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理念在课程中的理解与应用

2016-03-01 12:54朱亚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老师

朱亚男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4)

浅析新理念在课程中的理解与应用

朱亚男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4)

自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化的前提首先是教师的观念要改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师生角色的互换,强调现在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引领者是组织者,新的教材与原来的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材的图幅语言的增多,活动题的增多等等,新课程改革着实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变化。新课改需要自主学习,新课改注重合作学习。

新课程 新理念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从黑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普通高中的我的课堂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学生说的多了,老师讲的少了,课堂已是第二道阵地,而一线阵地变成课前的学案引导下的自我学习,由教师的“掰开喂”,变成学生“主动吃”。虽然新课程理念我学习了,但说理论如何深刻,学的如何透彻却谈不上。但有了课堂实践实验,却让我真实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下实实在在的某些东西不一样了。[1]

我们的学生时代,课堂的主体永远是我们可爱可敬的在我们看来知识很渊博的老师们,他们讲,我们听,他们讲多少,我们就听多少,整个课堂只有一个声音,就是老师谆谆教诲之声。而现在,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我的角色和从前我的老师相比有相似之处,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也说,但说的不一定都是具体内容,而只是一个方向或一个纲要,我更多的需要的不是粉笔,而是电脑,是网络,需要的是给学生想出如何学习的套路。而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我也有很大差别,他们很不“安分”,他们利用手头的参考书,工具书,多方查找,多方汇总,然后,兴奋的说,遇到不服的地方,还互相“掐架”,他们活泼,他们敢说,他们敢亮相,这都是学生时代的我不能与之相比的。有时我也会突发奇想的给他们安排一些项目,比如说,看看电影,看看新闻,说说“八卦”,遇到有些文章画面感特别强的时候,我也会建议他们试着画一幅画。

现在的课堂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扮演着主角,老师在看他们演,演的有偏差了,老师再给予指导,学生再重演,无形中老师就扮演了导演的角色。虽然整个过程较之老师一言堂,要耗时很多,但我发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生命更鲜活,学生自己做好的“饭”,吃起来似乎更香。学生在整理材料,收集知识的过程中,就已经把知识认识了一遍,再在课堂展示、交锋、摩擦,又对知识有了新的领悟,最后的汇总,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印象,这就是教育理论中所谈及的新课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需要彰显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合作,自我探究。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课堂一直在呈现这种学习方式,现在就以我的课堂为例,分享一下。我班级的座位是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自主择位的方式,所以在小组的分配上,以前后左右桌进行每组六人的自然分配,如果有人说,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这组学习好的少,他们那组学习好的多,我说:无所谓。因为,我们的课堂不仅在课上这四十分钟,更在课后或课前,学习好与学习不好,都不影响我们去搜集整理资料,因为资源是共享的,他有的你也会有,而不同的是,我们每组同学里面谁具有组织分配能力,谁具有整合资料能力,谁具有速记能力,谁具有表现能力,谁具有朗读能力,甚至谁具有表演能力,还有,哪个小组肯动脑,哪个小组的学生思维活跃,这些才是各组分出胜负的关键因素。于是同学们纷纷组织起来,首先每组给自己起个或响亮或有特色的名字,例如:群英荟萃组,DJ烧烤组,乌衣小巷组等等。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感情,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课改后教学的形式更灵活,学生的能力考察方向更多样。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到的不但是知识,而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方向,有目的,知道具体步骤方法,这样在学的过程中,像在竞赛游戏中做一个个有趣的环节,每个人都存在着不服输的的劲头。哪一组同学展示不到,学生都会产生遗憾或忿忿的感觉,而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即使是举手提问这一再简单不过的环节,在课堂上也很难进行下去,学生觉得被教师提问是今天最大的倒霉事儿。而如今,这种状态一去不复返了。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平时教学中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如在作文教学中练习到学会用细节描绘,文笔生动,感情真挚时,首先给学生一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语句扩展,再在语句扩展的基础上进行语段扩展,在语段扩展后,进行小作文创作。这一系列步骤,都以小组为单位,先请各个小组组内进行创作并修改,分工式合作式进行研究性创作,然后进行小组展示。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有合作后的成就意识。作业的设置要分层,遵循学生个体差异的现实规律,发挥每个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优势。

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程度很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教学,在作业布置上分必做和选做,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满足。[3]

课程改革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多彩缤纷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都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去品味、去发现,从而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作业的设置不可千篇一律,要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又能达到较好的习作效果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不同的学生的闪光点得到了最大可能地发挥。

课程改革无论怎样改,大方向是明确的,那就是尽可能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自我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挖掘并提升其它社会实践与应用能力,甚至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提高学生的情商,所以,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是一件既能提升教师素质,又能很好的引领学生成长的利民之举,长远之策,沿着这条路,中国的国民教育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

[1]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A].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54.

[2]二十世纪中国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房义斌.为语文“新课标”进一言[J].天中学刊,2005,(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老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老师的见面礼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六·一放假么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