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02-27 16:32蒋树雷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1期
关键词:贸易逆差对策

摘 要: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已有20多年发展历程,但双边贸易中,中国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其中机电产品在两国贸易往来中占据比重最大,首当其冲成为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本文从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对策

一、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中国自韩国进口机电产品贸易现状

2007年至2015年,中国对韩国机电产品的进口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7年的377.76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041.6亿美元,增长了将近有4倍。在中国向韩国进口机电贸易额增长的过程中,从2007年到2009年间中韩机电进口总额增长比较缓慢,同比增长率从2007年的9%减到2008年的3%甚至在2009底降到了负值,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中国向韩国进口总额下降所导致的。2011年至今中国自韩国进口机电产品迅速升温。

2.中国向韩国出口机电产品贸易现状

2007年至2015年中国对向韩国出口机电产品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7年的247.24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397.7亿美元,增长了将近有0.4倍数额,在中国向韩国出口机电贸易额增长的过程中,从2007年到2009年间中韩机电进口总额,同比增长率从2007年的26%增长到2008年的17%,在2009底降到了-12%,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国经济大萧条,同时韩国的机电产品市场需求相应的在减少,导致我国向韩国的出口总额下降。2011年至今我国向韩国出口机电产品逐年增加,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贸易逆差的现状。

3.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现状

在中韩机电贸易过程中,中国一直以来都处于逆差的状态,并且这个状态愈演愈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逆差130.5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逆差632.9亿美元,几年时间增加了近4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机电产品相比韩国的机电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同时科技含量相对落后的产品现状。

二、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分析

1.中国的贸易产品结构弱于韩国

从中国进口商品来看,中国主要从韩国进口机电电器设备和光学医疗设备及零部件,这部分占据了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每年超过50%。而从中国向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中国向韩国的机电产品出口以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为主,并且发展很快。虽然中国对韩国的进出口产品皆为机电产品,但是我国从韩国进口的为技术密集型的最终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源消耗低,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该特点决定了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在双边贸易中拥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相反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处于劣势,加之中国机电产品的规模不景气。

2.韩方对华直接投资逐年增加

最近几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快速增加。2015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为95.8亿美元,而同一时间中国对韩投资额为12.5亿美元,对比两个数字,韩国对华投资额是中国对韩投资额的8倍,中国处于严重的逆差。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韩国对我国直接投资迅速反弹,增长势头强劲。但是,已在中国建厂的韩国企业却依旧从韩国本土进口生产所需的机电设备与零部件,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从韩进口额会随着韩企对华投资的增涨而增涨,而这些公司的最终产品却只有小部分返销韩国,大部分直接投放在中国市场。

3.垂直型的产业是造成逆差的重要原因

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垂直加工贸易,该贸易收汇少,效率低,如果长期进行,会极大制约国内机电产品的发展,造成生产闲置。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对我国产业机构的调整并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受自身产业结构的局限,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承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过时、淘汰的技术;国际市场的价格却向技术密集型产品倾斜,这可能带来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中国的机电行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在销售收入中仅占0.9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国在机电产品生产中只存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相对比韩国的技术比较优势,我们很难逆转机电贸易逆差的地位。

4.韩方的双重标准加剧了两国贸易逆差

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采用双重标准。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本国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常常单方面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产品对韩国的出口,从而导致中方利益受损,包括各种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歧视性政策。例如韩国限制外国汽车进口:实施技术限制;制订国内税法限制汽车进口;提倡使用国产车;对进入汽车工业的外资予以限制。韩国现行的税制中,除了10%的正常关税以外,还另有一些例如报复关税、补偿关税等近20余种保护性关税,这对中国产品向韩国出口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

1.加快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

我国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着很大的比较优势,对韩国出口的产品也大多属于这两类,但是这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大的竞争,也最容易受到冲击。所以,我国不仅要在传统出口产品上保持比较优势,同时也要对出口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增加其附加值,使产品档次得以提高,改变产品以廉价和以数量取胜的局面做到质量优先,并且逐步向品种多样,具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对于竞争强的产品,应该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激发此类产品的出口潜力,加大其出口份额。只有这样才能使出口产品真正的成为高创汇产品。提升我国对韩出口商品的质量,同时着力于开发商品的深层次价值也有助于中韩贸易走向平衡。

2.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总体上主要是以低价取胜,而韩国则是以技术见长。但现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加之机电产品本来就是技术型产业所以我国的劣势就更为突出。这就造成了中韩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不平衡,以及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要想逆转劣势缩小贸易逆差,就必须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技术,同时也不能忽略产品在包装、材质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从而调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2012年9月之后,韩国手机在华销售下降了3.4%,三星和LG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了50%和21.4%。因为中国移动电话制造商掌握了关键技术,一系列国产品牌,如华为,OPPO,小米脱颖而出,市场对韩同类产品构成了直接威胁。这足以说明技术创新对于机电贸易的重要性。

3.加强机电产品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成为发展的动力。我国机电产品生产企业正是由于缺少品牌,所以产品难以被各国消费者所认可,甚至好的产品卖不上好的价格。企业品牌的建设,首先要以诚信为先,没有诚信的企业,“品牌”就无从谈起。其次,企业品牌的建设,要以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才能培育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企业的产品才有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建设世界知名品牌对我国机电产品扩大销量,增加出口,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4.制定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

中韩双方应建立行之有效磋商机制,加强两国的交流协商,解决好两国在贸易交往中产生的摩擦和纠纷。在WTO规则下,中韩两国需发挥两国民间沟通机构的作用,及时交换信息,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贸易健康发展。深化和巩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关系。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两国各自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将增加。所以,中韩双方应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实现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加快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为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能得以在扩大了的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9).

[2]曹玲,张智慧.韩国贸易结构变化与中韩贸易发展[J].商业研究,2014(11).

作者简介:蒋树雷,男,朝鲜语翻译硕士,延边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助教

猜你喜欢
贸易逆差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美7月商品贸易逆差扩大
走,找对策去!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