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 03:08张世程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景行崇德颜渊

张世程

“崇”,篆书作“”一“山”一“宗”,那就是“山”之“宗”呗,也就是众多的山中最高耸的山。《说文解字>也正是这样解释:“崇,嵬高也。”当然《说文解字》还说它“从山,宗声”,看来,这个“崇”字既是会意字,也是形声字。“崇”本是形容山之高,今天最稀松常见的成语“崇山峻岭”的“崇山”、《滕王阁序》的句子“访风景于崇阿”的“崇阿”都是指高山。由此,就很自然地引申出一般的“高”的意思,今天常用的“崇高”就是一个同义并列构成的词。

也许,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我们的先民们那里是十分便捷的事。像这个“崇”,也许在普遍用作形容词当“高”讲的同时,就产生了动词的用法,相当于今天白话的提高、讲求、重视、敬仰、推崇、崇尚等等。

含有“崇”的词也不少,它的含义大致就是这样了。这里要特别拈出“崇德”和“崇敬”两个词来说说,并且从“崇德”谈到“崇敬”以至于“崇拜”。

“崇德”,就是对“德”的“崇尚”,就是讲求和提高道德修养。

一部《论语》可以说就是道德文章,也特别崇尚和推重道德修养。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把箪食瓢饮居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渊推崇为道德典范,也引以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他的弟子也特别关心道德修养的提升,《颜渊>篇里就有几个弟子问“崇德”。先有子张之问,孔子回答“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这是说秉持忠信的原则,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即是讲求和提高道德修养的办法。后有樊迟之“敢问崇德”,孔子这一次的回答竟是这样简单“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这是说,先做事,后计功,不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了吗?看来,虽然“崇德”特别重要,是儒家的基本理念,但实行起来并非那么繁难,关键是要有心谦卑地去实行。

“崇敬”,就是推崇和敬仰。“崇德”之人自然受人“崇敬”,正所谓“高山仰止”(《诗经·小雅·车辖》,后接“景行行止”暂且不提)。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这就是说有高尚德行的人我们就崇敬他,正如汉代学者郑玄的注解“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就专门引来赞美孔子,还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孔子的崇敬由此可见一斑。

是的,只要是心存善心善念,对于有德有能有境界的人,我们都无不生“崇敬”之心。这里,特别想提起近来非常令我崇敬的一位女先生,她就是杨绛。一位女士被大家称为“先生”,本身就表达着一份由衷的“崇敬”。杨绛原本出身书香门第,是留学归来的大家闺秀,可自从嫁给钱钟书之后,家成了她人生的核心。她一直甘愿做“灶下婢”,不辞辛劳毫无怨言地操持家务。以杨绛的学识、才华而能恪守家庭琐务,这本身就是奇迹,而到后来几经坎坷磨折把自己打磨成温润无比的珠玉,不能不令人崇敬和景仰。比如下乡时房东喊她“俺大姑”,比如92岁高龄挤公交车探望曾在她家做事的老保姆,比如谢绝一切来访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等等,无不让人感动。96岁时,她竟推出了一本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的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评论家这样赞誉“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是的,她走到了人生的边上,可是,她用她的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却拥有难能可贵的冷静与天真。她在《一百岁感言》中说“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这话最令人震撼。就这样,杨绛先生温温润润地走到了104岁,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温润最纯美的慰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于这样一位女先生,不能不“崇敬”,乃至“崇拜”。起于由衷的“崇敬”而“拜倒”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不是盲目迷信的那种。我这样想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景行崇德颜渊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Tianzi Mountain天子山
HaveYou Taken a SelfieToday?今天你自拍了吗?
儒家“崇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左传》中的孔子言行
是谁害了颜渊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