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2016-03-02 22:3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井 乐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民办高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井 乐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摘 要: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外贸产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外贸业务实际的需要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适应外贸产业发展要求的教师承担外贸人才培养工作,这些任务只有在外贸企业的参与下才有可能圆满完成。因此,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必须是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方式下由校企共同来培养。本文通过调研对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和同类院校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民办院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难点与问题,得出了国贸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校企合作 国贸 人才培养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1.调研背景

结合同类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国贸专业实践性强的本质特征,传统的培养模式造成学生整体实践能力弱,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现行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需要改革,而改革的武器就是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展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具有一定开拓性的市场调研很有必要。

2.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从本类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类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性完善和优化提供依据,也为培养方案所涉及的各类课程标准的制订提供思路,并为本课题构建一套循序渐进,立体完善的三阶段性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奠定基础。[1]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方法运用情况说明

综合采用三种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组织专家组论证。

2.调研时间与人员

针对不同的调研方法,在不同时间安排不同人员参与调研。

(1)问卷调查:在武汉市23所民办本科院校中选取了排名靠前的6所,并向其国贸专业的部分学生发放了调研问卷,并现场收取,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同时,向以协作方企业为辐射的6家兄弟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发放了调研问卷,并现场收取。

(2)实地访谈:由本院本专业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分批深入企业开展详尽的有针对性的访谈和讨论。

(3)专家论证:由协作企业方相关部门成员、本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专家论证会,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3.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说明

调研的对象分为:

(1)兄弟院校本专业学生代表共60名。

(2)本院本专业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共4名。

(3)企业协作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等共10人。

三、调研内容及相关问卷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是基于市场需求产生的,供需不平衡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的根本原因。本次调研围绕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同类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状和民办院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难点与问题三方面内容展开。

1.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外贸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强,对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趋旺,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数量呈增长态势。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0%的企业表示当前亟需专业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外贸专业人才。其二,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向多元化发展。调查显示:70%的民营企业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层次的从业人员来从事业务员、跟单员等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状况。其三,企业的岗位需求比例呈上升趋势。调查学生的反馈中表现出多数中小企业不仅难以引进高层次外贸人才,同时还面临着低层次人才不能很好胜任其岗位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新招聘的毕业生存在适应能力弱、上手慢、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难以真正为企业解决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四,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整体要求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涉外企业在对外贸人才的招聘时着重考察包括专业操作技能、英文口头或信函沟通能力、计算机市场信息处理能力、营销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五方面的内容。以上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多层次的外贸人才,本院应结合自身及学生的特点和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下的不同途径进行人才的有效输出。

2.同类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状[2]

在本次调查的排名靠前的6所民办高校中,大部分采取了较为传统的三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其一,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计划的制定。让外贸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能使我们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国际贸易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校企共建仿真模拟实训室。校企共建仿真模拟实训室构建模式是指由学校配备电脑,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学生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保险公司和银行等不同角色来完成外贸业务的一系列流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体会外贸实务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其三,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据学生反映,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老师都会轮流到外贸企业去挂职一学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在回校后,及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加上相关事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真实。以上可以看出,在传统模式的培养下,国贸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和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出现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因而在此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3.民办院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难点与问题

(1)外贸企业积极性不高

外贸企业合作积极性不足,支持力度不足,就业对口的专业课

建设完成效果不理想。“双主体”办学的长效机制建立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外贸业务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具有保密性,因此,企业不愿意让一般的学生接触到这些重要资料,更不会让他们参与到实际业务的关键环节中,只能走马观花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外贸企业可以提供的实务岗位非常少,不可能把全部学生都安排到实务岗位实习,只能勉强安排在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实习,从事一些简单的打杂工作,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实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企业不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结束后,有的学生就会寻找其他企业就业,企业获得的受益少,因此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大多数应用型高校都已经开展校企合作,但大多数都处于合作的初期阶段,进展缓慢。许多高校国贸专业与外贸企业签订了合同,挂上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牌子,但实际上很少或根本没有学生到企业实习;外贸企业的人也很少来学校指导学生;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时也只是走马观花,接触不到外贸流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虽有一定变化,如减少理论课学时,提高实践学时,但也不能反映企业和市场需要。合作模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企业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彼此的合作模式。学生实际上还是在学校学习,没有进入到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中去,也就无法提升专业技能。

(3)缺乏双师型教师

民办院校年轻教师数量偏多,专业教师实际业务实践少,实践教学能力弱,教师结构不合理,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难以形成,难以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的要求,如果请外贸企业经验丰富的人员来上课,由于他们时间有限,最多只能采用讲座形式,平时与本校老师交流机会也很少,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没有实战经验,从而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四、调研结论

通过调研,我们初步了解到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这种结合必须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来完成。目前,这个平台衍生出的各种传统模式只是从某一个阶段进行运作,相互之间并没形成体系化,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树立“全程校企合作”的理念,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于丹、王莉等. 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15 (12).

[2] 吴海兵.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11(6).

作者简介:

井乐(1983—),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就职于武昌工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文系武昌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立项资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民办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KYZ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