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维汉双语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研究——以汉语口语课程为例

2016-03-02 20:35古丽娜尔阿不都拉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语口语汉语

古丽娜尔·阿不都拉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开放教育维汉双语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研究——以汉语口语课程为例

古丽娜尔·阿不都拉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汉语口语课程是针对新疆电大少数民族开放教育汉语言(专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兼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为一体的双项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课。借助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汉语日常生活情景会话为主要教学内容,为了适应电大远程、开放特色和成人在职、自主学习特点,为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地区的新疆电大双语开放教育提供优质、丰富、可利用的汉语口语网络课程资源。

开放教育;维汉双语;资源建设

近几年来笔者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调研,发现在学习汉语时,资源匮乏、单一,缺少优质的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教学手段不够先进、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和使用,教学大纲中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因此在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对以上几方面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收集和多次的修改。认为汉语口语课程符合教学时代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本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考虑到该课程是对推动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者学习汉语特点和成人教育等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口语课程性质、教学目的、要求课程特点

(一)课程性质

汉语口语课程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双语专科专业的选修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习。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单项技能课,突出“说”的技能训练,共4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

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面向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员,在学习了基础汉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员初步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重视学员的汉语普通话语音训练及词汇的积累,要求学员能听懂简单的句子,能够明白句子中隐含的文化含义,并能做出正确应答,在训练中,不断提高汉语口语交际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言语沟通能力的要求,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

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教学,夯实学生的汉语口语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为学生日常工作和生活打好牢固的汉语口语基础。

(四)课程特点

1.将普通话语音的训练(包括纠正)贯穿到整个口语教学训练中。

2.从学习说简单句的开始,不断重复递进。再把一些简单句串起来,连贯地说一段长句话,这种训练方式。

3.通过对教材中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学习训练,积累词汇,熟悉语法规则和各种句式。

4.注重内容的文化性与趣味性,尽可能选取目前网络、报纸、电视上的热点话题,选择目前年轻人比较关心、能够引起讨论的一些话题,并安排一些相关对话,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愿意说。

5.实现了移动学习以及碎片化学习。现在智能手机还有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为我们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良好条件,本网络课就实现了在移动终端的学习,学生可以观看在线视频,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6.在整个网络课中,笔者都在不断地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强化,通过模拟对话、短文模仿、角色扮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提高我们学生参与度的积极性,比如说我们设置了朗读训练还有电影配音的栏目。

根据以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媒体呈现,为学生提供导学助学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新疆特点,提供优秀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制作充分利用国内和新疆汉语口语教学的优秀教学资源,聘请兄弟院校在本专业、本课程有所专长的优秀专家学者,充分利用维、汉两种语言,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内容,传递最新的教学成果。

二、汉语口语课程建设思路及教学过程

(一)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在本课程的设计中,首先研究学科规律,完善课程结构,深化课程内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实现以资源为基础,教育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模块化组合、多层次衔接,多通道选择,立体化沟通”的网络课程。

第三,对汉语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及半模仿到完全模仿,因此,这里笔者就设计了模拟对话。汉语口语的掌握过程,模仿到半模仿,然后再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既注重理论方法的讲解,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以网络精品课程为标准,充分利用新疆电大在线平台,逐步建设并完善汉语口语多媒体网络课程。

(二) 教学过程的建议

1.教学过程与形式

汉语口语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双语)专科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应采用面授辅导、远程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组织面授教学与提供远程辅导与支持服务时应注意: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中职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1)语言基本功能的训练是汉语口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注意听、说、读等单项技能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①指导学生以话题任务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大量的口语会话片断和口语训练,在语音、语调、语速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操练。

②强化基本语言的训练,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汉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以及各种功能项目,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2)面授辅导课是学习需要和具体情况安排,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次面授辅导课。面授辅导应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重点引导学生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和表达能力,重点解决学生的语言输出问题。

(3)要努力帮助和实现课件功能的具体时间,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通过组织传统学习小组、汉语演讲、班级QQ群等形式多样,增加设计方面的的课外趣味活动,如:口语作文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运用汉语进行锻炼的机会。

(4)在日常教学、远程辅导和对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并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强调汉语综合技能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对学生的远程辅导与支持服务,应更多地侧重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困难和障碍方面。积极制定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策略和方法,养成独立自主进行汉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强调学习者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的特点和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特点,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分为五大模块实施教学。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汉语口语自主学习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汉语口语课程根据层次难度不同的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共有五个模块组成。

(1)首先教学指南模块,它分成了课程说明、实施细则、考核说明、教师团队。这块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来设计的。

(2)课程学习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包含学习要求、课文、词语双解、语言点(微课)、流媒体、课外知识等内容。

(3)模拟训练,包括模拟对话、短文模仿。

针对模拟对话:例如裁取影片(买买提的2008)的一段,通过录像视频主要是让学生灌耳音,培养语感,通过影片实践学过的知识。

短文模仿:通过短文模仿,主要是培养学生把简单的句子串起来连贯的说出来。强化学生的对课文所学词语和句型的记忆,同时,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语音。(笔者选用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视频)

(3)课程考核主要包含模拟试题、平时作业、模拟题作业、口语测试(读单音节、多音节、朗读训练、口语作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反复、大量地口语训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流畅、熟练,并达到自然表达的目的。这块主要借用普通话测试和MHK口语中的适合教学对象的一些习题。

旨在让学生将这门课所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总结归纳一下,看自己学习掌握达到了什么程度。口语测试这个部分,笔者主要借用普通话测试中的适合我们教学对象的一些习题。

(5)在线交流主要是方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

汉语口语课程建设,也是推动着电大远程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就是从词语的模仿加深到句式的模仿,到一个语段的模仿,即(几乎是完全的模仿,完全进行模仿别人的话),然后到半机械性口语模仿,(即半模仿半自由的会话训练,如:替换练习等)。最后完全对一个话题,谈自己的思想,自由的发挥,我放了几个图片,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照着图片,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达到一个开放的情景。

三、结语

在新疆地区,双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开放教育维汉双语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学设计理念应该具有相应的调整。首先面对的学生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其次课程是以远程教育为主,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来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授汉语。在教学模块中,模拟训练这一模块应该加大教学力度。众所周知,语言学习在情景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大情景模式教育,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只有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体会汉语的魅力。裁取与课程相关的影片就是设定一定的语言学习情景,让学生融入到该情景之中,再进行课程的教学,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语言教育中,一直以来都是“输入”大于“输出”的教学方式,往往老师给学生教授的内容很多,而学生掌实际上为自己所用的内容往往却很少。在双语课程资源建设中,笔者将以往“输入”大于“输出”的传统模式,调整为“输入”与“输出”相互成正比,“输入”与“输出”相同的新模式。输入多少内容,就要保证学生掌握多少内容,最终确保能输出多少内容。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时,往往缺少语言环境,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教,一味地灌输,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的话,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要让他们学会应用知识,这才达到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这一目的,而非只是将语言记录在书本上,并不会真正的运用。改变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模式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应当较以前有所提高。

[1]高颖婷.第二语言自主学习的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 2014,(10).

[2]钱锦昕.对外汉语初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教文汇,2010,(8).

[3]王春娜.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实践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6).

[4]刘晓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

[5]李莉.汉语口语表达的特点及其训练[J] .曲靖师专学报,1998,(2).

[6]高丽霞,田培.汉语口语多媒体教学的探索研究[J].教育实践研究,2010,(3).

[7]谢智香.论现代汉语口语词的特点[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8]吾布力·皮大依,帕塔木·巴拉提.西部特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9).

[9]高颖婷.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西部特色课程建设特点及建设趋势分析——以汉语言(双语)专业为例[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Uygur-Chinese Bilingual Cours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Open Education——Taking Oral Chinese Course for Example

ABUDULA Gu-linar
(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 Xinjiang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9)

Oral Chinese, an important training course with both listening and oral practices to improve one’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s a general elementary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who studies Chinese on minority open educ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in Xin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XRTU).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writer’s long-term RD, discusses how to 1) cater to the on-job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students’ study habits with the help of multi-media and plenty of daily conversation scenes 2) offer students from remote areas who joined XRTU’s open education plenty of well-qualified oral Chinese net-course.

open education;Chinese-Uyghur bilingu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G642

A

1009-9545(2016)03-0111-03

2016-08-25

古丽娜尔·阿不都拉(1970-),女(维吾尔族),讲师,主要从事双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双语口语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酒中的口语诗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