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40例临床观察

2016-03-01 10:30栾丽娟刘其生邓冬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期

栾丽娟 刘其生 邓冬英

江西省赣州启明星眼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40例临床观察

栾丽娟刘其生邓冬英

江西省赣州启明星眼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观察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斜视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缩短术;小儿斜视

斜视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外肌疾病,其指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大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并且常伴下斜肌功能亢进[1]。斜视除了美容上不雅观和丧失立体视觉外,由于脑部对斜视眼所接受的影像讯息加以抑制,所以若斜视眼发生在婴儿或儿童时期,大部分会导致弱视。本次研究选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卫生部《儿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WS/T 200-2001》中共同性斜视的诊断标准: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无变化;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10Δ;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Δ。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7.6±2.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9±1.8)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37例患儿在神经安定麻醉下进行手术,另外43例患儿则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进行治疗。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于眼睛颞象限平行于角膜缘的结膜做手术切口,长约3cm,切口贯穿结膜、眼球筋膜和肌间膜,直达巩膜,在眼外、下直肌之间,以涡状静脉为标志,钩出下斜肌,套圈缝合后剪断下斜肌,距下直肌止端6mm处行下直肌套圈缝合,距止点5mm处剪断,行下直肌缩短,后将其断端缝合。

1.3疗效判定治愈:术后患眼上转、下转25°,水平斜视度<15°;基本治愈:术后患眼上转、下转25°,水平斜视度为15~20°;欠佳:术后患眼上转、下转25°,水平斜视度>20°[2]。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基本治愈率。

2结果

2.1两组术后斜视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经治疗后,研究组治愈35例(87.5%),基本治愈4例(10.00%),欠佳1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23例(57.5%),基本治愈12例(30.00%),欠佳5例(12.5%),治疗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斜视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术后下斜肌功能恢复情况对比经治疗后,研究组下斜肌功能正常35例,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下斜肌功能正常29例,治疗有效率为72.5。两组下斜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下斜肌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控制眼球运动,分别为4条直肌和2条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2]。其中内、外直肌的作用比较简单,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动[3]。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着点因偏离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比较复杂,除协同支配眼球垂直向运动外,还具有使眼球内、外旋转运动的功能,从而使眼球对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视[4]。

小儿斜视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该病的产生不是晶状体和视网膜出现了病变,而是眼周肌肉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相关研究表明[5],小儿斜视常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而斜肌手术对于消除或降低垂直非共同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因外斜视和内斜视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故临床上常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斜视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研究组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表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加庆,刘桂香,于淼,等.下斜肌断腱联合部分切除术对原在位水平斜视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6):750-753.

[2]周畅达,秦剑英,张芳,等.不同术式在V征治疗中的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5):479-481.

[3]牛丽鑫,曹月坡,郭素娟,等.改良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3):38-40.

[4]牛丽鑫,曹月坡,孙卫锋,等.2种手术方法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Ⅴ型斜视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488-3489.

[5]陶利娟,王平,王曦琅,等.V型外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286-2287.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R77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