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基层县级广播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

2016-02-28 07:28高照鹏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群众

高照鹏

浅谈如何提升基层县级广播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照鹏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县广播电视台)

县级广播电台获取信息接近基层,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能快捷反映社情民意,宣传政策,引导舆论。随着媒体资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广播电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局。县级广播电台要立足承担县域资讯传播以及宣传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平台优势,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在办台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努力提升采编人员专业素质,使广播节目有创新,有特色,栏目新,选题好,立意高,定位准,赢得听众,发挥更好社会效益。

基层县级广播;采编人员;专业素质;提升

笔者认为,要当好县级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的确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必须具有较好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之外,还应一专多能,适应当前形势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现就此问题谈以下看法。

1 看淡名利,克尽职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播特别是县以下农村有线广播,曾经辉煌过一个时期。它在宣传报道方面,有过党委政府重视,基层通讯员踊跃参与,在基层农村,层层建立通讯组,通讯员遍布全县乡村各行各业,呈现出人人争写稿件,争上广播的喜人局面。就绥德县广播站来看,1985年,来稿就有4 626篇,用稿2 200篇,发展通讯员320人,骨干通讯员达到100多人。与此同时,调整和改进教育和服务性节目。除本县新闻节目外,还设置11个专题节目,充分发挥了广播的喉舌作用。这一时期,绥德县广播站采、编、播人员的业务素质,广播宣传质量,名列全区各县前茅。1975年被评为榆林地区广播系统先进集体,1977年,宣传计划生育成绩显著,获地、省计生先进集体,1981年参加全省优秀广播新闻节目评选获得二等奖,1982年获陕西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1982年全地区获全区广播系统先进集体一等奖,1982年获全省一等优秀文字广播稿奖,1984年广播站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1959年,绥德县广播站代表榆林地区参加了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参观团,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黑龙江省广播电台等参观学习。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台的普遍建立,电视热不断升温,加上各县(区)办起了报纸、刊物。一些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一味追求电视上有影,报刊上有名。从而忽视了广播这一现代化宣传工具的功能。1993年初,农村有线广播杆倒线断,再难以为继,将开播30多年的有线广播,改办成调频广播,广播喇叭形同虚设。广播记者去采访,被采访单位滞理不睬,甚至借故推托。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县局终于恢复了绥德人民广播电台,2010年10月正式开通播音。

由上面的变化可知,一种媒体形式的兴衰,既要有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还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更主要的还要有全社会的参与和对采编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笔者认为,作为广播记者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就会影响情绪。在记者同行中感到自卑,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或消沉下去,这对我们振兴和发展广播事业是极为不利的,要振兴和发展广播事业,首要的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思想、观念的转变,正确认识广播仍然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喉舌,有着其它宣传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级广播电台的服务对象是当地的群众,其节目仍然有着比较固定的受众需求,所以无论是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还是参与节目的角度,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县级广播电台与处地连接更紧密,更接地气,更能把握群众的需要,而且采编人员大多是当地人,更熟悉当地的人文风习,社情民意,这些因素决定了县级广播电台与当地公众的联系最为密切,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县级广播电台与观众更具有互动性,它的传播速度最快,能最广泛地接触听众,在某些方面更能办出特色,更能制作出适合当地群众让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采编记者要树立自尊、自重、自强的思想意识,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自身的素质,采写最鲜活最能显示时代风貌的新闻。

2 坚持“三贴近”原则,做群众知心朋友

要树立群众意识,站在社会和群众的视角开展新闻报道,使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新闻现象,防止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真正发挥其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广播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眼”,嗅觉灵敏的“新闻鼻”。这种敏感等不来靠不来,只有经常勤奋探索,不懈努力,才能锻炼出来。新闻事件常常发生在有群众的田间地头、家庭院落、车间厂矿、社区居民,所以说,人民群众和社情民生既是新闻的源,又是新闻的流,即是新闻工作者的“上帝”,又是服务对象。记者离不开群众,离开群众,新闻就会枯竭,离开了群众,我们的新闻工作将一事无成,也毫无意义。作为基层新闻单位编辑、记者应充分利用处在基层,接近群众的有利条件,坚持“三贴近”原则,真心实意与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真言、真心,才能采编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3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

县级广播记者就要刻苦钻研业务,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责任。要勇于到改革的激流、商品经济大潮中去击搏,到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锻炼,去触及社情民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出旗帜鲜明、一事一议的述评文章,要满腔热忱地去歌颂真正好的先进的美的事物,无情地揭露落后的腐败的丑的东西。县级广播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要尽可能又广又深地熟悉本地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实情,各行各业的工作特点,同时要熟悉和掌握新闻的各科体裁,结合广播特点的十八般武艺,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

总之,作为基层县级广播编辑、记者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学习和教育,既不妄自菲薄,又要戒骄戒躁,多些荣誉感,责任感。要立足本县的经济文化特色,抓住丰富的信息源和节目素材,增加民生民计和社情民意的新闻条目,精编专题内容,增大新闻信息量,制作播出一大批题材新颖,内容鲜活,类型多样的广播节目,不断打造具有当地特色风格的节目,实现栏目特色化,节目精品化,提高本台节目的收听率和影响力,使广播宣传内容成为本县新闻舆论、信息传播和文化娱乐的主要阵地,在新的时期,谱写出更加灿烂的广播事业新篇章。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播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