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2016-03-03 00:58邹国强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法活动课教学方式

邹国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87-01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成为为人师者最大的追求。虽然在大家的孜孜以求之下,有所成就,但是就初中语文而言的"高投低效"局面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语文教学中留存的积弊影响深远。笔者认为如果想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从解决积弊入手。就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而谈,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

1.兴趣为导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学生而言,什么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呢?除了考试的压力或者未来的思考,最主要的就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喜欢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很多学生都表示以前很喜欢语文,但是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尤其语文背诵的知识较多,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尤其是一些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甚至直接照本宣科,讲课的时候面面俱到,生怕给学生漏掉一个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不过成了机械的重复者或者简单的脑力劳动者。长此下去,学生怎么会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即使曾经有的爱好也被题山题海给消灭掉了。一些教师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创新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更新教学方式,但是这种尝试过于带有个人色彩。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确实是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学科,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作为教师的个人色彩,而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这种极具个人色彩的教学只会成为少数学生喜欢的东西,绝大多数学生会成为试验品。

其次,要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也有足够的功底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有的教师认为某个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方法好就长期使用,从开学到学期结束都是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这绝对会影响学习的兴趣。也许在第一次接触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时候感觉很好,但是如果总是这种教学方式,甚至学生都能猜到你之后要做什么想要表达什么,那么即使你的教学设计再精彩,你的教学功底再深厚,都不能在后半学期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对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离不开师生之间融洽的感情。笔者曾就语文课堂教师对学生影响做过相应的调查,发现教师个人魅力对于课程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作用。一些学生喜欢语文或者走上和语文相关的道路都是受到语文教师的影响。融洽的师生感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传递。教师在课上应该用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都死气沉沉,那么学生不都得睡觉去了?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关切和期待。善良的微笑、诚恳的话语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时候当学生在调皮未听讲,教师对他不是批评而是微笑时,他可能会被教师感染,进而认真听讲。蔡元培先生曾经专门就此发表看法:"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知情意行调动起来,就为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奠定了基础。

2.善于适时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去启发智慧,而不仅仅是教给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是教不完,而启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发现和生成知识。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点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中作用的淡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自主对话,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点,及时引导、点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在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家庭的经济环境的好坏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并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就算考取了大学也没法上学的事例。他的观点再班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各据一辞,无法说服对方,最后学生提议让我做公证,我就适时地给以点拨,并没直接肯定谁对谁错,只是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境优越的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家境比较贫困的同学的学习状况,让他们自己去对比。最后学生通过再次的讨论明白了"家庭经济环境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引发学生的更深入思考,自己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既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又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3.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重视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运用语文教学规律性的体现。学法指导不仅指具体学习方法指导,还包括学习观点、态度、目的等内容。这些是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内容,教师要有计划并自觉地进行。

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即把学法指导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目的、态度、习惯、内容以及学习上的困难问题等,然后确定学习指导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指导计划,恰当选择学法指导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指导要和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结合起来。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语文自身规律的体现。例如:指导写作方法,形成写作能力,就应当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并进行训练审题、谋篇布局、材料取舍等。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不同指点。通过接受指导训练,学生才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学法指导也要注意因材施教,符合学生个人实际。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做到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介绍古今中外好的学习方法事例,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例如开展经验交流,建立学习小组等。

4.上好语文活动课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初中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人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学法活动课教学方式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活动课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