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境创设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6-03-04 14:28广西凭祥市第一小学532600覃珍珍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等量数学知识创设

广西凭祥市第一小学(532600)覃珍珍



用情境创设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广西凭祥市第一小学(532600)覃珍珍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知识王国,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从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三个方法入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实践思考

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一、引起兴趣——故事情境法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教学内容与有趣的故事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能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要学习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时,可以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再对故事进行小结: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画记号,让大象与石头进行等量的代换,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从而使这一难题得到圆满解决。这样,学生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唤起了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较好地感受到“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二、寓教于乐——游戏情境法

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因为数学和游戏具有类似的元素和结构,数学的教育形态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由性、开放性、体验性等相同特性。

比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特级教师黄爱华就设计了“抽数组数比大小”竞赛活动,并将“比较大小的方法”巧妙地预设在三场次的“抽数”竞赛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体会到“高位”和“数字”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有了教师精妙的“预设”,课堂生成了无限的“精彩”。又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设计“摸球游戏”来推演概率;“集合”的教学中设计“在呼啦圈中站位”让学生认识“重叠”、“韦恩图”等。这些课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数学知识与游戏完美的结合,游戏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三、回归现实——生活情境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新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比如,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本例题已直接给出统计数据,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那学生就缺少了数据收集过程的体验。因此,可以创设一个“选举班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有五位候选人,怎样才知道谁能当选呢?”话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选择好统计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组织一次选举活动,并把选举结果制成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预测。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知识贵在应用,教材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很好的学习例子和借鉴的材料而己,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情境和物理情境,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境”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92

猜你喜欢
等量数学知识创设
等量代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确定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等量代换
四招“锁定”等量关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