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发展新常态下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研究*

2016-03-01 06:57李端英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新常态广东

李端英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



体育发展新常态下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研究*

李端英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63)

摘要:新常态是不同于旧质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形势、呈现新常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选取量化的区域竞技体育项目实力评价视域,以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实力综合评价为基础,以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面临的新常态为背景,对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进行研究,为竞技体育总体发展战略服务。提出新常态下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既要明确发展定位,又要拓展项目发展方式,强化空间合作机制,促进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研究方向:竞技体育训练与管理研究

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视,对奥林匹克功能的阐释,使得竞技体育奥运争光功能升华;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职业体育发展需求愈加强烈。面对体育发展的新常态,广东作为传统的体育大省,改革需求日趋强烈,尤其是奥运争光与职业体育的发展,使得竞技体育的改革首当其冲。

新常态下的区域竞技体育改革,既要结合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又要根据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同时还必须契合社会对竞技体育的多元化需求,在客观认识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提出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定位,探索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路径,促进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其中涉及的关键之一就是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问题。新常态下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目的就是在评估项目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通过拓宽项目发展方式,调整项目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益,适应当前体育发展新常态。因此,本研究以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实力综合评价为基础,以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面临的新常态为背景,提出广东竞技体育项目重构路径,为竞技体育发展总体战略服务。

1区域竞技体育项目实力评价视域

1.1评价赛事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竞技体育赛事繁多,奥运会、亚运会与全运会是我国各省市(省级行政单位)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三大不同层次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中,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虽然各省市不直接组队,由于我国三级训练体制的特性,决定了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代表着输送省市的最高竞技水平。全运会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运动会,集中体现了各省市的综合竞技实力。中间层次的亚运会是国家组队参加的亚洲综合性运动会,我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以至于大部分项目能在全运会夺冠,就有实力冲击亚运会冠军。因此,遵循不遗漏、不重复的原则,研究选取各省市参加奥运会、全运会表现出来的竞技实力,对区域竞技实力总量进行评价。

1.2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竞技项目具有一定的边界(大小不同),某一项目在区域内实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本项目的表现,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单位在某次比赛中所获奖牌总分、该竞技项目的大小以及比赛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是某一参赛单位某项目在某次比赛中所获奖牌得分,占该参赛单位该次比赛所获奖牌总得分的比重,与该项目所设奖牌得分占该次比赛所有项目奖牌得分比重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RCAij=(Xij/Xit)/(Xwj/Xwt)=(Xij/Xwj)×(Xwt/Xit)

(1)

公式(1)中,RCAij表示i参赛单位j项目的比较优势指数值;Xij表示i参赛单位j项目的奖牌得分;Xit表示i参赛单位t比赛中所获奖牌得分总数;Xwj表示w比赛中j项目的所设奖牌得分总数;Xwt表示w比赛中所有项目所设奖牌得分之和。一般地,若RCAij≥1,表明i参赛单位的j项目具有比较优势,即J项目为该单位的优势项目;若0

用比较优势指数确定区域竞技项目实力,把竞赛的多个因素纳入其中,即克服了定性分类的不足,也克服了由单一项目得分评价的不全面性。因此,本研究依据比较优势指数及参赛表现,定性与定量结合地评价竞技项目实力,即分为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和一般项目。

1.3评价时点的选择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评价时点的选择越贴近现实越好,统计指标应尽可能地采用最新数据,而且在理想的情况下,应选择多个评价时点,提供事物更为全面丰富的信息。考虑到竞技体育奥运会、全运会的周期性特点,本研究以广东参加第23~30届夏季奥运会、1997-2013年之间的第7~12届全国运动会成绩为基础进行项目实力评价。

2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实力时空演变

评价竞技体育项目实力,主要目的是判断不同项目在国家或地区发展中的位置,为区域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服务。区域竞技体育项目实力,主要表现在纵向的时间、横向的空间(下一层级区域)两个维度。

2.1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实力时间演变

2.1.1广东参加全运会项目实力

表1是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公式计算而来的1997-2013年全运会广东各项目的比较优势指数。从发展规模看,广东竞技优势和潜优势项目在2001年举办九运会时规模最大,获奖牌项目数达到31个;九运会后的近三届全运会,获奖牌项目有所回落,总体保持在28±1之间。从发展实力看,广东竞技项目优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总体形成了一批较为稳定的优势项目。

根据各项目比较优势地位的时间演变,这些项目可分为:优势(潜优势)持续类项目、优势(潜优势)增长类项目、优势(潜优势)间断类项目。

具体地,出现过RCAij≧1的比较优势项目中,一是跳水、体操、花样游泳、激流回旋、赛艇、皮划艇、帆板、马术、现代五项、击剑、拳击、篮球、水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5个项目,4届或以上的全运会比较优势指数均≧1,可以称为优势持续类项目。九运会以来,这些项目保持了较强的竞技实力,构成了广东的比较优势项目。二是举重、蹦床、武术套路、高尔夫球等4个项目,十二运会之前比较优势指数<1或还未设项,十二运会上比较优势指数≧1,表现出较强的竞技实力,可以称之为优势增长类项目。三是田径、游泳、帆船等3个项目,在八运会或九运会上比较优势指数≧1,之后比较优势下降,称之为优势间断类项目。田径、游泳是体能类基础大项,全运会设项多、奖牌多,广东的田径、游泳项目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游泳项目近两届全运会下滑严重。另外,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足球等5个集体球类项目,由于全运设项与奖牌数量较少,广东所获奖牌的得分占各自设项比例较大,也在一或两届全运会上出现过RCAij≧1的情况,但是这些项目与其他强省市相比,竞争力还不够强,与广东其他优势项目相比,全运贡献率还不够高,还算不上优势项目,只是具有一定潜力,且这种潜力具有间断性,因此定位为潜优势间断类项目。

在0

表1 1997-2013年全运会广东运动项目比较优势指数排序

2.1.2广东参加奥运会项目实力

广东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1984-2012年夏季奥运会,在田径、跳水、举重、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击剑、射击、柔道等9个大项上获得过金牌,在田径、跳水/花泳、举重、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击剑、射击、柔道、跆拳道、女曲、赛艇、帆板、女足等14个大项15个分项上获得过奖牌(见表2)。

由于奥运会是国家组队参赛,广东仅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难以计算广东各竞技项目的比较优势指数。通过各项目奖牌得分指标看,广东跳水连续八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羽毛球近四届奥运会也均有所获,这两个项目可称之为优势持续类项目;举重、体操、柔道、乒乓球等项目在两届以上的奥运会中获得过金牌,但这种实力并不稳定,可称之为优势间断类项目;击剑、田径、射击项目,仅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奥运会中获得金牌,可称之为优势增长类项目。其他项目仅在一次或两次奥运会中获得过奖牌,还算不上奥运优势项目。

综合时间演变,一是广东形成一定规模的全运奥运优势项目群。从全运表现看,有跳水、体操等15个项目优势持续类项目;举重等4个项目为优势增长类项目;田径等3个项目优势间断类项目。从奥运表现看,有跳水、羽毛球优势持续类项目,击剑、田径、射击优势增长类项目,举重、体操、柔道、乒乓球优势间断类项目。二是广东奥运优势与国家优势对接不够。国家当前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蹦床、跆拳道、短道速滑等9个优势项目,广东仅在跳水、羽毛球保持优势,举重、体操、柔道、乒乓球等项目具有间断优势。三是广东全运优势项目提升空间有限。在广东全运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优势项目中,蹦床、马术、高尔夫球、激流回旋、现代五项等项目设项较少,奖牌上升空间很小;同时,跳水、体操等项目面对各省市竞争,扩大优势难度大。四是办队方式相对单一。代表广东参加全运会与奥运会选手,除篮球项目为职业俱乐部运动员外,其余均为省优秀运动队培养。

表2 1984-2012年夏季奥运会广东运动员所获奖牌得分一览

2.2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实力空间分布

根据十二运会广东各竞技项目获奖牌得分的空间(广东21个地级市)分布,将广东优势与潜优势项目按照项群类别划分,讨论各类项目竞技实力空间分布情况。

具体如图1所示,第一类,灵巧类项目。跳水、体操、蹦床、武术套路、花样游泳、射击、马术等灵巧类项目,也是广东全运会冲金夺牌的主力。从空间分布看,广东灵巧类优势项目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佛山、深圳、中山、惠州、东莞,以及沿海的湛江等地。第二类,体能类项目。田径、游泳、举重等体能为主的项目,由于全运会设项多、奖牌数量大,虽然广东的比较优势并不稳定,但总量上也是全运夺金的主要力量之一。从空间分布看,广东体能类项目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以及沿海的汕头等地。第三类水上项目。一般来说,赛艇、皮划艇、激流回旋、帆板、帆船等水上项目,在项目类别上归属于体能类项目,是广东全运会夺金的主要类别之一。这里为了区分水上与陆上项目,专门作为一类观察。从空间分布看,广东水上项目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肇庆、珠海、广州、东莞,以及沿海的汕头。第四类,球类项目。在球类项目中,广东的篮球、水球两项集体球类项目,羽毛球、乒乓球以及高尔夫球,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空间分布看,广东球类项目在深圳、广州、东莞、顺德等地珠三角地区具有明显的聚集优势。第五类,格斗对抗类项目。击剑、摔跤、柔道、拳击等项目同属于格斗对抗类项目,广东也具有一定优势。从空间分布看,广东格斗对抗类项目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的广州、佛山、肇庆等地。

图1 广东十二运会各类项目竞技实力空间分布示意

综合空间分布,广东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珠海、肇庆、惠州,以及沿海的汕头与湛江,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形成了竞技项目聚集优势,另一方面珠三角与粤西北、粤东地区的竞技实力差距明显。

数据主要收集阅读和写作的分数,分为五次:第一次是2015年9月的入学摸底考试,然后跟踪收集当年12月的四级考试,之后的四级考试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所以后面三个学期采集期末考试信息,分别是2016年7月,2017年1月和7月的期末考试成绩。对这五次的考试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学生读写水平的变化情况。通过追踪研究,学生的成绩通过分析得出下表的结果。

3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面临新常态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呈现新常态,宏观上讲,发展结构由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国家战略转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并举,发展速度由竞技体育水平快速提高转向全民体育健身、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与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并重,发展评价由以金牌为主转向各项事业及其效益为主。具体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表现在奥运争光功能的升华与职业体育需求的增强。

3.1奥运争光功能升华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地理自然条件迥异,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首要目标与最终目标都是确保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表现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我国自参加1984年奥运会以来,竞技体育综合实力逐届上升,形成一定规模的奥运优势与潜优势项,目前夏季奥运会竞技实力稳固在第一集团、冬季奥运会提高并保持在第二集团,逐步实现了奥运争光的目标。实践证明,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发展竞技体育是更好更快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正确选择。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稳固,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奥林匹克社会发展重要功能的阐释,使得竞技体育奥运争光功能得到进一步升华。从国家层面看,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梦与体育强国梦的过程,与国家梦想紧密相连;从省级层面看,新的全运竞赛规程将取消参赛单位的奖牌排名,延续六届的奖励与计分办法中奥运成绩带入全运的政策也将自动取消,但不论全运会排名与否,在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始终都是运动员追求的最高目标。

广东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第23-30届奥运会共获得19.25枚金牌,位居全国各省市前三。广东要继续在国家奥运争光中作出贡献,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解决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诸如在竞技项目结构上,优势项目提升空间、潜优势项目潜力挖掘以及一般项目的发展问题,珠三角与粤西北、粤东地区之间的协调问题。

3.2职业体育需求强烈

进入21世纪,以美欧职业体育和奥运会项目赛事为龙头的赛事成为最活跃的社会活动现象之一,比赛密度大、强度高的联赛广泛开展,传统的赛会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种改变被当今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不以某个体育组织、某个运动员的意志为转移。

在国际竞技体育职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形成完善,社会观赏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的需求日益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开始了市场化、职业化的探索。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联赛总体上稳步发展、俱乐部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竞赛观赏性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职业联赛为主体、以各类商业性比赛为补充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4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路径

由于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发展所有项目,而应依现有实力、发展潜力及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形成合理的项目结构。传统意义上的项目布局,是特定区域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层次结构(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区域结构(项目的区域优势)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也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这个意义上的项目布局,包括项目设置与空间分布两个层面。新常态下的项目布局,在明确总体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既要设计项目设置与空间分布,还要探索项目发展方式。

4.1明确总体发展定位

当前,广东体育事业确定了建设体育强省的发展目标。建设体育强省,既要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又要统筹区域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新常态下的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是建设体育强省的总体规划下推进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之一,其总目标定位是通过拓展项目发展方式,优化项目设置与空间布局,使优势项目保持全国领先、国际竞争力提升,潜优势项目实现新突破,职业体育建立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竞技项目发展格局。

这个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提高效益。即通过优化项目布局,提高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益,充分发挥各地市、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建立不同项目聚集区,推动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与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形成功能互补、格局特色的项目分工格局。二是多元化发展。即要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参与,促进竞技体育奥运争光、职业体育的共同发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三是平衡发展。即要通过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由过往的强调控制区域竞技水平的差距,过渡到缩小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4.2发展方式注重拓展办队

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以传统的“业余体校——运动技术学校——优秀运动队”三级训练体系为主。其中,优秀运动队是三级训练体系中的高级形式,包括国家集训队与省级专业队两个层面,经费主要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支付。在我国训练体制的历次改革中,对优秀运动队办队方式进行过多次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奥运争光过程。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与行业协会的奥运贡献来说,还不足以满足奥运争光的需要,因而其地位也难以提升;同时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社不分、管办不分,管理混乱、球场舞弊等现象,严重影响到联赛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面对新常态下奥运争光与职业体育发展的需求,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方式应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办队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首先是转变政府包办一切竞技体育事物的行为,将政府管理竞技体育管理的职能定位于政策制定、法规建设、提供基本的财政支持和加强体育场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上,将其他诸多具体事务交由社会体育实体去完成,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发挥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调控有力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其次,积极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重点发展自身特色的运动项目,承担省队的备战和参赛任务,形成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具体地,一是加快推进职业体育发展。对于市场化价值大、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马术等,政府通过放松管制、加强监督,实现竞技项目的市场化改革,资金主要由社会融资。二是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地市承担省队训练与比赛任务。将一些项目放到训练水平高、训练条件好、竞技人力资源聚集的珠三角地市,代表省备战与参加全国或国际比赛,提高地方办队的积极性和效益。三是扩大竞技项目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等,针对长期没有起色又未进行市场化的项目,如散打、射箭等,通过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措施,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各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团体办优秀运动队或高水平体育俱乐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办队。总之,政府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资源,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竞技体育资本市场体系。

4.3强化空间布局合作机制

竞争是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衡量区域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的手段。不同区域竞技体育资源禀赋客观上存在着优劣,在运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优劣又进一步发展成为项目的竞争力。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下,各级地方政府由于省运会与青运会等比赛排名之争,普遍存在一种狭隘的竞争观念,常常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即损害了地方利益,浪费了竞技体育资源,最终也损害了整体的利益。

新常态下广东竞技体育项目空间布局应首先满足整体利益,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形成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布局则意味着要明确分工、规范秩序,有分工又要避免盲目竞争,就需要合理的合作机制。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广东绝大部分优势与潜优势项目,具有不同的人才、技术、资金、场地及竞赛市场等资源优势,这些优势要在区域合作中才能得到最佳配置。区域之间的合作应加快探索新模式,如竞争型合作,即在优势项目相同的区域,由于项目同质化程度较高,在争夺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方面会产生竞争,这种区域之间的合作是竞争中的合作。再如互补型合作,即在优势项目不同的区域存在互补性,它们之间的合作是互利互补的合作,是最为经常发生的一种合作方式。因此,政府要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区域竞技体育合作机制,在相同优势项目、不同优势项目之间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区域合作,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鼓励和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竞技体育人才、技术与赛事合作,形成竞技体育项目有序发展的空间格局。

5结语

5.1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从纵向时间演变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全运奥运优势项目群,但也存在奥运优势项目与国家优势项目对接不够、全运优势项目提升空间有限及办队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从横向空间分布看,珠三角地区形成了竞技项目聚集优势,珠三角与粤西北、粤东地区竞技实力差距明显。

5.2当前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面临新常态,奥运争光功能升华,职业体育发展需求强烈,对区域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提出新要求,即不仅要选择发展项目与地区分布,还要探索项目发展方式。

5.3新常态下广东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构,总体发展定位优势项目保持全国领先、国际竞争力提升,潜优势项目实现新突破,职业体育建立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竞技项目发展格局。拓展项目发展方式,一是政府要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发挥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职业体育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地市、行业承担省队任务,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竞技体育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项目空间布局,要通过竞争型、互补型等新型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形成竞技体育项目有序发展的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 罗智.比较优势理论下我国各等级项目群体的区域分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22-25

[2] 李端英.我国竞技体育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57-110

[3] 钟秉枢,等.国际竞技体育体系和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

[4] 田麦久.试论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与国际责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2):1-6

[5] 习近平亲切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2/07/c_119234468.htm,2014-02-07

[6] 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EB/OL]. http://www.ccdi.gov.cn/xwtt/201501/t20150123_50542.html.,2015-01-26

[7] 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1

[8] 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EB/OL].http://qhdjd.sport.gov.cn/n16/n1077/n1227/6838823.html,2015-08-17

[9] 熊晓正,钟秉枢.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271-279

[10] 刘淦清,高雪峰,陈林祥.体育经济改革与发展[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3-20

Study on the Events Arrange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New Normal

LI Duan-yi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Guangzhou 510663,China)

Abstract:The new normal is the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ld qualit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on current,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s also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showing a new normal.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electing the quantized evalu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uangdong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events arrange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 competitive sports aiming to service for competitive sports strateg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at the events arrange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 competitive sports should be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expand the way of the events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of space co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sports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New normal; Guangdong;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arrangement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2088SS14119)

作者简介:李端英(1981-),女,山东泰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

收稿日期:2015-10-27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1-0068-06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新常态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