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精神引领视角下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2016-03-01 12:5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规则精神

王 娜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第三幼儿园 吉林白山 134300)

论游戏精神引领视角下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王 娜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第三幼儿园 吉林白山 134300)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且关键的课题,但是在幼儿日常行为的培养中,有许多教育方式是不合适的,这些不恰当的培养方式让幼儿们被动接受所谓的“习惯”,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地位,长此以往,可能会扼杀儿童的天性,不仅不利于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儿童产生反抗心理,从而做出不合理的行为举止。幼儿的世界与游戏息息相关,游戏是他们愉快心情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需要注重游戏精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行为规范的意识,进而在实践中得以反映。本文就如何利用游戏精神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出了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游戏精神 幼儿 行为习惯 培养

引言

行为习惯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学识、涵养和综合素质,因此,个人的行为习惯不容忽视。幼儿时期是培养性格与习惯的重要时期,因为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来不断适应社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就需要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示范,教会幼儿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怎么做出合乎规范的行为习惯,当孩子们从小就能形成这样的意识并可以做出正确合理的行为,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就能更加顺利的进行深入的学习,无需为了纠正错误而耗费更多的精力。因此,幼儿教师需注重教育方式,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采用游戏精神引领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方式,既能受到幼儿们的欢迎,又能收获较好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加以研究,讲这种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与教学中。[1]

一、让教师认识到游戏精神的意义

要想通过游戏精神来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自身需认识到游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专家指导的方式让教师认识什么是幼儿游戏、怎样合理的利用游戏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首先做到较为系统的掌握,然后再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一方面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对幼儿的接受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可以在今后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改进,有针对性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不断深化对游戏精神的认识,保持时刻学习的心态,认识到儿童与游戏的密切关系,真正做到在教学中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2]

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由于幼儿对于“规则”的概念较为模糊,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行为。因此,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完全放任儿童,必须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约束,才能对其做出的不正确性及时纠正,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此来促进儿童未来的不断进步。例如,当孩子们在玩丢手帕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规则,并把规则向参与游戏的儿童解释清楚,如游戏失败的学生需要为大家表演节目等。当儿童们充分理解了游戏的规则时,不仅能够根据既定规则更加顺利的进行游戏,避免由于规则模糊而产生分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在年龄稍长的时候,就能及时认识到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例如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物品等,这些细微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有重要作用的。

三、采取正确的培养方式

无论是在儿童的哪个阶段,培养和教育的方式十分关键,倘若教育方式得到,儿童乐于接受并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这样可以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教育方式不恰当,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阻力。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导儿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培养方式,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让幼儿发挥能动性,在玩乐中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指导时,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让他们能有机会真切感受到不同品德人物最后需要承担的结果,这样学生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受,从而不自觉的讲自身的行为习惯往正确方向靠拢。如教师可以先为儿童们讲述《丑小鸭》的故事,可能学生们还不能很清楚的分辩故事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那么教师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角色扮演,去切身体会关于善恶、自尊和爱心,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养成关爱他人、自尊自爱的好习惯。[3]

四、重视实践,促使习惯养成

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幼儿也不例外。儿童通过对规范行为习惯的认识和学习后,就需要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使得学习到的正确行为真正变为自身的习惯,促使幼儿的综合素质从小就能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贴近的游戏,如在场地中放置较多的“垃圾”,然后将游戏的主题定为“环保活动”,学生们要做的就是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并能做到基本的分类,同时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这样将游戏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幼儿认识到关于日常生活中所需养成的行为习惯,进而在现实中也能遵循规则,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学生们在与同学的配合之中也能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这样可以为他们奠定基本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其个人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打下基础。[4]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不断纠错,也需要教师的深入学习,以便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能够养成正确、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一直保持好的行为习惯并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践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1]顾兰芳. 游戏精神,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魂[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109.

[2]樊人利.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120-121.

[3]陈淑珍.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 才智,2016,26:277-278.

[4]铁艳红.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策略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15,10:30-31.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规则精神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