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里的年味

2016-03-02 08:47王君曹胜
时代报告 2016年2期
关键词:买票购票春运

王君 曹胜

2011年1月19日12306网站正式运营。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们开始转向网络购票,原本在火车站前的寒风中排队买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只需要掏出手机就可以订购下一张春运的火车票。

现在,乘客不用再站在寒风中排队买票,随着逐步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加之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的同步发展,中国春运中那焦急、紧张、尴尬的年味儿将不复存在。

新中国春运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的辛卯年春节,“春节还乡旅客服务委员会”设立,这是新中国最早关注春节返乡的记载。春运,一开始叫做“春节客运”,后来叫做“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

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第一次出现“春节客运”字样,是在1953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五。

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真正意义上的春运历史,正是从这一年春天开始,时至今日已62年。

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做好春运工作发出指示,企业、学校动员职工、学生,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军人在春节期间不外出旅行,不和群众争购车票。这是最早关于解决中国春运难题的记载。当年1月29日的《南京日报》有一则消息:《百余辆马车参加春节客运》,报道南京马车运输合作社,有100多辆马车服务于南京城内过年的人。

改革开放后的春运

1979年春节,春运就达到了1亿多人次,增加了200多对临时客车,还是“一票难求”。

1980年1月11日,现代意义上的“春运”字眼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消息介绍了铁道部增开临时客车的情况。第二年,“春运”登上《人民日报》标题。此后至今,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关键词。

春运不仅让乘客受不了,列车也因不堪重负而险象环生。列车超载会造成列车转向架弹簧被压死、车轴抱闸等危险情况。1990年代初,最早在沪宁线上运行的双层列车,到世纪之交春运期间到陕西“屯兵”,上下两层全部超员,就算遇到抱闸、弹簧压死,也只好以不到40公里的时速将就着前行。

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中国的“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在互联网开放订票之前,人们购买车票的唯一方式就是在火车站前排起长长的队,甚至有人为了能够在放票的第一时间里抢到票而去火车站彻夜排队打起了地铺。这条长长的队伍也成了一道奇特的年前景象,有打牌的、有下棋的、有看书的,等等,足足一幅百相图。那寒夜苦雨中排了几天几夜的农民工朋友,大有人在。为此,一些地方曾经推出过比较人性化的措施。比如在上海的普陀区体育馆、苏州的三香路体育中心等处,开设春运火车票大卖场,让通宵达旦排队的民工兄弟们至少有个遮风挡雨之处。有些人买到了票,而有些人排队几天几夜买不到票,甚至放声大哭。

火车站内是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火车站外是“黄牛”们压低嗓子的“要票吗”的询问声,一些农民工为了见到一年甚至几年都不曾见面的家人,狠下心咬牙买了一张高价票。

据太原铁路公安局大同公安处刑警支队曹胜说,在一线城市,许多票贩子一天的收入在一万五到两万元左右,那是2005年左右的数据。春运时,票贩子手里一张400元的车票,可以轻松地翻倍出售给着急回家的旅客,倒是便宜的车票,反而加价少。在查验假票设施落后的时代,手持假票的乘客许多时候也能顺利地进站上车,上了车才发现自己的座位或者卧铺上已经有了一个乘客。如果是短途,乘客只好自认倒霉。

当年春运中的列车,车厢里挤满人,连肮脏的厕所里都有人站着,一些长途旅客甚至在家就穿上成人纸尿片才出发去火车站,买到假票的乘客往往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乘客遇到查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车厢里实在难以走动,乘务员也无法靠近。

而记者本人,也在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订票的那几年,从一千里地之外的郑州赶回老家过年,由于票源的紧张,虽在放票前就排了队但依然只买到了硬座票,还是个小姑娘的我被一群大老爷们儿团团围住,直挺挺地坐了16个小时。到家的时候四肢僵硬、肚子胀气、满脸冒着油光。那年的春节在我的记忆里只剩下旅途的奔波和买不到票的梦魇。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除了火车票大卖场以外,铁路部门对大中专学校提前开票,并且将火车站的临时售票点设置在一些大中专学校内,学生能享受优惠票价。这一举措在几年前被借鉴用于帮农民工买团体票,许多农民工兄弟无需再去通宵排队。

如今的春运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们开始转向网络购票,以至后来手机买票。原本在火车站前的寒风中排队买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只需要掏出手机就可以订购返乡的火车票。

但对于那些转战东南各大中小城市的外来打工者来说。在12306刚刚兴起之时,购票真正的“劫难”到了,因为当时很多外来务工者不会用电脑,也没有智能手机。一些无法回家的民工无奈选择开摩托车回家,催生出返乡摩托大军,一些地方派出交警护航,成为中国春节一大景观。如今,这一阶层大多可以使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所以购票相对来说公平许多。

就在12306网站正式运营的那一年,我的同事李丹第一次乘坐高铁,从郑州到洛阳,100多公里的路程,37分钟。列车以250-3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疾驰,车上很安静,没有人大声聊天,没有人打扑克,车里也没有普通列车上让人难以忍受的烟味儿、汗味儿和厕所味儿。从来都是上车便倒头大睡的她,第一次觉得还没看够列车员美丽的笑脸,没研究明白车上的各种仪器和设备,火车便到站了。下车时,她没舍得把写着自己名字的淡蓝色高铁票扔掉,后来将它小心翼翼地收在盒子里。

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春运中的可选项丰富了起来。那些远途且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人可以选择航空,一部电影的工夫就可以到家了。一些短途乘客改开私家车回家,完全不需要为铁路春运伤神。为了照顾长途旅客此番增光增面子计划,铁路部门甚至开设了汽车托运的业务。

现在,乘客不用再站在寒风中排队买票,随着逐步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加之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的同步发展,中国春运中那焦急、紧张、尴尬的年味儿将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买票购票春运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抢不到票?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旅客列车
智擒偷儿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网络购票时代 莫让农民工掉队
疯狂编辑部之春运风波
瞬间
韩国春运
怎么买票才划算
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