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暴力的一点思考

2016-03-04 16:06河北体育学院魏俊霞
学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暴力青少年校园

河北体育学院魏俊霞

关于校园暴力的一点思考

河北体育学院魏俊霞

校园暴力综合教育责任

校园本应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片净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但是近年来,校园暴力屡屡发生,下至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上至大学校园。施暴人员气焰之嚣张,施暴手段之残忍,可谓令人发指,而且校园暴力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觉。

校园暴力的危害巨大,不仅关系到受害者和施暴者自身的生命安危和心理成长,而且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频发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入分析这些原因对于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学生自身主观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存在着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脱节的现象。青少年的身体逐渐有了成人化特征,便有了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想法。但是心理成熟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逐步达到,其脑海中存在的独立意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具备强烈叛逆倾向的青少年情绪会常常难以控制,易冲动并做出过激行为。由于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做出过激行为之后,青少年不能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而往往认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是一种合理行为。一旦暴力行为合理化的思维定式存在于青少年脑海中,再加上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就极有可能盲目地将暴力作为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第二,学校教育导向出现偏差、对学生监管不力。在升学率重压之下,有些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使得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我们的个别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往往采取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不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导致在处理校园问题时方式不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学校治安管理的效果。

第三,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常言道,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是有问题的家庭。成长在溺爱环境的孩子可能会养成自我优越甚至骄横跋扈的性格,如不严加管教,便有可能实施暴力行为;非双亲家庭、家庭不和睦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可能性高,家庭不和谐,父母长期争吵或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灵创伤,易使孩子产生偏执、叛逆、冷漠的心理。

第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由于接触社会的界面不够宽泛,因此,网络影视作品便成为他们信息的主要来源。而青少年处于成长的不成熟期,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媒体负面信息的影响。而且,目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校园附近随处可见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很多学生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不仅荒废了学业,更有学生为了能够解决自己的娱乐“经费”问题而走上抢劫、绑架、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的道路。

二、消除校园暴力的对策

首先,加强学校综合教育。通过向学生宣讲一些基本法律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校园暴力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从而增强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违法的危害性。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避免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产生过激行为,教导学会合理控制情绪。

其次,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校园安全保卫规章制度,为校园安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要分工配合,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如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校保卫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对校园内部及周边安全进行全方位的防护,不给校园暴力发生提供可乘之机。还要加强与校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避免学生受到校外不良环境的影响。

再次,优化家庭教育。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润物细无声”,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家长必须自己就先做这样的一个人。父母宜采用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严慈适度,平等对待子女,关怀而不失理智,以自己的个人行为为表率,引导子女做出正确的行为。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家庭和社会有益;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有效遏制校园暴力,教育我们的孩子遵纪守法,与人友善和谐相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暴力青少年校园
反性别暴力
青少年发明家
“暴力”女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