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2016-03-01 12:54纪雪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责任感高校教师

纪雪莲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河东 300171)

高校教师如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纪雪莲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河东 300171)

大学时期是对人一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期,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好坏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在道德品质等个人素养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此期间,能够对学生起到重要影响的莫过于高校教师,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一言一行中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也逐渐形成有责任、有理想、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才。因此,当今的高校教师必须注重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不仅仅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起责任,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高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以此来带动更多学生怀抱理想并为之奋斗,促进素质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本文就高校教师如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做出了相关概述,希望能为高校教师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提供一定指导。

高校教师 增强 责任感 对策

引言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在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要在道德品质、个人素质等方面为学生作好表率,使学生既能成才,也能成人。但是,就目前看来,高校教师的自身责任感还有待加强。许多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于是在学术上不断取得成就,但个人修养和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这些不足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容易使学生也产生“唯成绩论”的思想。同时,有的教师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关心,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误会,认为这门学科不重要,从而导致在专业学习上的不足。这一系列的现象都是高校教师责任感不强的体现,这些问题是对素质教育推进的阻碍,更是不利于高校人才的未来长远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必须着力增强自身责任感,从专业素养到个人品质全面充实自身,注重言传身教,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1]

一、注重言传身教

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体现。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追求理想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跟随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行为做出示范,培养出责任感强、品质优秀的大学生。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好形象,需要其身体力行,将责任感刻在自己所说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责任感”,以及怎样增强自身责任感,同时,教师在经过长期的践行后,也能将责任感化为自身的一种品格,从而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自身负责。例如,当教师遇到学生所提出的较偏或较难的问题时,而自己又恰好不太熟悉时,不能给予学生敷衍的态度,而是要以自己的学识尽量为学生讲解,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探讨,直到真正把问题解决,做到对学生负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自身所涉猎的范围也能扩大,同时能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知识的追求应当持有孜孜不倦的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将来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保持时刻学习和充电的态度,以言传身教提高自己、影响学生。[2]

二、怀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有的教师在教育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感叹学生“不好教”,这样往往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淡化责任意识,降低信心。此时,倘若教师怀有崇高的理想,便能直面工作中的困难,潜心研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因此,高校教师要想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还需怀有崇高的理想,将教书育人作为自身的信念,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例如,当前许多大学都会遇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此教师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不愿上课学习的原因,是因为自身对所学科目没有兴趣,还是因为教师所讲内容难以理解,在了解原因之后,教师才能做出相应对策。倘若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高,那么教师则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是因为课程内容难度较高,那么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先保证学生理解较为基础的知识点,然后再逐步加深课程难度,帮助学生在每一步都能掌握知识。当教师怀有理想,便有动力为实现理想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自身责任感不断增强。这样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也树立远大目标,并能够为自身理想的实现承担应尽的责任。[3]

三、自律与他律并行

高校中的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冲动、无耐心的情况,而这种状况也并非教师有意为之。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到高度自律,在遇到问题时,应当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向前辈或领导请教,以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同时,教师也需要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抵制诱惑,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做到师德的不断完善。另外,高校也需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行为做出约束,把对教师责任心的考核作为师德评价的核心来抓,对于教师出现的不合理行为,应当给予适当的惩戒,以此来警示教师必须注重责任心的增强。同时要定期对教师的素养和品质进行评价考核,建立合理的评级制度,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除此之外,学校也需多开展师德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能增强意识,学习相关的理念,牢记自身职责,让责任心成为每一位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应当将以责任感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作为自身的工资准则,不仅能够在学术上不断充实自身、提高专业素质,更要在师德品德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的个人素质也能得到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折射出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才能肩负起培养更多现代化建设者的重任,自觉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书育人当中,促使责任感成为自身的行为标杆。

[1]王丽英. 高校教师责任与责任心问题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84-86.

[2]颜琳. 论高校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J]. 航海教育研究,2010,04:106-108.

[3]李北凌,王敬. 高校教师责任实现的制约因素及实现[J]. 中国成人教育,2014,07:17-19.

[4]姬道兴. 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探析[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01:99-101.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责任感高校教师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言传身教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