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2016-03-01 12:54王志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作文

王志林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二道沟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26)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王志林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二道沟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26)

作文教学是人的思维外观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习作训练作为小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作文 教学实践 强化指导 注重施策

小学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概括性的阐述,点明了小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如何在习作训练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是作文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1]

一、引导积累素材

获取写作素材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二是博览群书。于是,指导学生作文,我们便强调要从内容入手,要多关心生活,要增大阅读量,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素材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让学生多实践,已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多阅读,以获得间接的生活经验。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天天在为我们积累收获,书籍随时能为我们带来启迪。但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和书本上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评点,使学生能用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书籍,在生活实践中,获取实践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丰富社会生活,丰富习作素材;在阅读欣赏中,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

二、激发习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时,就会把这种创造性极强的精神劳动当做一种乐趣,当做一处享受,当做一种需要,进而去积极主动地练习坚持不懈地追求,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内动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兴趣和激发情感作为协作训练的主旋律。寓写于活动之中,使学生视写作为乐事。同时又把发展学生智力和教给作文方法紧紧地拧成一股绳。在浓厚的兴趣中练习作文,获得知识。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收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在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特点,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对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的回忆与反刍,激起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想象,使学生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生活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在教学生写参观一处建筑物时。指导写前,组织学生到公园观察。按一定顺序观察完,接着启发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感受最深的地方,使学生获取了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采取“读写搭桥”启发学生明白了描写景物动、静态的方法,再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公园所见所闻,然后同伴互说。激发了他们作文的欲望,解决了“下笔难成文”。正是由于情境的巧妙设置,才使学生动情、动心,产生较强烈的写作兴趣,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

三、启发联想与想象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的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的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随着社会对人的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性的语言表达。在习作训练中,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教材进行续写或改写训练,有许多课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学《凡卡》一课,以“凡卡的爷爷收到信后,凡卡的处境会怎样呢?”进行续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假设想象,比如《假如我是……》学生在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还可以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敏感、非常喜爱的训练。他们写起来会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中可以很好地激发想象力,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并能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培养创造思维,锻炼创造能力,形成创造人格,促进个性的发展。

四、适时讲评与点拨

作文讲评时,我常把学生的优缺点明确的写出来,优点给予肯定,缺点进行点拨修改。上评讲课时,我先出示一篇没有经过辅导的文章,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集体修改。首先让学生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找出两篇文章各有什么不足与优点。然后教师谈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进行自评与组评。通过教师的讲评,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规律。提高学生作文的方法很多,经过以上几方面持之以恒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再也不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了,可以做到有话可说,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思想健康,基本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1]《语文课程标准》

王志林 (1964—)男,吉林省九台区人,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镇二道沟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教育教学探索》等教育期刊上。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