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研究

2016-03-02 08:28梁红梅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中厂配电柜车间

梁红梅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研究

梁红梅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车间学徒培训有效结合的教育制度,结合区域经济和我院高职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校内“装备制造车间”为依托,实施现代学徒制。本文重点阐述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专业岗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最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岗位课程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使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显著的针对性[1]。

目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政府、行业、企业、教师、学生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均未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体系构建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环节,开发和企业技能相结合的岗位课程则是重中之重[2]。

我院同特变电工自控设备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深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选取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作为试点,共建校内装备制造车间,作为公司的“校中厂”。探索将传统学徒制融入对应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构建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使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达到零距离对接,落实“办学跟着就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的办学思路。

1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现代的智能装备制造业需要劳动者具有丰富的自动化和电力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具备诸如机械制图、CAD制图等专业技术能力,只有校企结合才能培养这种现代化劳动者。特变电工公司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这样的技术人才。

1.1 “订单培养”深化产教融合

我院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特变电工公司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从2005年以“订单培养”的方式开始每年为企业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特变电工公司的产品也在转型升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并在我院成立特变电工分院,把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级人才培养基地安扎在我院。校企之间已经建立起互利双赢的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实施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势在必行。

1.2 “校中厂”降低育人成本

装备制造车间即“校中厂”,是我院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特变电工公司的设备和产品,在我院实训中心建立装备制造车间,给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场地的一种培养模式;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半成熟产品,派4名师傅来指导学生生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由校企双方为装备制造车间专门设计,学生毕业即可去企业上岗,着实减轻企业的人力招聘和培训成本;企业按月给学生发有实习工资,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也节约了学院的教育资源[3]。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场所均在我院,校企双方可以灵活改变学生的培训和教学计划,从而节约成本,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满意。

1.3 “校中厂”贴近企业生产

“校中厂”四周设有特变电工公司的企业文化宣传专栏、宣传企业的制造工艺流程和产品简介,厂里使用的是公司生产的各种设备,“校中厂”这种氛围,会对学生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并促进其职业素养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的融入以及企业参与的管理,会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校中厂”概况

特变电工公司是设计和生产高低压成套配电柜,是昌吉州智能装备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也是我院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对口企业。该企业和我院共建的“校中厂”,不仅能提供最前沿的特变电工智能装备产品,而且促进了昌吉州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我院师生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并将“维修电工实训”等教学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同时校企双元一体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

2.2 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强调以企业用人需求和具体岗位要求为培养目标,以学徒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单位是课程,组织结构是课程模块[1]。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包括: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满足合作企业岗位用人的基本需求,适合校企联合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学徒的个人发展需求。

2.3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要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例如,在设置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时,教师和企业专家采用五步走的策略:①根据产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②梳理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③根据任务对应能力,兼顾学徒个人的发展,确定模块框架;④校企双方制定实践和理论教学内容;⑤构建基于高低压配电柜设计制造的新型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课程体系中“综合素质模块”由校内教师讲授公共思修课,企业技术人员介绍安全运行规范和企业管理知识组成;“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主要由校内“双师”教师授课,大多课程采用一体化方式授课,以考工和考证的职业资格证标准为依据,同时兼顾企业的岗位能力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岗位技能模块”实施地点设在实训室和装备制造车间,由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与企业的师傅共同授课为主,其中项目所涉及的理论部分由校内教师负责讲授,项目实操部分由企业师傅负责传授,最终的实操考核标准按照企业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评估,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工学交替,培养学生配电柜制造与装配的工作技能,以达到企业规定的岗位能力标准。

3 “岗位技能模块”的开发与实施。

3.1 岗位课程的设计

校企双方本着“就业为导向、岗位为依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使岗位课程企业化: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践项目,创新实践课程,共同编写了《高低压配电柜设计与安装》的课程标准和装配制造车间的图集;岗位课程的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授课模式,以已建成的校内生产车间为依托,基于高低压配电柜设计制造项目,共同授课,进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具体教学项目的内容和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高低压配电柜设计与安装课程设计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学习目标授课地点授课方式1安全用电管理1、人体触电的相关知识2、安全用电的知识和安全用具的使用3、电气防火、防爆、放雷常识4、学习6S现场管理法掌握车间安全常识和现场管理法生产车间或者一体化教室教师和师傅2高低压配电柜的设计1、《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14048》《外壳防护等级GB4208-84》规范与标准2、低压配电柜的基础知识3、低压配电柜项目的运作流程4、按照规范编写技术文件1、掌握低压配电柜的基础知识和运作流程2、按照规范编写技术文件生产车间或者一体化教室师傅3识图绘图1、机械和电气识图2、CAD绘图1、能看懂图纸2、会用软件绘图一体化教室双师教师4仪表安装与调试1、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知识2、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检测3、继电器仪表室的工艺规范1、掌握接线装配的工艺。2、器件的检测和识别能力生产车间或者一体化教室教师和师傅5断路器手车安装1、各种高压断路器的作用、原理和结构2、按照图纸规范安装线路1、掌握断路器安装、调试、维修生产车间教师和师傅6设备成品出厂检验1、设备出厂检验步骤2、高低温测试、绝缘耐压测试、机械磨合测试、主回路电阻测试、通电功能测试。1、掌握设备出厂检验步骤2、掌握设备测试检验的方法生产车间师傅

本课程的每个项目单元都是一个完整而具有真实性的工作任务,采用企业车间的管理模式,通过车间、班组的二级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训练学生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学生从接受任务到任务完成都要遵循“接受任务→消化、准备→制订方案→绘制识读电气图、列元件清单→安装、调试→验收、评审→准备交工文件→文件交付、总结” 这一个基本的工作流程,最终以检验合格的配电柜结束。项目的评价指标完全按照企业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这个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学生做好的30个配电柜因没有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走线,最后重新返工的案例。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注重质量效益、严格恪守技术操作规范的行为习惯。

3.2 实施“两组标准”,规范培养过程

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在严格、规范、标准化的有效控制过程中实现的,针对岗位课程,我院提供校内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特变电工公司提供培训标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产品出厂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结合企业岗位和职业要求,学生的作业、产品由双方共同评判,使学生职业岗位需要与终生职业发展相融合。

4 “校中厂”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效果

现代学徒制在我院的推进过程中,按照探索、实践、完善、提高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4]。

4.1 提高学生积极性,对口就业率高

在校内装备制造车间里实施现代学徒制,在“真设备、真项目、真环境”的生产性车间实习,将企业设备、产品、管理思想融入教学体系,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有针对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岗位课程实现最大程度的企业化,学生可提前感受特变电工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生产环境,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更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很好地实现了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三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4.2 建设了两支队伍,教学成果突出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师傅标准》,并选出8名企业师傅作为指导教师,和我院的专业教师一起,形成了两支队伍。企业帮助我院培训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我院帮助企业提升师傅理论水平[5]。实训车间给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条件,同时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团队参加特变电工公司的各种配电柜的设计改造,参加了昌吉市西控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的“电器自动化系统设备制作安装调试”项目等。为特变电工公司员工进行维修电工培训,每年为昌吉州培养高级维修电工500余人。

4.3 课程跟着岗位走,企业的满意率提升

实施现代学徒制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我院与企业紧密结合,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丰富学生的工程应用经历,积累学生的工作经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快速与社会接轨,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专业对口、企业欢迎、学生受益。通过校企联合招聘、培养的20名学生去年到自控公司工作,现在已经成为车间的骨干和班组长,企业满意率达到98%。

5 结语

我院在“校中厂”实施现代学徒制,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开发了服务配电柜制造的岗位技能课程,企业指导教师提升了理论知识,我院专业教师强化了实践技能,学生在学校参与了配电柜生产和装配过程,从而达到了企业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才的三方共赢。

[1] 陈秀虎,谌俊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1-84.

[2]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38-43.

[3] 孟鑫沛, 肖永祥.基于“校中厂”平台的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探索与实践[J].北京: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152-154.

[4] 单艳芬,林春.基于校中厂平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J].常州:职教通讯.2014(32):12-14.

[5] 盛 国.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J].北京:继续教育.2015(9):27-29.

Study 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System of Factory in School

LIANG Hong-mei

(XinjiangChangj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Changji831100 ,China)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n education system which effectively combines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workshop apprentice training dur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Based 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workshop in the school,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 specialty in our college.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post curriculum are mainly discussed.The effects of the final implement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system; post curriculum

2016-01-25;

2016-05-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jedu2014S070)

梁红梅(1968-),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研究工作,E-mail:1055381549@qq.com

G71

A

1008-0686(2016)06-0027-04

猜你喜欢
校中厂配电柜车间
自移式防渗室外配电柜研究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电气工程中高低压配电柜安装施工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0kV高压配电柜在配电设备中应用
低压智能配电柜设计探讨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把农业搬进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