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陕西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发展路径

2016-02-28 22:35李恺强柳碧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频道陕西广播

李恺强 柳碧莹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 西安 710061)

探讨陕西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发展路径

李恺强 柳碧莹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互联网+”及融媒体的推进,广播电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立足广播电视节目发展面临的瓶颈与不足,以陕西台为例,结合媒介环境现实进行创新路径的探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媒体融合

广播影视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在新媒体发达、媒介融合、跨屏传播的背景环境下,要抓好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广电+”和宽带广电建设,实现广电技术、内容、业务、形态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陕西广电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一、陕西广播电视节目现实困境

(一)频道运营不活,生产关系矛盾

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最大的传媒产业,是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电业发展进入“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新阶段。于陕西广播电视台而言,改革依旧是缺乏创新,从总台到频道(率)再到一线,管理扁平化难以实现,缺少有效的内部信息传导机制,一些合理建议难以在实践中检验就于襁褓中夭折,这极大地延缓了其进步的脚步。转型改进效果不明显,节目和管理手段上自我矫正的机制不健全,自身运营管理机制不合理,加大创新力度,谋求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二)体制不畅,人员结构失衡

身份管理机制: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原有的核定编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电视制作、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同一栏目或部门工作的员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存在一定区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容易造成聘用人才的流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广播电视台在外派培训方面也投入巨大,但是员工和管理层在培训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业内信息的交流,终因其他就职机会的吸引,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使广播电视台蒙受了财力和人力的风险。

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广播电视传媒行业新闻队伍一线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具有知识、经验背景的采编业务骨干到一定年龄之后退居二线,在采编这一重要环节上新闻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专业人才结构方面,行业缺乏复合型人才,人才专业结构失衡。

(三)媒体融合不足,创新意识薄弱

习近平主席2014年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并不顺畅,对于地处西部的陕西广播电视台而言,虽也迈出了融合发展的步伐,制定了新媒体发展计划,但融合平台建设与目标定位不明。对互联网所带来的颠覆性革命缺乏认识,缺乏互联网思维,也缺乏战略眼光和布局,大多局限于内部的自我刷新或者“媒体+互联网”式的融合,而缺乏“互联网+”式的融合,也缺乏外部的结构性重组和脱胎换骨式的平台打造。

二、陕西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拓展节目形式,办活电视栏目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过程、事件、方法的变迁要比一般产业或其他类型媒体来得更加迅速,广播电视台内容生产的管理相当重要。

1.找准频道定位。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各个频道涵盖了新闻综合、农业科技、影视娱乐、公共政法等各个领域,从频道名称上来看,分类明确,版块清晰,界定明确。但从各个频道所生产的节目来看,陕西电视台目前在新闻类节目的制播环节中面临同台竞争与同频道竞争白热化,新闻同质化倾向严重,应该按照各个频道的定位,最大限度地体现该频道的特色,采编人员应该围绕频道定位选取节目内容和表达方式,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有文化、有代表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样才能提升电视台综合实力,增强品牌效应。

2.合理编排节目。节目编排是一门时间分割的艺术。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综合频道节目内容涉及面广,既有新闻、文艺、体育、文化、娱乐,也有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综艺晚会等。在编排节目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充分考虑到新闻类节目与娱乐类节目、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对象性节目与大众性节目的有序安排。

3.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对于陕西广播电视台来说,除了强化节目编排外,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嫁接融合新理念也是不错的选择。本土化,即对某一事物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特殊性的过程,与全球化相对,如《超级老师》《开坛》《西安乱弹》等节目就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取得一定程度的受众认可。

(二)深化改革,规范管理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中占据核心地位。以信息为主要服务产品的传媒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意味着人力资源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是电视台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构成了广播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实行员工多渠道发展通路,形成具有特色的陕西广播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的人力资源改革,可以为广播电视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出众多具有影响力的节目与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也会直接带动广播电视台经营状况的良性发展。

(三)创新传播思维,加强媒体融合

媒介生态改变,如何在社会效益基础上拓展经济效益,思维模式的创新不可少。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积极变“观众”为“用户”,变“电视内容”为“IP资源”,逐渐从“内容制作机构”升级 “内容分发平台”,对广播电视媒体适应新媒介环境做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1.互联网思维的植入。媒体时代的变革,全媒体并不仅仅是把微信、微博的内容搬到电视或者把电视节目放到网上那么简单,而是彻底的思维方式的革命。陕西广播电视台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固然很重要,要想在当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要做内容的聚合平台和分发平台,或者是内容的生产与聚合、分发的融合平台,实现优质内容的有力聚合与多渠道分发,使自身能成长为集强势内容与多屏分发渠道为一体的省级卫视。

2.重视外界合作与联合经营。早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传统媒体,就提出了三跨经营的理念,事实上运行如何,应该是因台而异。当下,跨媒体的联合经营应是常态,笔者认为可以集中在两大领域的拓展,一是电商领域,如是否可以通过联合推出购物网站来提供卫视节目内容广告传播效果的及时购买通道,促进用户的购买行为以及对广播电视台的忠诚度,实现节目的新媒体营销。当然所指的电商领域合作并非传统意义上实施较长时间的电视购物,而是针对移动互联网客户端而推出的新的合作延伸。二是商业视频网站。目前来看,传统广电实现台网深度融合的路径有两种——电视台自办互联网视频网站以及与商业视频网站进行合作。广播电视台在加强独播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应广泛地寻求与商业大型视频网站的合作,以求借用这些较为成熟网站的平台与技术优势为自身的热播节目寻找新媒体的播出和互动渠道,从而进一步扩大节目影响力。

陕西广播电视台在地方文化传播、信息传播与受众信息需求的满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良好的受众口碑与认知度,但依然存在发展瓶颈,建议在自身转型的关键期能够进行频道(率)的精准定位,在完善顶层设计,调整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强节目内容创新,打造系列名牌栏目、名牌主持与名牌评论员,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和人员流动机制,提升媒体形象与社会公信力。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基础上,线下线上活动融合,打造新的媒体融合平台。在“互联网+”浪潮中完成从传统媒体到运营平台、从传播窗口到集内容生产、传播、用户管理、广告经营、服务增殖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的转型,走出一条适合陕西广播电视台特点的发展之路。

G222.3

A

1674-8883(2016)16-0020-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陕西新闻出版广电“十三五”发展课题“陕西广播电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发展机制研究”(2016-03)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恺强,男,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柳碧莹,女,陕西广播电视台编辑。

猜你喜欢
频道陕西广播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