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6-03-01 12:54单文姣李亚林楚艳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病理学本科生民办高校

单文姣 李亚林 楚艳娥 杨 姣

(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219)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单文姣 李亚林 楚艳娥 杨 姣

(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219)

病理学是护理本科生的一门医学必修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病理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病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的问题。因此我民办高校从修订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选择适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病理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其目标为培养适应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及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能从事现代医院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病理学是护理本科生的一门医学必修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病理学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病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相对不足;再加上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基础不牢,导致很多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信心不足。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病理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病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修订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根据中国高校护理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求病理学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相关临床病理联系,培养基本的临床思维,为后期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当前高校病理学课时普遍压缩,目前我校护理本科病理学理论教学学时为36,实验教学学时为9,学时相当有限。如何在如此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培养目标?课堂讲授内容和自学内容的确定,讲解深度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二、选择适用教材

我校对护理本科病理学教材的选择以“适用”为原则,选用的是“十二五”规划教材——步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材的病理学部分突出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其中包括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在内的总论部分是病理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时主要分配的部分,它揭示病理学中各个病理变化过程的总规律,为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求老师讲解透彻,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完全掌握。后面各章节为各论部分,重点讲解各个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例,我们拟定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列为讲授内容,其他的为自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并掌握基本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只有明确了病因、病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执行护理计划的同时,做好健康宣教。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对病理学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高。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 绝大多数同学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的基础课程学习有限;对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知识掌握较浅;同时护理本科生有一部分是高考文科生,相对高考理科生而言,他们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有机结合,可选择PBL、CBL等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引入微课、微视,课后提供思考题和复习题供学生巩固复习,并积极收集学生、同行及专家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巧妙设计,环环相扣,增强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实验教学

为了使护理本科生能更好的学好后面的临床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为护理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我们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也不能忽视实验课教学。

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以达到印证和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达到初步培养临床思维的目的。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为独立的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图像具有非交互性和独占性,师生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使教学内容局限。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教师小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师生互动少、缺乏共享、信息量小、效率不高等局限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我校引入Motic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它具有图像逼真,示教效率高;语音系统良好,实现双向交流;图像资源共享,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教研室实施课外实验室开放,包括标本陈列室和切片观察室,并配有老师指导,很好的弥补了护理专业学时不足的缺点,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灵活的方式自主学习。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病理教研室通过教研会议确定本门课程由“一考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 “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等”做出评价,是持续性的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反思后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护理本科专业具体如下:病理学的学期总评由实验成绩(百分制)和理论成绩(百分制)两部分构成。学期总评=实验成绩×30%+理论成绩×70%。设定实验成绩的构成:课堂作业10分×4次;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20分;切片考试40分;合计总分100分。该考核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牢固掌握,还要求学生对病变(实践部分)熟练掌握,实验课认真观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针对护理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通过以上一些的教学改革措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单文姣(1981-),硕士研究生,湖南省衡阳市人,研究方向:鼻咽癌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单位:长沙医学院。

猜你喜欢
病理学本科生民办高校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