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尝百草的皇子

2016-03-01 07:58赵江仙
山海经 2016年23期
关键词:建文帝野生植物皇子

●赵江仙

为民尝百草的皇子

●赵江仙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元璋打发他到河南开封,并规定不许擅自离开封地。

当时的开封是旱涝灾害严重的地区。遇到干旱和洪涝时,粮食绝收,再加赋税繁重,可谓是哀鸿遍野。为了让苦难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朱橚不但免税,而且带人修渠引水,开垦荒地,发放种子,鼓励种田,受到人们的爱戴。兴建水利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发生,可冰雹、蝗虫、地震、瘟疫、霜雪等自然灾害又频繁而来,为活命,人们用草根树皮野菜野果填充肚子。其间,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

看到这种情况,朱橚决定专门研究野生植物。为此,他带人跑遍封国境内的山野平地,咨询长期吃野生植物的农户。在农户的指点下,他们采集实物标本,带回王府。为了扩大野生植物的种类,他擅自离开开封到凤阳去看望生病的岳父,借机搜集那些能吃的野生植物的标本。没想到这事惹怒了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将他流放到云南边陲。

云南是蛮荒之地,因自然条件的恶劣,再加居民生活环境差,传染病和各种疾病肆意流行,而百姓普遍缺医少药。为此,他组织随行的医官,在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的基础上,对杂乱繁多的药方进行了详细地归纳分类,编写了方便实用的《袖珍方》一书,印刷后,发给当地人,得病时好对症治疗。尤其对那些药食两用的野菜做了充分说明,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作用。因为他的推广,这本书很快流传在民间,受到人们的喜爱。此事传到朱元璋那儿,他又被召回开封。

回到开封的朱橚,组织了一批野生植物和药学专家,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一边收集图书资料,一边在自己的王府,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告诉灾民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植物不能吃。为辨别某一植物是否有毒,口感是否合适,他都要亲自尝一尝,被他认可的植物,才加工成食品。他的开明和仁义,引来大量的有志之士。几年下来,开封的文化、水利、农业、经济等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就在此时,朱元璋离世,侄子朱允炆登基,号称建文帝。

朱橚的才能、身份和地位危及继位不久的建文帝,为了打击和迫害朱橚,建文帝将他又流放到云南。后来,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武力政变上台,将他从云南召回开封,恢复王位。

再次回到开封的朱橚,没有了野外考察的自由。为了获取更多的野生植物,他派人四处采集,此事惊动了永乐皇帝朱棣,为此遭到训斥。为了灾荒中的黎民百姓在乱世中能活命自保,他依然坚持不懈地研究。

多年后,对可供灾荒时食用的414种植物,朱橚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的名称、出产环境、形态、性味、加工烹调等表述出来。还请画师精确无误地把植物的叶、花、果、枝干绘成图,附在每种植物介绍后面,方便人们在荒灾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它们。这本以野生植物为对象的书,名叫《救荒本草》。

朱橚作为皇子,既没有像他的哥哥朱棣那样,为了取得皇权兴兵杀戮,也没有像其他兄弟那样,自我享乐。为了穷苦的百姓,他不但潜心研究医药,还为百姓寻找食物度过灾荒而著书,其用心良苦,实在难得。

猜你喜欢
建文帝野生植物皇子
朱棣“魂牵”建文帝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我的悲哀,如御膳房的菜
康熙:幼年读书曾累到咳血
建文帝:猪队友不可信
逼近史实:建文帝贵州避难行踪推测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完形填空两则
明建文帝逊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