘志杰近年对河南省高校调查显示,88[WTB2]%[WTBZ]的院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咨询部或情报部,但很少走出校门,直接面对校外企业。他们认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完全有能力、有余力为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但在调查对象中只有16[WTB2]%[WTBZ]的院校为中小型企业开展了竞争情报活动[8]99。经分析,各高校馆没有拓展服务对象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贯彻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视学校的教学科研为“本位”,把学校当做“本土”,不越“本位”、不弃“本土”的思想观念束缚了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的行为。

2.3 用户需求欲不强源自认知度不足

首先对竞争情报概念理解偏差乃至偏见,把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情报混为一谈[7]85,甚至视为商业间谍,这就使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失去社会认可的空间,对竞争情报活动采取排斥或敬而远之的态度,更谈不上积极参与和支持,因而造成大多数企业和公众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严重不足[9]。其次是对竞争情报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这种情况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决策者和用户都有表现[1]92。在校外用户中,真正认识竞争情报意义的企业很少,通过图书馆来满足竞争情报需求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8]100。第三,是对图书馆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缺乏了解,心存怀疑。调查者指出,企业领导者不知可以向高校寻求竞争情报帮助,并且由于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竞争情报服务都是由专业的服务商提供的,图书馆对此领域介入较晚、较少。尤其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时间尚短,缺乏经验,使得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对高校图书馆是否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竞争情报持怀疑态度[8]100。

2.4 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服务方式方法及技术手段的欠缺,影响了竞争情报服务的发展

竞争情报服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竞争情报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数量。因此,对从事竞争情报服务的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但调查发现,各个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5]27。多数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情报搜集整理能力和信息综合分析能力较低,竞争情报意识不强,缺乏竞争情报服务意识[10]。我国高校图书馆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式管理所形成的被动服务方式没有完全改变。受财力所限,计算机软硬件配置欠佳,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单一落后[1]92。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竞争情报服务的发展。

2.5 高校图书馆受自身体制因素的限制,束缚了竞争情报服务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长期处于学校“围墙”之内,作为一个接受拨款的非营利机构,远离市场竞争、传统被动的服务方式、只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等自身体制因素的限制,给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带来影响。高校图书馆自身不必主动走出校门,到信息市场中寻找服务项目和研究课题,以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况且《规程》中说的是“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有条件”“尽可能”的提法,让人难以掌握,高校决策层作出不为校外企业服务,这也不难理解。再者,《高等教育法》第38条第2款规定高等学校不得将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财产挪作他用。图书馆对校外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势必动用到相应的设备设施,这是否“挪作他用”?这也困扰着管理决策者。

3 应对策略与措施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处于难以发展境地,要走出沉寂、低迷状态,步入常态化发展轨道,必须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

3.1 增强宣传力度,强化情报意识

3.1.1 讲清竞争情报的来源,为之正名,消除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竞争情报的误解和偏见。竞争情报不是通过秘密方式获得或暗地里偷来,而是主要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获得,其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是最重要的来源。美国高级情报分析员埃利斯·扎卡利亚斯说过,情报的95或更少来自机密材料。

3.1.2 宣传竞争情报的作用,强化人们的情报意识,认识竞争情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利用竞争情报的需求。竞争情报对高校用户而言,能为高校决策管理层准确定位办学规模、科学设计学科专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正确决策提供保障;能为教学科研人员的基金申报、科研立项、课题评估、成果转化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情报,从而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和创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培养信息素养,了解人才需求信息,提高竞争力。就社会企业而言,其作用有五个方面:危机预警作用、决策支持作用、学习工具作用、市场定位作用、技术创新指导作用。

3.1.3 加强宣传图书馆的优势,并用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实践成果证明自身的能力,消除人们的疑虑,进而更多地接受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文献信息资源优势、设备技术优势、专业人才优势、情报环境优势、成本价格优势、社会信誉优势。在宣传中,注重让事实数据和生动事例说话,争取人们认可。尤其是各个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城市环境及长期以来积淀的馆藏特色,用特色情报服务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可信度,通过个性化服务、差异化战略来创造高校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可信度及其地位。

[HTK]

3.2 [JP3]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竞争情报服务软实力[JP]

3.2.1 加强软硬件设施和先进技术应用,为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随着国家实力的提高,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加大对图书馆现代化情报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为竞争情报服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应筹措资金,加强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网络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成为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保障。

3.2.2 组建或优化服务团队,持久不间断地组织学习、培训,提升情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1)搭建或优化服务团队。发展竞争情报事业,关键是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竞争情报队伍,才能创造高水平的竞争情报产品,更好地发展竞争情报事业。图书馆要选拔适合竞争情报工作要求的馆员组建竞争情报服务团队;已经搭建起团队的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并对团队进行持久不间断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更新补充学科知识,强化情报提供能力。图书馆还应建立并完善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团队;建立和完善协同合作机制,发挥集体的规模效应;构建合理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与工资劳酬挂钩,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抓好馆员学习、培训。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通过抓自学、开设讲座、办培训班、交流探讨、外派进修、继续教育等方式,持久不断地开展培训、学习,以提升情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学习培训内容包括:1)补知识盲区;2)强化竞争情报意识、竞争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3)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4)掌握竞争情报生成流程;5)了解竞争情报信息源;6)了解掌握网络咨询服务内容;7)图书馆情报服务项目设置;8)面向企业的服务模式(方式);9)用户培训内容、模式、方法等;10)对企业竞争情报的评价;11)企业竞争情报分析研究方法;12)经验介绍与案例分析等等。

3.3 突破思想束缚,主动服务用户,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3.3.1 解放思想,突破束缚,勇于实践,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众所周知,各高校图书馆都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因此,为学校内各类型需求者提供竞争情报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分内之事。至于企业竞争情报需求者,被不想或不愿为他们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人以《规程》为由将他们拒之门外。这种视本校为“本位”“本土”,守住“本位”不越“位”、守住“本土”不放弃的思想观念,束缚了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对象的拓展,校外企业就难以进入其服务范围。有些人顾虑:为社会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会被视为“创收谋利”。无须讳言,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就是为企业创造收益,为社会谋取大利。国家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也没有明文禁止高校为社会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因此,要解放思想,突破种种思想观念的束缚,用实际行动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3.3.2 主动服务用户,创造优异成绩,建立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传统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被动式的服务,也就是坐等别人找上门的服务,这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服务模式被人们摒弃。图书情报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得到强化,主动服务用户逐渐成为常态。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其成立了17人组成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理工学科等三个学科的服务团队,以团队协作方式为用户提供全面而深层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学科服务团队的总体目标是走进学院,融入学科,嵌入教学,服务科研,评估学术。该团队具体工作内容为建设学科资源,提升信息素养,助力科学研究,辅助科研管理。该团队目标定位和工作内容的措辞,如走进、融入、嵌入、助力、辅助等就显示强烈的主动色彩。该团队近期工作,如新生培训、专题培训、文献检索课、制作网页和各学院资源与服务指南,开通微博,到学院调研和交流沟通,开展定题追踪等都是主动行为。据2012年统计,开展新生培训156场、学院培训69场、公共讲座112场、文献检索课12门。学科馆员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推广,使师生知晓读秀学术搜索的文献传递功能,使用率逐年提高,从2010年的18万次到2012年的58万余次。为科研立项和管理及数字资源采购提供参考及数据支持,他们撰写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专项课题的计量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科研成果统计报告》《化学与药学学院文献资源保障与利用情况》《广西师范大学学术论文产出与影响力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报告,积极主动地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做法,得到了相关老师的好评。

3.4 找准定位,政策扶持,理论与实践并行,扎实有序地推进

3.4.1 找准目标定位,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诚然,竞争情报主要是在以企业为主体的用户的发展中而发展,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情报服务的,其最终受益者应该是企业,其次才是其他用户。但是,与社会上的情报咨询机构或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其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应当以高校竞争情报需求者为最先受益者,其次才是其他用户——企业,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目标定位。高校决策管理者决策、教师教学科研、学生成才就业创业和学校的发展,都极需要竞争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服务是根本,诚如研究者提出的,不能本末倒置,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削弱原有的传统职能,应在立足服务本校对象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现代企业经济服务[11]。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余力、有能力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情况下,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引导,从政策上为图书馆与企业创造合作机制,以政府或企业出资购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形式,刺激并激活企业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促成双方的合作,达到地方经济和高校教育齐发展[5]28。

3.4.2 理论与实践并行,扎实有序地推进。一方面要加强竞争情报理论研究,及时总结竞争情报工作的经验教训、技术和方法;宣传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解剖分析竞争情报活动成功案例,让人们学习借鉴。另一方面,竞争情报服务要切实地开展起来,先立足于校内,把校内用户群服务好,然后扩展到校外社会企业。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原有的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再加上“服务企业”,工作内容也增加相应项目。甚至当做强做大之后,搭建团队成立情报咨询公司,依托于学校,专门从事校外企业的竞争情报服务。或先在某个方面做起来,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再加以扩展。比如,作为学校教书育人是其首要任务,培养和造就顶尖创新型人才是其目标,应着力于科学决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教法、建设精品课程及学生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做好竞争情报服务。在教书育人当中,教师的科研会伴随而来,必然要求图书馆提供科研竞争情报。这时,向教师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竞争情报可谓“水到渠成”。总之,只要切实地真抓实干,循序渐进地推进,就会大馆大有作为,小馆也会闪耀亮点。相信全国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全面开展,将会给予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戴 云.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情报杂志,2004(6).

[2] 吴仁杰.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策略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1):88—90.

[3] 黄 涛,杨玉麟.我国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研究综述[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3):84—86.

[4] 刘 波.高校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探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75—176.

[5] 麦淑平.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调查研究——以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1).

[6] 黎细玲,麦淑平,钟 莹.高校图书馆合作竞争情报服务研究——以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12(11):74—76.

[7] 杨 婷,杨 勇,徐天茂.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用户需求分析——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 情报探索,2014(11).

[8] 刘志杰.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为中小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刍议[J]. 图书馆学研究,2013(13).

[9] 范晓珍,蔡艳青.困扰公共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要素分析——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09(10):52—53, 91.

[10] 侯丽红.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对馆员的要求[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8):31—32.

[11] 袁晓静.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竞争情报与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84—186.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