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感官功能的发展与演进

2016-02-28 16:27尚大原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4期
关键词:听觉视觉

尚大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媒介感官功能的发展与演进

尚大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现代媒介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满足了人们在视听层面上的感官期待,这对于传播内容的到达、传播效果的实现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到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媒介感官功能的利用更加便捷、领域更加宽广,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我们对现代媒介感官功能的未来期待很可能逐步突破视听层面,媒介对于现实生活的仿真化,对于触觉的延伸,将成为其感官功能新的开拓地,也将引领媒介体验新的方向。

关键词:媒介延伸;感官功能;听觉;视觉

1 理论基础——媒介即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其对人和周遭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延伸是器官感官功能的强化与放大。麦克卢汉的“延伸”大致分三类:一是人体肢体的延伸,如轮子是脚的延伸;二是感知能力的延伸,文字是视觉的延伸,收音机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一起的延伸;三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脑和互联网是其最典型的例子。媒介“视、听、触”的延伸将是之后讨论感官功能的基础。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思想大都基于讨论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感受,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中枢神经等方面。

2 媒介感官功能的大发展——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果为例

广播之于报纸的创新性不仅在于将传播推向了更加平民化,不用识字就可以明白内容,更因为通过声音,人们感知到了更真切的感情,情感传递效果更加明显,新闻传播的感染力与效果也更易实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电台发表了28次“炉边谈话”。人民被罗斯福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打动,据说华盛顿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他的谈话鼓舞了曾失去信心的美国人民,他的改革主张得到宣传,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对美国政府挺过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换言之,新的听觉体验使得传播效果很好地实现了。

“昨晚全美很多地方,成千上万的人们都被吓坏了。大家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新闻广播一样的清晰话语——来自太空的灾难降临美国。最初,人们认为是天体陨落,造成大量伤亡。然后出现了怪物,用火焰和有毒气体大肆破坏。这些都只是一出广播剧,但造成了全国范围的情绪激化。”这是对1938年美国广播节目《火星人入侵地球》的记录,广播给听众造成的听觉感官触动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电视不仅保有了广播的听觉感官功能,更开拓出了新的视觉体验。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能真实、现场地再现画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不需额外描述,真实的细节就能感染、打动观众,实现传播效果。

3 信息技术下媒介感官功能的扩展——以数据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新闻为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技术也得到大的发展。它们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媒介感官功能的广度与深度。互联网的平权化、易接近性、主动性,使其作为诸多视听媒介的载体,覆盖面与易得性得到扩展,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扩充了人们接触视听媒介的渠道、方法,使得媒介感官功能的触及面更加庞大。

现代的媒介技术依赖的平台扩展到了互联网,但是基本还是对视觉感官的进一步刺激,以新闻体验为例,从数据可视化到虚拟现实,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是看新闻,而是进入了新闻。

3.1 数据可视化对视觉感官的丰富

数据可视化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数据可视化的电视新闻,其程度也有高低之分,这主要聚焦在对于数据的运用与可视化的呈现形式。可视化呈现形式上三维的、场景化呈现自然高于二维的图表呈现。以央视新闻的《数字十年》为例,从画面表现来看,每一期节目都有大量的图表和动画形式,这些视觉元素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很多复杂的经济概念、专业术语在节目中变得形象化、可视化,避免造成与观众的隔阂。丰富的信息量中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张力。《据说春运》系列的“中国人迁徙地图”,在46 期节目中,大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达9种:交互动态图、饼状图、柱状图、坐标图、地图、简单图示、三维动画、虚拟人物以及虚拟场景。这些视觉元素构成的新闻报道样式,给观众带来了新颖有趣的新闻形态。数据可视化刺激的依旧是视觉感官,但是相比以前的电视新闻,它则以更生动、易懂、炫目的形象出现。

3.2 虚拟现实技术——发挥视觉感官的极致

虚拟现实的新闻,最热的自然是现在被广泛谈起的VR技术。借助于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从自己第一视角出发,浸入其中并实时互动,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虚拟环境既可以

是现实世界的重现与再造,也可以是主观想象的人工世界。VR技术可以归纳为“3I”,沉浸(Immersion)、互动(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

美国广播公司(ABC)创新性地推出了虚拟现实的新闻报道,观众能够在叙利亚等新闻现场中“自由走动”,体会当地发生的事件。虚拟现实报道下,ABC 的用户可以“沉浸”在叙利亚的报道中,他们可以看到叙利亚的街道、行人。而以往的话,除非亲临战区,否则不可能看到这些画面。

VR的跨越时空边界和沉浸式叙事,使得像报道巴黎恐怖袭击这样的全球危机事件得到了便利,在接近性上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制作成本和携带便捷性上仍然是主要问题。

以V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视觉感官的刺激,可以说到达了最深,进入现场、四面环绕的视觉体验,对中枢神经的感官刺激也是极大的实现。

4 媒介感官功能的未来期待

突破现有的视听感官,媒介感官功能的未来期待可以概括为仿真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触觉延伸,其实二者很相似。

未来媒介将使人类所有感官得到充分延伸,是“全感知延伸媒介”。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媒介一开启,人类就进入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在里面甚至比现实生活更便捷,头、胳膊、手、脚、腿、躯干都得到了延伸,人可以在媒介中仿真生存,生活中的很多经历都可以在媒介中找寻,可以去海里游泳,去书店买书,去剧院听戏,甚至去医院看病。

另外,现在炒得火热的4D技术,比3D所多出来的那个“D”并不是在视觉空间或者是时间这一类空间的概念。这个“D”或许指的是在感官上的除视觉与听觉以外另外的一种——触觉。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延伸出人们的触觉,这对现代媒介感官功能将是新的突破,也是我们拭目以待的。

参考文献:

[1]宋奎波.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思想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2]埃默里,展江.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斯隆.美国传媒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张云.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业及其历史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6.

[5]胡占凡.数字10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6]毛湛文,李瑞阳.大数据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创新、问题与方向——以央视2014年大数据系列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2014(12).

[7]梁颐,刘华.论未来媒介的五种特征——媒介环境学巨擘麦克卢汉、芒福德、莱文森思想探析[J].东南传播,2013(6).

猜你喜欢
听觉视觉
歌唱心理感觉对歌唱的作用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准确的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成人智障心理声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