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

2016-03-01 12:54杨瑞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新课程化学

杨瑞桥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常德 415000)

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

杨瑞桥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常德 415000)

随着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全面实施,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发生了变化,但长期的课堂实践发现,化学课堂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化学课程的理念未切实转化为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导致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本文通过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进行了深入探究。

化学 教学行为对 组合

近几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理论的研究人员、教学活动的践行人员,实践着新课程思想、评价与管理方式、教学方式。本文以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视角,主要从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及其组合概述、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价值及意义、以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原因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个体特征五个方面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进行阐述。[1]

一、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与行为脱节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大多数的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追寻化学课堂的优化措施,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的策略。但分析化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可知虽然新课程教学不断实践,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却未得到有效提高,这是由于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成熟的教学行为的理论指导,未及时正确的思考与审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价值,未对常见的化学教学行为进行一个系统性、具体性的分析,致使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与行为严重脱节,进而降低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2]

2.化学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出现偏颇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研活动是提高化学教师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其基本开展形式为同事探讨互助、教师自我教学行为总结与反思、专业指导,从而有利于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化学课堂上仍存在低效与无效的教学行为,这是由于(1)化学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探讨,轻视了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探讨。(2)教学行为的研究探讨过程中多为经验性指导,缺乏成熟的化学教学行为效能、原理、规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进而导致化学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出现偏颇。

二、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及其组合概述

1.化学课堂教学行为概述

行为最早源于行为科学与心理学,化学课堂行为分为“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其中“教的行为”是相对于“学”这一系统,“教的系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包含教师变化,教学方式变化,教学内容变化等多个方面,教师行为与变化是“教的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的行为”是相对于“教”这一系统,“学的系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该变化可能为隐性变化,也可能为显性变化,包含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变化,变化过程中学生行为与变化是“学的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概述

在化学课堂中“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是由“教学行为对”根据一定方式组合形成的,“教学行为对”是指在化学课堂中当发生一个“教的行为”或“学的行为”时,总会伴随发生另一个“学的行为”或“教的行为”。

三、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1.为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教学操作方式层出不穷,参差不齐,导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通过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可揭示当前化学课堂的常规化教学现状,不仅可为化学教师的新课程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还可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撑,进而促使化学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

2.促使化学教学论更加丰富

由化学教学课堂的现状分析可知,在化学教研活动中仅重视教学内容,忽略了教学行为,通过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立足当前化学课堂现状观察与分析,从行为角度对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课堂的常规状态与教学规律进行描述,可为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提供丰富素材与崭新视角,为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改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有利于我国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促使化学教学论更加丰富。

3.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化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是通过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决定的,专业技能的核心是化学教学能力,化学教学能力的构成部分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而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是立足于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由化学课堂上师生行为作为研究出发点,对化学教学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将化学课堂的实践知识成功转化为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进而可显著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4.有利于行为科学的进一步研究

行为科学作为一门存在较多分支的独立学科,在犯罪行为学、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社会行为学、营销行为学均成熟发展条件下,心理学中的行为矫正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有利于“教学行为学”、“教学行为诊断及矫正”领域的建立及发展。

四、以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原因分析

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是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重点,以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原因为(1)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存在形式为“组合”。“组合”是指由多个互相影响和联系的组分根据某种方式而形成的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功能与结构,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方式。而在化学学科中,自然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同理可得,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的丰富多彩是由多种课堂“单位行为”组合而成,进而使得化学课堂的教学行为更加多样化。(2)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是一种系统观点的体现。

五、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个体特征

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常规化的统计、对比和分析可得,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个体特征主要为讲解陈述、讲问齐答、提出问题、汇报交流四方面。(1)讲解陈述。化学课堂中最常见的“教”与“学”行为是讲解陈述,讲解陈述的主要内容为概念、原理、事实及结论。(2)讲问齐答。讲问齐答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师生活动,主要形式为教师边讲边问,学生附和回答,主要目的是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3)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指化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采取独立思考与讨论思考等方式进行回答的“教”与“学”行为,问题提出的类型主要为概念、方法、原理、事实、结论五方面。(4)汇报交流。汇报交流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化学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向全体学生与教师陈述与讲解学习观点与问题。

结语

化学课堂教学系统较为复杂,教师与学生是化学课堂的基本构成要素,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方式,通过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有利于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与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在接下来的化学实践活动中,化学教师应不断总结与探索,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1]高瑛,林康立,马宏佳等.研究现代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量化工具——3C-FIAS[J].化学教育,2016,37(5):18-24.

[2]史红霞.农村化学教师科学观念教学行为发展的个案研究[J].化学教育,2011,32(1):45-48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新课程化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