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切口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2016-03-01 10:40孙楚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期

孙楚雄

湖南省岳阳恒康医院眼科,湖南 岳阳 414000



不同手术切口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孙楚雄

湖南省岳阳恒康医院眼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手术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透明角膜切口;巩膜隧道切口;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精良的医疗器械应用于眼科疾病治疗中。临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主要使用的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但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的手术切口位置的不同也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笔者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位置切口对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例为双眼病变,男性44例,共46眼,女性47例,共52眼。手术前,进行视力和眼压检测,其中16眼视力为0.02~0.05,53眼视力为0.05~0.2,29眼视力为0.2~0.3,眼压为26.1~63.9mmHg,平均眼压为(44.1±12.1)mmHg。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47眼;观察组46例,51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手术前,药物控制眼压在30mmHg以内。超声检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以及眼科A/B,并使用三元回归公式对患者手术中需增加的人工晶体的度数进行计算。两组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但手术切口位置不同。

对照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巩膜处,局部浸润麻醉,在角巩膜缘灰色区的后部1.5mm处垂直切开巩膜,使用隧道手术刀进行深度的切开,切开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进行小梁切除术,对虹膜周边进行切开。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同观察组。切除完毕后使用尼龙手术线对巩膜瓣进行缝合,将线结埋藏。对结膜瓣进行内翻缝合,在确定无渗漏发生且前房区的深浅保持适中水平,手术结束。

观察组手术切口选择在透明角膜处,采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颞侧角膜缘1mm处透明角膜行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如虹膜发生粘连,可使用粘弹剂对粘连的虹膜进行钝性分离。使用囊膜剪剪开机化膜,使用撕囊镊进行环形撕囊,使用BBS液进行水分层。通过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及时清除残留的皮质。待囊袋内的粘弹剂注入充分时,从囊口植入人工晶状体。使用I/A吸出粘弹剂,使用卡米可林进行缩瞳,缝合切口。

手术结束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监测并记录两组视力、眼压、功能滤过泡产生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术后两组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1天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术后眼压比较术后1周,两组眼压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越久,术后1月、3月,观察组眼压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术后1d术后1w术后1月术后3月观察组13.36±3.7813.34±3.0212.31±2.78*12.56±2.57*对照组14.21±4.5213.51±2.7413.49±2.2313.71±2.69t0.97400.29102.23052.0855P0.33270.13270.02820.039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术后两组功能滤过泡形成比较术后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功能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术后两组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组有7只眼发生角膜水肿,3只眼发生前房纤维渗漏,4只眼出现浅前房,4只眼早期出现眼压升高,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1只眼发生角膜水肿,5只眼出现前房纤维渗漏,9只眼出现浅前房,7只眼早期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前房纤维渗漏、浅前房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有2只发生眼压升高用药后无明显作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以往治疗方式为单纯性滤过手术,以降低眼压为主,但术后患者并发白内障的概率很高[2],二次白内障手术不但增加手术的治疗难度,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和家庭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而且在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从而减少二次手术的疼痛和经济负担[3]。

本次研究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对两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不同。巩膜隧道切口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但容易因为反复操作而损伤巩膜瓣[4],术后,巩膜瓣出现瘢痕,滤过口容易发生粘连,从而影响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切口隧道较长,切口内侧离眼部的虹膜较近,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虹膜和前房角,术后,青光眼患者眼部按摩难度增加,容易发生并发症。而透明角膜切口能够很好的弥补巩膜隧道切口术的局限性,术后,滤过口不会发生粘连,避开了滤过区[5],从而不会对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造成影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的患者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继承.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2013,33(1):92-94.

[2]张晓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8):92-94.

[3]汪玲,朱秀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6):1233-1234.

[4]热孜万·买买提明,顾文斌,杨新,等.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对比分析[J].新疆医学,2012,42(7):60-63.

[5]张付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38-39.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