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

2016-03-01 12:54邵一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尝试布置分层

邵一真

(蓝田县初级中学 陕西西安 710500)

谈谈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

邵一真

(蓝田县初级中学 陕西西安 710500)

作业分层布置是从我们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这就决定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

发现问题 设计分层 尝试

一、发现问题

进入九年级以后,数学学科的难度随之加大,我发现一些学生学数学开始有困难了。两个多月下来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的作业问题。大多数同学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但总有几本作业令我头痛,要么迟迟不交,要么交上来的作业一看就是抄别人的。我找这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他们说:每天的作业不会所以做不完,老师要求交时不是抄就是拖,就算再做几个小时也做不出来,建议老师少布置些作业或者布置简单些的作业给他们。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在意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多做一点习题,怕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反而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状也得改改了。

二、设计分层

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在分层前必须做好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基础和学习态度等,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分层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缩小与他人的差距。

针对实际情况,我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层: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基础扎实,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三、作业分层布置的尝试

在数学学习方面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体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所以我在作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A 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适合A层次的学生。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适合B层的学生。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适合C层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A类,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其上一点的横坐标,求它的纵坐标;B类,已知y=(m2-5)xm2-m-7是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且图像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C类,函数y=-kx+4(k≠0)与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在函数的图象上,求y1,y2,y3的大小;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作业全交齐了,而且没有出现抄袭的情况,尽管部分学生错误较多,但至少说明他们都认真思考了,同时课代表还反映了一部分同学的心声给我,表示对布置不同作业非常欢迎,增强了他们完成数学作业的信心。

四、测评与激励

鉴于这样的效果,我坚定了继续尝试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各层次的作业情况明显好转:没有无故不交作业的情况了,字迹变得工整了,课后也经常有学生来办公室和我讨论问题了,特别是学困生的作业数量大大减少,全班的数学成绩提高了,高分人数也增加了。

在评价作业时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学困生适当放松,对优生适当从严。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拔高题只供C层的同学完成,提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作业分层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出适合各层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所以教学中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层。B层中有学习困难的也可以退到A层。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合理分层,对作业准确分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采用作业分层设计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是因材施教原理的重要体现,在分层布置作业的尝试中,激励了优等生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增强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我的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我还要多总结得失,不断完善,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尝试布置分层
有趣的分层现象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雨林的分层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有趣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