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艺术性

2016-03-04 14:28江苏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224052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正方体卡片长方体

江苏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224052)仓 春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艺术性

江苏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224052)仓春

[摘要]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续,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反馈的主要形式。随着课程标准的更新,应该倡导:小学数学作业内容的设计必须具备个性化特点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完成作业的过程具有思考性、探索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艺术性

传统布置作业的理念,使作业成为对课本知识的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如同“加工者”,对作业自然产生厌倦情绪。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又有何意义可言?

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使作业成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为学生通往奇妙的数学王国开启一道大门。

一、实效性作业,分层次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需注重实效,做到体现学科价值和生活实用性,这是社会对数学学科的必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最佳方式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数学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满足部分学生想要挑战自我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教学“方程”后,可设计三道不同层次的题目。(1)请根据所学,判断所给式子中哪几个是方程;(2)请根据所给的题目,写出方程式;(3)请自己选择适当情景和数据编写题目,并写出方程式。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至两题来完成。作业完成的情况令人满意,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做其中难度较大的(2)、(3)题,中等生大多选做(1)、(2)题,而平时难以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次也工工整整地完成了第(1)题。

“方程”这一知识对之前所学的“字母与数的关系”和之后的“等式的性质”等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作业的设计放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满足学生思维和理解方面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造性作业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之前,教师尝试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请父母协助完成。作业如下:

1.选取白色、红色萝卜各一个,分别切出标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感受面、顶点、棱的形成过程,数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面、顶点、棱的数量,并按要求记录下来。

3.动手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并记录下来。

4.通过初步观察与认识,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规律性知识,并尝试写出它们的异同。

学生积极上交记录单和作品,高度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注意力集中,认真与同学交流心得,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果。

此次设计的作业,学生能用“切萝卜”的直观感知方式,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立体图形的面、顶点和棱长等空间知识;巧妙设置的作业记录单,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在正式学习之前,创造性地预习新课能为课堂教学、小组交流做铺垫。出彩的作业设计方式契合“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探究理念,使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体验数学知识蕴含的乐趣,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学习效果又岂能不佳?

三、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因年龄特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应正确把握这一点,巧妙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其探索欲望。

例如教学“分数乘整数”后,教师设计了一份数学作业卡片。卡片上面是计算题,下面是相关的填色组合图形,每得出一个答案,就在组合图形中添加对应色彩,只有完全正确的答案和色彩,才能破解卡片密码。不少学生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演算,并填涂相应色彩,反复核算,生怕答案有误,影响卡片图案的破解。填涂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期盼下次趣味数学作业的到来。

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后,学会梳理和概括计算方法,正确运用计算法则,完成复习任务。经测试发现:趣味性的作业不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需重视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将具备时效性、创造性、趣味性的作业交给学生。为人师者切莫随意,心有学生巧妙设计。如此才能够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责编莫秋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53

猜你喜欢
正方体卡片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一张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