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65例临床观察

2016-03-01 10:30杨智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期

杨智宽

昆明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云南 昆明 650000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65例临床观察

杨智宽

昆明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腹泻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临床疗效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急性腹泻患儿13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以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布拉氏酵母菌;细胞免疫功能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主要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两类。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补液、抗病毒、饮食调节等常规治疗腹泻,可缓解病情,但止泻起效时间较长,易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布拉氏酵母菌广泛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来院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相应药物的禁忌症,且无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4~38月,平均年龄(15.4±2.3)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1~45h,平均病程(22.3±1.5)h。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5~39月,平均年龄(16.7±2.6)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2~46h,平均病程(23.4±1.8)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抗生素及口服蒙脱石散剂等常规治疗,口服磺胺甲恶唑(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p2020095)50mg/kg,2次/d;口服呋喃唑酮(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p3020987)10mg/kg,1次/d;口服蒙脱石散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国药准字p0093375)3g,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亿活,批准文号: S20040038,法国百科达制药厂)0.25g,1 岁以下患儿顿服0.25g,1次/d; 1 岁以上患儿顿服0.25g/次,每隔12h服用1次,在服用蒙脱石散剂后2h使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3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72h大便颜色、形状恢复正常,每天大便次数≤2次;有效:治疗72h后大便形状有所改善,每天大便次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后大便形状及次数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进行细胞免疫学指标检测,包括CD3+、CD4+、CD8+、CD4+/CD8+等指标。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比较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3例、20例、2例,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3例、28例、14例,总有效率为78.46%。经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时间CD3+/%CD4+/%CD8+/%CD4+/CD8+对照组65治疗前62.34±2.1340.32±3.2431.28±2.141.39±0.45治疗后64.37±3.2442.15±3.2831.29±2.251.42±0.52观察组65治疗前62.19±2.2340.36±3.1831.27±2.431.38±0.41治疗后68.34±4.35*48.65±5.38*25.48±1.02*1.87±0.2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补液、抗生素及口服蒙脱石散剂等常规治疗,但止泻起效时间较长,效果不理想。布拉氏酵母菌作为一种真菌类、对人体无致病性的微生态制剂,通过抑制致病维生素繁殖,并降低细胞毒素,可保护胃肠道黏膜,恢复胃肠的蠕动功能。与此同时,通过刺激免疫反应的肠黏膜,可提高肠黏膜的代谢和营养作用。有大量研究表明,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明显改善急性腹泻患者大便的形状及次数,临床效果较佳[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79.59%。表明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较好,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由于小儿腹泻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极为密切,临床上常规通过检测CD3+、CD4+、CD8+、CD4+/CD8+指标来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CD8+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水平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由此表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拉布氏酵母菌治疗腹泻患儿,对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患儿预后。关于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在评价急性腹泻病预后效果中的深入应用价值,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泻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胜安.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62-664.

[2]黄飞轩.急性腹泻患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14):10-12.

[3]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13-15.

(收稿日期:2015.09.24)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