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2016-03-01 12:54陈文娴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等职业德育

陈文娴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 辽宁大连 116023)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陈文娴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 辽宁大连 11602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创新具有多重意义,本文在讨论创新意义的基础上对实施中职德育教学创新的措施进行一定的探索,贯彻以人为本,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是进行良好创新的前提。

中职教育 德育 教学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1.德育课创新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中职学校的《德育大纲》中明确了德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其中表明,德育课程对于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必修课进行。对于面向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职业道德无疑是学生走入社会必要的素质要求之一,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配合良好的职业技能才能使学生具备一个专业型人才所必须的条件。且法律知识能够帮助保护学生自身的利益,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因此实时德育教育的课程创新,对于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德育课创新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世界上的知识浪潮和思潮的碰撞也日益频繁。社会上具有多元化的思想形态。这对于开放思想,增进思维能力,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实现思考的全面性固然有其好处,但与此同时,不确定的思维走向以及思想和道德的差异性也在冲击学生的思维观念。如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即将面对社会的中职学生而言,实在是十分紧要的事情。为配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输入技能和品质都十分优秀的人才,改变以往陈旧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模式创新,其实具有相当的紧迫感。[1]

3.德育课创新的现实性

就目前来说,中职学校其实经历过三次针对德育课程的改革,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对于实际需求来说,目前的德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继续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扩大和发展了那些薄弱环节,这对于中职学生素质的提高必然产生不利影响。当下德育课程的开展还不够规范,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在于德育课程的针对性不强。同时,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存在一定的素质问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德育课程开展的要求。中职学校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度也有所不足,难以给予充分的教学资源,又由于管理的缺失,使得某些学校的德育课程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引导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技能与德育同样重要,为此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扫除旧有的关于德育教育的陋习,使之切合中职学生的自身的特点,使其道德品质和技术技能同步发展。[2]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

德育,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懂得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人生的价值以及关于世界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树立自身良好人格的重要依据。毫无疑问,德育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过去对于教学主体的观念应当加以改变。教师虽然在知识的灌输上具有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教学关系中的主体。要知道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或者习得技能,或者培养自身。无论是哪一个方面,学生如不能发挥主体作用,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这些目标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完成。在德育课程方面,知识的学习本身就已经是较为次要内容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知识。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当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转变其地位,站在学生角度为学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为学生树立处理问题和做出选择的榜样。道德的现实表现正是对问题的解决和对情境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特定情况下应当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就是德育课程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2.优化课程设置

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无疑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人们更为讲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个人应当具有大局观,既关心本国文化,又能够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使之最大化地利用有效资源。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则在开展德育课程的时候,教师本身应当能够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融合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对德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创新。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当被引进到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来,使课程紧跟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实际。此外优化课程设置还可以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上来进行,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展开。[4]

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丰富了中职学生的生活。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各种影响。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时,应当有效利用网络带来的丰富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目标上德育课程可以从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角度上进行,使得德育课从原先政治空洞、抽象说教的世界里脱离出来,从学生所关心的生活实际出发,触动学生的心灵,真正对学生造成好的影响。从教学手段上则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想听课、爱听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达到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从教学方法上确认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引导,改变原先灌输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实践在德育课中的作用。

4.进行科学评估

科学的评估方式总是教学的良好指引。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及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一同评价,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更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素质情况。

结语

中职学校具有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德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必要因素。

[1]阳华. 论中高职衔接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2]罗宗耀. 浅谈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09).

[3]付艳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对待德育课程改革[J]. 新课程(教研). 2010(02).

[4]孙元儒,贾茜,李艳霞.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4)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等职业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