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中的“自然之道”

2016-03-01 08:08张小华重庆市丰都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8200
关键词:幼龟好心语言文学

张小华(重庆市丰都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8200)



《自然之道》中的“自然之道”

张小华
(重庆市丰都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8200)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了“我”们一行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从嘲鸫口中解救了一只探路的幼龟使得巢中其它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随即鱼贯而出,结果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的事。通过这样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揭示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能违背它的规律。

那次下乡,听过徐老师教学《自然之道》,觉得徐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很到位,并且把“规律”装进了自己的心里,从《自然之道》之中教出“自然之道”。

一、“方法”,在“过程”中的“自然之道”

生:争先恐后、争先恐后(齐读)

师:猜猜,是什么意思呢?

生1:争着跑前面。

生2:跑在前面,怕落在后面。

师:这个词在书的哪里?请你在课文中勾出来,读读,看看是这两位同学说的这个意思吗?

学生翻书,找词语,自言自语。

师:同学们,把这个句子齐读一面。

师:联系上下文,看看是什么原因,可能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哦,幼龟们为了……,就……,这就是……。

《课标》要求:中年段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句话是说一定要在课堂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学训练,让学生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不会理解词语,不会体会含义。其实是过程与方法关系的问题。本课中的有些词句作者用得很传神,如:“探出、欲出又止、踌躇、鱼贯而出、若无其事、响彻云霄”等等。徐老师在学生自读文本时,就将这些词语板书在黑板左边。学生自读一结束,就以检查自读情况的形式集中引导学生学词,进行“整体积累”。其过程既有多种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又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学训练。而后通过在习题纸上练习,让学生动笔摘抄,使语言文学训练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落在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读—猜—找—读—悟—研—用”就是徐老师的词语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自然之道”,二者有机、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品味”,在“对话”里的“自然之道”

师:嘲鸫是怎么欺负幼龟的呢?大家找找写嘲鸫动作的词语。

生:飞来、啄、拉。

师:想象一下,嘲鸫怎样完成这几个动作。

生:很快。

师:谁来表演嘲鸫,让大家好好体会一下这词,这动物。

学生你望着我,我笑着望你,就是不举手。

师:怎么啦?不会吗?

生:会啊,它是坏蛋,我不表演。

师:呵呵,还很有正气嘛。那老师就来当一回坏人。

老师说完,就在讲台表演起嘲鸫来。

师:小乌龟们,怎么一点不害怕啊。

学生装着害怕的样子。

师:嘲鸫只是要来了,还没有来啊。小乌龟们没那么害怕呢,应该怎样?

生1:欲出又止。

生2:踌躇。

师:对呀,来,欲出又止,踌躇吧。

呵呵,小乌龟们上当了还不知道呢,老师就是要让你们通过动作来体悟“欲出又止”“踌躇”这两个词语的。

有人说过: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文本、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对话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是感悟、对话的过程。不教而教,是许多老师的课堂理想和不懈追求。情景教学应该是达成这样目标最理想的教学法。在这堂课中,徐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学进行感悟。徐老师自己扮演“嘲鸫”为语言功能提供准真实性的情景,在教师的“主导”下,没有老腔老调和照本宣科,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自主地、创造地学习,把教学化难为易。

三、“人文”,在“对照”下的“自然之道”

师:读了四自然段,你觉得向导这个人怎么样?

生:冷淡。

教师一边板书“冷淡”,一边问: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哦,是冷淡的。来,若无其事地读一读。

师:读出无所谓。

师:看着向导如此冷淡。我们的行动怎么样?

生:呼喊。

师:应该是什么心情?再喊几声试试?

师:这看出我们这些人……(挺自豪地)

生1:热情。

生2:好心。老师板书“好心”(跟“冷淡”相对)

生3:自己就像是见义勇为的大英雄。

师:是啊,大家看嘲鸫颓丧地飞走了,我们的营救行动胜利了,我们在沙滩欢呼雀跃,就在这时……

(引到学习“然而......”)

师:唉,怪不得刚才向导抱起那只幼龟时,是那么地……

生齐:极不情愿!

师:原来还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学生有些答不上来,教师赶快提示:翻书,翻书,35页下。

生齐: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原来向导并不是“冷淡”,而是早就知道这……

生:“自然之道”。

师:而我们呢?

……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也有不少“好心办坏事”的事吧?

……

向导说的那句话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不起眼的一句话,却是本文的中心,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时,徐老师并没有生搬硬套地告诉学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而是以学生的“学”为本,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想法,“对照”做法,“对照”结果,并引到学生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自己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出违背“自然之道”很容易“好心办坏事”的事实和道理。

徐老师的三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给学生思维“搭一个梯子”,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就是《自然之道》教学中理应呈现的“自然之道”。

猜你喜欢
幼龟好心语言文学
河南省重点学科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浅析英语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好心的蛇
“好心”酿大祸
尊重自然规律
还牛
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