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16-03-03 16:00危光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危光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学院 重庆 40133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危光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学院 重庆 401331)

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所教非所用的现象。采用校企合作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后从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政府部门的参与等方式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校企合作的实施机制。

校企合作 必要性 发展策略

引言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政府主办,学校完成的任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方向和既定的标准,按常规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这必将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生产产生一定的距离,导致学非所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所面临的、迄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这种问题在国外的职业院校也普遍存在。因此,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解决学非所用的问题时,研究并实施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校企合作是一种得到大多数国家和高职院校采用的一种机制[1]。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出发,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校企合作的实施机制。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深入持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了巨大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在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与社会需求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开放教育思路,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采用校企合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具体需求,改变传统人才培养的方式,从知识和能力结构上革新教学思路,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实用性,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直接的生产力[2]。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现代化企业自身的发展,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技术创新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都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现在我国的高职院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的毕业生人生逐年增加,如果还按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由于所学和所掌握的知识只能适用一部分企业,这样对用人的企业来说,只能吸收其中的一部分毕业生。而另一部分企业所需的人才由于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导致企业和毕业生之间不对口,这也是经常所谓的就业对口率每年居高不下的主要成因。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深入展开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研究社会需求,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专业方向和教学方式,让学校所设专业紧跟企业需求,教学过程充分让企业参与,淘汰哪些过时的专业和课程,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都是在企业中实用的,有应用价值的东西。

二、校企合作发展策略

对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所谓校企合作,毕竟还是以学校作为主体,企业作为必要的,有力的补充。那么学校该如何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寻求相关的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坚持开放性,教学方式上要增加灵活性,教学过程要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充分与相关企业沟通,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主动与企业探讨和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改进技术,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将校企合作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优先向相应企业推荐。

2.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

为解决高职院校实训设备存在的诸多问题:设备落后,工艺落后,教学内容落后,设备数量不足等。能过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校企共用生产设备,将厂引入学校,形成“校中厂模式”,“校中厂”既可作为生产场地,也可作为教学场地,这样既可满足生产需求,也可满足教学需要。另外对于场地不足的部分学校,可以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厂中校”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后,以实习职工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要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同时也要让学校的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让教师在在具体的生产中切实体验和学习其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不能走形式主义。由于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一般都是刚从一个学校毕业,就进入了另一个学校任教,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非常有把握,可以讲得很好,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在把握哪些技能企业正在应用,哪些技能现已被淘汰不用这些方面,是不敢持肯定态度的。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专业教师才能有机会经常到企业深枚实践,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高职院的教师在进入企业进生实际的行业锻炼学习完毕时,需要由相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使学校的教师切实成为“双师型”。另外,除了提高高职院校的自身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也可以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实际的教学工作,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计课程建设,还可以与学校教师一起制作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让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经验能更加有效的为所有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服务。

[1]蒋小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93-95.

[2] 刘长志.高职机制专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刊,2014.1

[3]马丽娟.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2):67-70.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