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研究新进展——基于多视角化特征的综述

2016-03-02 20:35高俊霞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辅助学习者语言

高俊霞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教育部,广东 佛山 528216)

GAO Jun-xia

(Foundation Depart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oshan, Guangdong 528216)

国外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研究新进展——基于多视角化特征的综述

高俊霞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教育部,广东 佛山 528216)

移动技术的发展与无线通讯网络的普及,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ALL)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习模式。本文对国外有关MALL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移动学习的定义及分类,归纳并辅以实例说明了其理论支撑多视角化以及移动技术应用多样化的特征,希望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国内MALL研究的深入。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理论支撑多视角化;技术应用多样化

一、引言

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在经济领域,各行业使用移动技术来向客户发送业务,如订阅号、公众号等;在教育领域,移动技术发展对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的学习方式从最初的单一课堂教学,发展为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学习,在移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了移动学习模式。移动学习为学习者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为学习者开辟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新途径,也为教育界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热点。

成为数字化学习发展新趋势的移动学习模式引发了与之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王佑美[1]总结发现,2005年后,国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呈井喷式的上升趋势,文献数量直线上升。而2014年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提出:“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要密切关注移动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计和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

具体在外语教学领域,Kreshen[2]认为,移动辅助语言学习与电脑辅助语言学习一样切实可行。因此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转向移动辅助语言学习。对国外MALL的研究特征进行总结归纳,能在某一程度上反映出MALL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加深对移动学习在语言学科教学方面应用的理解,有利于积累经验,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MALL理论框架

移动技术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的产物就是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ALL)。因此MALL的理论框架阐述应先从移动设备、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开始。

(一)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是一种利用便携移动终端来调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新型学习模式。Trifanove(2004)认为移动设备应具有“小型”、“随时陪伴”的特点;Traxler(2005)则定义移动设备应该是“手持的”或者“掌上型”的。[3]BilquisFerdousi把移动设备定义为包括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的或能安装各种应用程序的移动技术。[4]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综合以上观点可看出,辅助学习的移动设备应符合三个标准:外形—掌上型的,可随身携带随时使用;连接性—可连接手机网络或无线WiFi;兼容性—可兼容因学习任务需要而需安装的应用程序。

英国The Learning and Skills Council 组织的MoLeNET是全英国甚至全球最大的、范围最广的开展移动学习的机构。它认为移动学习是“开发利用普遍使用的小巧的手提电子设备,配以无线网络和手机网络来支持和改善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①官方网址:http∶//www.molenet.org.uk.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学习方式,它的核心不是移动性技术而是移动性学习者: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处都能进入学习情境;学习者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有效学习信息。所以说学习者的移动性是移动学习的显著特征。[5]移动学习的“跨场所性”使学习者能创建即时的学习环境,通过移动设备的网络连接功能或各种与手机运行系统相兼容的独立于网络的学习软件(stand-alone apps),学习者可在不同情境,使用不同设备进行人际交流与磋商。

总结而言,移动学习要发生必先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拥有移动设备,这是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第二,随时获取性。不管通过网络还是学习APP,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获得学习信息、和同伴交流分享信息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移动学习发生的核心。

(二)移动学习的分类

移动学习模式在不同场合,因具体学习任务需求或不同学习目标而被划分为不同类型。

Shippee & Keengwe[6]把移动学习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两大类。两者区别在于教师在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中所占据的作用与地位。正式移动学习是以移动设备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送为教学框架而开设的一门数字课程。教师在正式移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规划学习活动、安排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并监控学习效果。非正式移动学习是学习者自我管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建构,强调在没有教师监控与参与的情况下,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移动技术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参考资料,因时、因地、因需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

移动学习可分为从移动设备中学习 和利用移动设备来学习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设备作为教师向学习者传递辅助学习资源的方便载体和媒介。学生利用设备反复学习、利用设备不断操练教师所发送的学习材料,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它突出设备辅助学习的重要性。而后者,学习者充分使用设备作为一个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思维能力——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的综合能力。设备超越了学习材料传播的媒介作用,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批判能力,最终实现个人发展。

不论移动学习如何分类,选择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师和学习者应先明确移动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作用及地位,应思考教师在移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应思考移动技术是否能有效地辅助学习者更佳地达到学习最终目标。

(三)MALL的特点与优势

MALL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语言学习,是利用手持设备的便携性所促成的语言学习。灵活方便的移动设备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动态的、个性化的、情景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沟通无障碍的语言社交网络,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率。

1.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教师可系统地远程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性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学时被压缩、大班教学等客观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个性化指导存在一定困难。而且一个教学班内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可利用MALL的便利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如WiFi和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系统地远程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性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需求。

2.MALL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平台。MALL具有社会化、协作化、情境化和便捷性的学习特点,符合学习者分布式认知规律。它的可移动性特点释放了学生,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范围,使学生不再像以往的计算机辅助学习那样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它的可移动性为师生和生生间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及时的沟通平台,促进了良好英语学习氛围的建设。

3.MALL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优化。学习者利用课堂外碎片时间,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微型学习材料。正是因为它这种碎片化和微型化特点,MALL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用于系统课程学习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让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学习交错发生,弥补传统课堂在互动性与协作性方面的不足。

4.MALL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平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会如何学习”的主体。在信息爆炸时代,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电子通信设备,为学生在课外有效利用碎片闲暇时间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便利平台,利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

三、MALL的多视角特点

本文以国外最新的(2013—2015年)与MALL的相关研究为例说明它呈现出来的理论支撑多视角化、移动技术使用多样化的特点,为将来在国内MALL研究的推进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建议。

(一)研究理论多视角化

MALL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一个新兴事物被使用者完全接受需要一段时间和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这门技术的了解、对资源的掌握、时间宽裕程度等不同因素都能影响一个创新事物的被采纳程度。Chung等人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背景调查了台湾大学生对移动辅助词汇学习的行为意向。TAM模型中的可兼容性、易使用性、自我效能感这三个因素与学生的使用意向高度相关,其有用性则呈现出中度相关。[7]Viberg采用Hofstede的文化论及Kearney的社会-文化框架来分析文化与学习者对于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态度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影响学习者对MALL态度的是技术本身,而并非国家固有的社会文化。[8]

MALL是技术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与MALL相关的研究除了以移动学习理论为理论框架外,还应与二语习得、心理学等其它学科理论知识相结合。只有这种在某一理论框架内支持的移动学习,MALL才能更好地发展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Sun& Chang为了增加学习者的英语专业词汇及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结合情境感知学习理论研发了基于手机GPS定位的移动情境感知学习平台,根据学习者所处具体位置,把特定的植物英文名称及其相关信息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发送到学习者手机。[9]Muhammad基于穆尔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和Park的教学框架设计了在大学本科生的正式课堂学习中融合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型,期望以此来更好辅助学习目的。[10]Buckner把移动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方法结合开展的斯坦福移动探究式学习环境项目(SMILE)成功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以及很好地调动了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关系。[11]

徐贺兵分析了2004—2014年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的移动语言学习研究后发现,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来自于移动学习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理论整合度不高。[12]MALL侧重移动技术对语言学习的辅助作用,只有当它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二语习得等各种学科理论相结合,在各种理论的有力支持下,才能探索适合不同学习对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最佳途径,才能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辅助作用。

(二)移动技术使用多样化

MALL所依赖的技术载体——移动设备的应用可分为两种:可独立操作的应用软件(standalone APP)和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web-based APP)。前者安装在移动设备中或设备本身自带,不需一直依赖网络来运行,而后者则要求移动设备能随时在线,联接互联网以获取学习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学习材料的及时更新、师生、生生间的不间断交流等问题,移动技术对网络的依赖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依赖程度轻重有所不同。所以本文按照设备自带功能和安装于设备中的学习软件这两个分类标准来举例说明移动技术使用的多样化特点。

1.设备安装学习软件下的MALL。学习软件、平台、辅助工具的研发是移动学习的重点。移动设备终端、移动计算技术、多媒体支持性技术研究方面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15.4%,涉及移动学习平台、终端软件和学习辅助工具开发的论文数目所占比例为44.9%。换言之,以学习软件、平台以及辅助工具的研发为主的文献比例高达60%。[13]

以智能移动手机和平板电脑为载体的MALL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想写就写”的语言输出机会,为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写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Lee & Ki介绍了一款手机软件,帮助学生锻炼语法和写作技能,并为学生自动提供分数和评语,让学生克服台式电脑所带来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增加语言输出。[14]Miloš Milutinović研发的J-GO手机学习系统从词汇、写作甚至是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入手提高学习者日语学习效率及培养日语学习的兴趣。[15]

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的工具载体,通过二维码扫描提高需要掌握的词汇的学习效果显著。[16]TatsuhitoHasegawa等研发了一个与移动设备兼容的词汇学习软件,以词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习者学习词汇的动机,延展他们学习词汇的时间与精神集中度。[17]由此可见,移动设备成了教材词汇学习的有力补充。

智能手机的对话功能与学习软件密切结合为辅助学习者提高语音质量,锻炼语言对话能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泛在途径。手机安装I-MMAPPS学习系统,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小语种Iban语的发音水平。[18]BernadettePerry利用手机安装Explorez学习软件,利用手机GPS功能,把法语学习变成通关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校园生活相关的法语对话。[19]

各种各样安装在移动设备中的学习软件或学习平台成为语言学习的得力助手,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见,这些软件平台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学习目标,受惠群体仅限于某一小部分使用者,普遍使用率不高,这必然增加了软件平台的开发成本。

2.设备自带功能下的MALL。Cheung &Hew回顾以往研究中移动设备的功能使用,发现移动设备自身共有七大功能:①交流功能:如email、SMS、电话;②多媒体功能:如电子书、视听材料、网页;③捕捉功能:如视频音频录制、照相;④代表功能:如思维图;⑤分析功能:如画图计算;⑥评估功能:如测试;⑦任务管理功能:如日历、地址簿。[20]因此结合了传统电话、短信、日记、无线网络以及个人计算机特点的移动设备可把学习材料转化为文本、音频、动画、视频和3D等各种形式,为语言学习多样化、成效化提供了必备条件。在无线通信网络和手机网络的协助下,与传统计算机相比,移动学习设备显得更加灵活,更能随时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要求。

具有交流功能的SMS不需依赖网络便能随时接收信息,所以教师利用SMS向学生发送词汇、短文等学习信息是非常方便可取的。因为SMS的字数限制特点,所以学生要以简练语言清晰表达自己,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1]但针对不同群体,实验会带来不一致结论。Grace et al.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本科生中进行的短信编辑实验表明短信编辑与学生的读写能力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22]Gromik以九个学生作为个案分析,利用移动设备的视频录制功能要求学生每周就教师选定的题目拍摄时长30秒的个人演讲。结果表明,使用手机的录像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速、所用词汇长度等方面的口语表达能力。[23]Lin的实验结果证实,与传统利用电脑进行网上阅读相比,利用iPad进行的电子书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阅读的兴趣[24]。

与设备安装学习软件的移动学习研究相比,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强大功能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很多自带功能还没有完全被运用到辅助语言学习中。如果教师能了解和掌握这些功能并把之与外语教学紧密融合,则能弥补之前所说的软件平台开发低使用率的问题。另一方面,无论哪种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学习者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MALL不应过分依赖技术,而应更多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理性分析应用在不同学习对象身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四、结语

虽然近几年国内外语教学领域也开始关注基于学科教学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如利用应用移动电话访问Facebook进行情境化的语言学习,[25]混合云下移动阿语课程教学,[26]以及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27]并且把移动学习应用到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提高上,如利用Podcasting提高学习者听说学习,[28]设计英语词汇学习系统。[29]但是总体而言,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开发是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热点。[30]MALL既存在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众多挑战,所以国内MALL相关应用型研究应向国外丰硕的研究成果取经,学习如何结合各种学科理论,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研究内容更细化的实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学习软件平台或设备自带功能评估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具体效果。我们相信国内的移动辅助语言学习将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研究也会取得更具说服力的成果。

[1]王佑美.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1):49-55.

[2]Krashen, S.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RELC Journal, 2008 ,(39):178-87.

[3]Ali Sorayyaei Azar & Hassan Nasiri. Learners’ Attitudestowar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in L2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 (98): 1836 - 1843.

[4]Bilquis Ferdousia& Jamal Barib. Infusing Mobile Technology into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Effective Learning[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 ,(176): 307-311.

[5]Morris, J., & Maynard, V. Pilot study to test the use of a mobile device in the clinicalsetting to acces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resources[J]. 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2010, (7): 205-213.

[6]Shippee M.& KeengweJ. mLearning: Anytime, anywhere learning transcendingthe boundaries of the educational box[J].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4,(19):103-11.

[7]Chung HH, Chen SC & Kuo MH. A study of EFL colleg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mobile learning[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76): 333-339.

[8]Viberg O & Åke Grönlund.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users’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mobiledevice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A case from Sweden and China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3, (69): 169-180.

[9]Sun J. CY &Chang K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locationbased mobile learningsystem to facilitate English learning[J].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14,(28): 1-13.

[10]Muhammad Ridhuan Tony Lim Abdullah et al.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activity-based mlearning implementationmodel of under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theoretical mapping [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76): 299-306.

[11]Buckner E.&Kim P.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for inquiry-based learning: The Stanford Mobile Inquiry-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SMILE)[J]. Prospects,2014, (4):99-118.

[12]徐贺兵,赵鹤.国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基于研究理论、研究性质和研究对象视角[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0):56-59.

[13] 华燕燕,李浩君.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统计与定量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 (2):42-47.

[14]Lee K. J. & Kim J. E. A mobile-based learning tool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of EFL learners [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106): 112 - 119.

[15]Miloš Milutinović et al. Designing a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lightweight learning objects[J]. Multimedia Tools & Applications,2015 ,(74):903-935.

[16]Ridvan Kagan Agca&Selçuk Özdemir.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with mobile technologies[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3): 781-785.

[17]Tatsuhito Hasegawa, Makoto Koshino&Hiromi Ban. A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for the learner’s sustainable motivation[J]. SpringerPlus,2015,(4): 1-9.

[18]Chachil K., Engkamat A. &Sarkawi A. Interactive Multimediabased Mobile Application for Learning Iban Language (I-MM APS for learning Iban Language)[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67): 267-273.

[19]Bernadette Perry. Gamifying French Language Learning: a case study examining aquest-based,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learning-tool[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 (174): 2308-2315.

[20]Cheung WS & Hew KF. A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ologies Used in Studies on Mobile Handheld Devices in K-12 and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25): 153-183.

[21]Adelina Moura&Ana Amélia Carvalho. Mobile Learning: Using SMS in Educational Contexts[A]. 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 2010: 281-291.

[22]Grace A., Kemp N., F.H. Martin FH and Parrila R. Undergraduates’ text messag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skills[J]. Reading & Writing,2014,(27): 855-873.

[23]Gromik, N.A. Cell phone video recording feature as a language learning tool: A case study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2,(58): 223-230.

[24]Lin C.C. Learning English reading in a mobile-assisted extensivereading program[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4, (78): 48-59.

[25][澳]Saleh Al- Shehri,马东明,等译.口袋中的语境:应用移动电话和社交网络进行情境化的语言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12,(7):34-40.

[26]田嵩.混合云下泛在移动学习环境在阿语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96-114.

[27]查静.手机辅助翻转课堂模式以及在初级英语学习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5):99-101.

[28]曹超.利用Podcasting技术构建英语听说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99-103.

[29] 郑维勇.移动微型英语词汇学习系统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176-184.

[30] 张洁,王红.基于词频分析和可视化共词网络图的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对比分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76-83.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LL Studies Abroad——A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Multi-Perspective Features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anguage learning mod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devic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wireless network. This paper takes the latest MALL literature abroad as the sample to summarize the related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and then categorize their features into theory-support variation and multifacet of technology-use.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theory-support variation; multi-facet of technology use

GAO Jun-xia

(Foundation Depart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oshan, Guangdong 528216)

G434

A

1009-9545(2016)03-0046-06

2016-07-14

2015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GDJG2015034)

高俊霞(1978-),女,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辅助学习者语言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