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 学 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2016-03-01 12:54刘渤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数学知识过程

刘渤鹰

(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 辽宁盘锦 124000)

在初中数学教 学 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刘渤鹰

(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 辽宁盘锦 124000)

教学的改革重在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关键在教学方法的更新,这些改革归根结底是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

数学新课标 数学知识形成 平等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明确的改革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内容上要求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及合作;特别是提出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些要求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法,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合时宜。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摒弃旧习转变观念潜心教研,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针对以上目标,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重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那就是帮助学生检视反思自我,使之明了自己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唤起学生对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能。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因此,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并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切忌事事包办,越俎代庖。

二、大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数学中有不少知识非常抽象,仅靠口头描述和学生自学,很难引起学生的想像,也很难让学生接受和掌握,若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氛围,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苦学乐学,进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几何教学中的图形性质教学,若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则很直观形象,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代数教学中一些特殊数量关系的模拟,多媒体的优点更是一般教学手段无可比拟。

另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还有较强的互动功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进度和难度,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三、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方法性很强的科目,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揭示数学的很多思想内涵,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数学知识的形成能够展示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只有充分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展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有时学生还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另外,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后,可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经过,也可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下途径可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

(1)创设情景,展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实际问题 知识背景,提出一些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经过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得出结论,为数学知识形成奠定感性基础。

例如:“平行条件”一节的教学,教师可制作三条两 两 相交的木条,转动其中一根木条,展示转动过程中,角度变化对直线位置关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2)变结论式问题为探究性问题,揭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结论,教师点播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用解方程的知识,自主推导出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求根公式,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及思考过程,这样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既启迪了学生思维,也培养了探究能力。

(3)增加实验操作,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其产生的效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提高沟通交流效果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与合作,是一种真诚的表现。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由衷赞美,而只有平等才能互相亲近。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师在数学与教学中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并力争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且能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鼓励,充分肯定,可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取 心,也就可以不断地将教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

其次,要完成一个完美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间的互信和理解。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认识水平,才能在吃准,吃透教材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也只有在充分体会学生的真实感受,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机。

理解、信任是尊重也是关爱,尊重学生,才能热爱学生,学生感受到关爱,内心就能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具有热心、细心、和耐心、只有这样,你才能与学生较好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教学有声有色。

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保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探索,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及任务,并力求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则要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活动,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应从细节上做起:

——尽量多地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启发诱导学生多观察想像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会学生善于质疑

——引导学生自我激励,产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学习过程,才能获得乐趣,不断进步。

课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应认真启发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内容,可让学生举例论证,大家共同分析,教学时,还可有意设置悬念,制造障碍,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学习的外部要求内化为学习动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实践表明,要贯彻和落实新课标,要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在以上各个方面实现突破,这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得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境界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数学知识过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