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2016-03-01 10:29闫景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

闫景树

山东省庆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山东 庆云 253700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闫景树

山东省庆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山东庆云253700

【摘要】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巴曲酶;低分子肝素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而手术风险及随之而来的术后并发症也呈上升趋势,下肢静脉血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液的不正常凝结,阻塞血管管腔,导致血液回流发生异常而造成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手术取栓治疗,手术风险大,创伤大、血栓取净率低,预后满意度低。笔者通过对此研究,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庆云县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3±3.5)岁;体重45~75kg,平均体重(55±4.5)kg;无下肢静脉血栓症状者10例,有症状者20例;发生部位: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13 例,双侧骨折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4±4.5)岁;体重46~76 kg,平均体重(56±5.5)kg;发生部位: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13 例,双侧骨折5例;无下肢静脉血栓症状者10例,有症状者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情、发生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1],近期尚未使用溶栓类药物进行治疗;排除心、脑、肾等脏器有严重功能不全者,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者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不明确者,以及近期有重大手术史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先经过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皮试,对两药物过敏者排除。

1.3诊断标准[1]患者出现下肢局部肿胀,触诊时患者自述局部有明显压痛感,有的疼痛剧烈,皮肤温度显著高于健侧,观察患肢皮肤色素沉着,呈暗红色或青紫色,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深静脉腔内血流信号不显著,符合上述标准者,即可视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4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降压药、降糖药,并嘱患者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缓解疼痛,减轻水肿,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p0000706,规格:0.4ml:5000IUl/支)0.4 ml皮下注射,每日早晚各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p0031074,规格:1ml:10BU/支)治疗,首次剂量给予10B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以后给予5B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隔日1次。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

1.5疗效评定[2]显效:双下肢肿胀、疼痛完全消失,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复查时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内膜光滑,血栓消失,血流恢复正常;有效:双下肢肿胀、疼痛减轻,复查时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充盈较前改善,血流充盈度较前改善;无效:双下肢肿胀、疼痛仍然存在,复查时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内膜无改善,血流充盈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给药期间有2例出现牙龈出血;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现牙龈出血,有3例出现皮下瘀斑,未给予特殊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症状出现。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自身骨质疏松、行动不便,容易发生跌倒,出现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也是近年来高龄患者的常见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多选用手术疗法。而老年人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较多,加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栓子形成。大手术后患者尤其老年人,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疾病发生几率较高,是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患者出现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后综合征,病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死亡。

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两种方法。物理预防,就是通过减少血液瘀滞、加速血液流动来避免血栓形成;药物预防,一般用抗凝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血栓已形成的患者,其作用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加重,避免再次形成新血栓。如何有效预防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临床治疗中研究的难题。在骨科,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较多,预防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低分子肝素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低分子肝素和Xa因子抑制剂。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物理、化学或酶解聚的方法精制

而成的,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低分子肝素片段,分子量较低,而活性较强,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8000,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药效学研究表明[3],其可有效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特别适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抗血栓活性和抗凝血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4]。低分子肝素是纤维蛋白单体激活因子Ⅷ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在发挥抗栓作用时,引起出血的可能性较小,是一种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对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定量影响较小,所以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可反映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巴曲酶是从矛头蛇蛇毒中提取出来的制剂,该药物能够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药物进入机体后,分解血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药物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备受临床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3%(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两种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有效性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旭云, 朱昱冰, 赵磊,等.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30(02):298-300.

[2] 饶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J].中医正骨,2015,16(06):23-28.

[3] 陆景华,张锡光,滕兆伟,等.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02):668-670.

[4]王东,张咏,潘金保,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03):160-162.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图分类号】R6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79-02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