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的话语功能

2016-03-06 07:00司罗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司罗红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当然”的话语功能

司罗红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当然”有副词和话语标记两种用法。话语标记“当然”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连接的两个语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补充、因果、目的、并列和转折5种关系。话语标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当然”作为话语标记主要有补充解释、主观评价和提请注意3种功能。

[关键词]“当然”;话语标记;语义背景;话语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当然”是一个副词,表示肯定,且这种肯定语气是毫无疑问的、按照常理必定如此的,在句中经常充当状语。如:

例1从工业革命之后的100年里,人们创造的价值不断增加,收入也不断增长,消费需求必定上涨,消费所占的比重当然也要上升。

例2以一元化为目标必然造成一种效用的递减,总效的最大化当然会降低。

但在话语交际中,有的“当然”在语义上没有实际意义,它的使用与否对句子的意义基本没有影响,在句法上不强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当然”的使用是一种前后话语关系的体现,即能够指明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属于语用范畴。如:

例3对老百姓来说这几万块钱也是一大笔意外之财,这个地区的离婚率于是迅速上升。当然,许多离婚是假的,钱到手又复婚了。

例4儒家对只按财产、出身划分阶级的原则已不再坚持了。当然,孔子、孟子对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已然还在强调。

本文主要讨论“当然”的后一种用法,我们将其称为话语标记。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笔者自己内省的语料。

一“当然”的作用及两种用法的区别

话语标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在语义上不影响句子真值意义的表达,同时也不受句法结构的制约,因此话语标记是话语层次上的标记。话语标记能使相邻的话语单位相互联系,从而表现出话语结构的理解方向[1]。

近年来,学者们对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达成了共识,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语义上,不具有真值意义,其使用与否对句子的实在意义基本没有影响;句法上,不和前后的语法成分发生联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将其删除不会影响句子的成立;语音上,话语标记后面可以停顿或可加“啊、了、吧”等语气词;语用上,具有连接性,能够连接前后话语,表明前后话语之间的语用关系。

根据这4个方面的表现,可看出“当然”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使用大多符合以上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可以说“当然”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如:

例5这样可以刺激毛囊,促使头发的再生,对脱发有神奇效果。当然,这只是辅助手段,如果脱发症状比较严重,一定要求助于专业医生。

例6理论上的宽式教学过程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当然,宽式教学也需要刚性指标,如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

“当然”作为副词的用法和作为话语标记的用法在形式上有一定区别。形式上,“当然”作为副词时,位于句中的时候居多,如例1和例2。此时“当然”后面不能加“了、啦、啊”等语气词。如果加上,句子不合法,如:

例7从工业革命之后的100年里,人们创造的价值不断增加,收入也不断增长,消费需求必定上涨,消费所占的比重当然了也要上升。

“当然”作为话语标记时,经常位于句子的开头位置,且一般用逗号与后面的成分隔开,如例5和例6。此时,“当然”后有时会有“了、啦、啊”等语气词。即使没有,也可以加上。如例6中的“当然”后面加上“了”变为:

例8理论上的宽式教学过程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当然了,宽式教学也需要刚性指标,如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

二“当然”的语义背景

为了陈述方便,本文把“当然”出现的语义背景描述为“A,当然,B”。A段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B段是对A段的事实、现象的认识或评价[2]。话语标记“当然”引导的A、B两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补充关系

A段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B段是对A段事实或想象的补充说明,因此A、B两段之间具有补充关系。如:

例9报纸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即给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受到读者欢迎。二是收益最大化,说白了就是要赚钱。当然,这两个目标也是密不可分的。

例10朋友中不乏一些“辣妹”,她们无辣不欢,对一切麻辣的食品感兴趣。当然了,吃饭之前的优雅形象和吃饭之后的狼狈形象对比是非常鲜明的。

例9中A段陈述事实,即“报纸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收益最大化”,B段对A段的事实进一步补充说明,即“这两个目标也是密不可分的”,使表达更为严谨,听话人更易理解。例10中,A段陈述事实,即“辣妹视辣如命,热衷于吃一切麻辣的食品”,B段是对这一现象进一步补充说明,即“吃饭之前的优雅形象和吃饭之后的狼狈形象对比是非常鲜明的”。因此,例9、例10中的A、B两段都为补充关系。

(二)因果关系

A段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B段是A段现象、事实出现的原因,因此A、B两段之间是典型的因果关系。如:

例11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好的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当然,这主要还是由于我们主观上认识不够。

例12纳林布禄听了罗旺子投儿的话里有牢骚,便噗哧一声笑了起来,说:“俺不是那个意思。当然了,你也不容易。能不知道你辛苦么?不过,战争中虚虚实实,将计就计的例子太多了,俺细心一些,也是自然的。”

例11中,A段陈述事实,即“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好的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B段是出现A段事实原因的解释,即“这主要还是我们主观上认识不够”;例12中,A段陈述事实,即“俺不是那个意思”,B 段是对A段事实的解释,即“你也不容易。能不知道你辛苦么”。因此,例11、例12的A、B两段都为因果关系。

有时,A段为陈述的事实或现象为原因,B段为A段事实或现象的结果,此时,A、B两段仍为因果关系。如:

例13客户总是对审计师的管理建议书置若罔闻,觉得起不了作用,也就不做什么改进,当然了,他们也拒绝提高审计费。

例14既然我们要把产品出口到人家国家,当然,我们要依据人家的标准,而不能用我们的“土标准”。

例13中,A段陈述事实,即“客户总是对审计师的管理建议书置若罔闻,觉得起不了作用,也就不做什么改进”,B段是A段事实基础上产生的结果,即“他们也拒绝提高审计费”;例14中, A段陈述事实,即“既然我们要把产品出口到人家国家”,是整个论证的事实基础,B段是自然推断产生的结果,即“我们要依据人家的标准”。因此,例13、例14中的A、B两段为因果关系。

(三)目的关系

A段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B段为出现A段事实、现象的目的,因此A、B两段之间具有目的关系。如:

例15衡水二中以军事化管理闻名全国,当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为了提高升学率。

例16有些人在网上传播他们的不幸,当然,他们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例15中A段陈述某种事实,即“衡水二中以军事化管理闻名全国”,B段为出现A段事实的目的,即“为了提高升学率”,同时在句法形式上,出现了表示目的关系的关联词语“为了”;例16中A段陈述某种事实,即“有些人在网上传播他们的不幸”,B段为出现A段事实的目的,即“他们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例15、例16中的A、B两段都为目的关系

(四)并列关系

A段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B段则从另一方面陈述相关的认识或评价,因此A、B两段之间为并列关系。

例17更厉害的,就是第二条“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当然还有第三条,就是“没有十足把握,千万不要冒险”。

例18一旦太阳不存在,月亮的光辉也就消失,贾母一去世,王熙凤的权威马上不在了。当然,贾母活着时,王熙凤若能善于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自己的亲信,树立自己的权威,王熙凤还是可以在贾母这个太阳下山后自己当太阳的。

例17中,A段陈述事实,即“千万不要自以为是”,B段从另一方面陈述相关的认识,即“没有十足把握,千万不要冒险”,同时在句法形式上,使用了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第二条、还有第三条”;例18中,A段陈述事实,即“贾母一去世,王熙凤的权威马上不在了”,B段从假设的角度陈述相关的认识,即“贾母活着时,王熙凤若能善于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自己的亲信,树立自己的权威,王熙凤还是可以在贾母这个太阳下山后自己当太阳的”。因此,例17、例18中的A、B两段都为并列关系。

(五)转折关系

A段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B段引出的结果是不合常理的,与常理相违背,也就是说,B段引出的信息或事实与A段在语义上是相反或相对的,因此,A段与B段之间为转折关系。

例19那种从经济学书上搬出的理论,有它一定的合理之处。当然,它并不能很全面地概括中国当代经济的基本形式和面貌。

例20但20世纪80年代初的“乔厂长们”无法阻止国有企业以后的衰落之势,今天的“李高成们”也无法使中纺走出困境。当然,作者与我想的不一样,他还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光明的尾巴。

例19中,A段陈述一种事实,即“那种从经济学书上搬出的理论,有它一定的合理之处”,B段陈述的信息与A段在语义上不一致,与常理相违背,即“它并不能很全面地概括中国当代经济的基本形式和面貌”;例20中,A段陈述一种事实,即“20世纪80年代初的“乔厂长们”无法阻止国有企业以后的衰落之势,今天的“李高成们”也无法使中纺走出困境”,B段陈述的信息与A段在语义上不一致,与常理相违背,即“作者与我想的不一样,他还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光明的尾巴”。因此,例19、例20中的A、B两段都为转折关系。

三“当然”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语用方面,语义上对句子真值意义的表达基本没有影响。在话语情态表达方面,“当然”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补充解释功能、评价功能和提请注意3个方面,其中解释功能为话语标记“当然”的核心功能。

(一)补充解释功能

“当然”引导的A、B两个语段,语段A有时表现为一种一般性的陈述,意义上有时不够明确、具体,此时由“当然”引导的语段B,从细节方面对语段A进行补充说明,使说话人的表达更加具体、完整[3]。如:

例21儒家对只按财产、出身划分阶级的原则已不再坚持了。当然,孔子、孟子对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已然还在强调。

例22那天晚上,我如约赶到那座位于市中心的高档住宅小区,当然了,带一些礼品是少不了的。因为我知道,不能空着手求人办事。

例21中,语段A从总体上说儒家不再坚持以传统出身和财产进行阶级划分,而语段B则补充说明孔子、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依然依据出身和财产区别君子与小人;例22中,语段A只说明如约来到市中心的高档住宅小区,而语段B补充说明按照常理,即带了一些礼品来的。很明显,例21、例22中的B段都是对A段的补充说明。

(二)评价功能

话语标记的功能不在语义方面,而是在语用方面,主要用来引出说话人对某种事实或现象的主观态度或评价[4]。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先说出一个事实或情况,使用话语标记“当然”引出说话人对此事实或情况的主观评价或态度。句法形式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出现祈使、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的词语。如:

例23离婚后按独立住户领取补贴符合相关政策,别人也干预不了。当然,这些假离婚的人在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

例24政企不分、债权不分,管理上必定混乱,效率必定降低。当然,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必须同时为之提供执行任务的条件。

例23中,说话人先说出一种事实,即“按离婚后的独立住户多领补贴也符合政策”,由“当然”引出说话人对这一事实的主观态度,即“这些假离婚的人在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在句法形式上,使用了表现说话人感情态度的词语“谴责”。例24中,说话人先说出一种现象,即“政企不分、债权不分,管理上必定混乱,效率必定降低”,由话语标记“当然”引出说话人对这一现象的主观态度,即“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必须同时为之提供执行任务的条件”,在句法形式上也有相应的表现,使用了表示命令的词语“必须”。

(三)提请注意功能

提请注意功能是话语标记的常见功能之一。说话人先说出某一事实或情况,然后在说出相对重要的信息事实之前,用话语标记来提示听话人注意。“当然”也具有引出重要信息、提示听话人注意的功能。如:

例25我开始也是群众演员,走完了群众演员的艰辛道路。当然了,在今后的导演生涯中我不敢说不会蜕变,但我会对自己严格要求。

例26审计理论和审计过程中的实质性测试,不能像前面铺垫知识那样,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和小品风格了,当然了,该认真的时候就应该认真。

例25中,说话人在前一语段中陈述了一种事实,即“我开始也是群众演员,走完了群众演员的艰辛道路”,使用话语标记“当然”引出后一语段,即对未来情况的假设,其中包含了重要信息,“当然”作为话语标记起到了引起听话人注意的作用。例26中,说话人在前一语段中暗含了一种事实,即“前面的知识铺垫可以施展浓郁的艺术手法和小品风格”,可以风趣幽默,使用话语标记“当然”引出后一语段,指出审计理论和审计过程该严肃的时候就严肃,提请听话人注意,是整个语段的核心信息,因此“当然”作为话语标记起到了引起听话人注意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中,“当然”为表示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副词,但是在话语交际中,“当然”在句法上更加独立,不受限制,语义上对句子真值意义的表达不受影响,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词。话语标记词“当然”出现的频率较高,所连接的前后两个语段间的关系也比较丰富,主要有补充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并列关系和转折关系5种。话语标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当然”作为话语标记词,主要有补充说明、主观评价和提请注意3种功能。

参考文献:

[1]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4(2):20-32.

[2]李邵群.试析总括性话语标记“一句话”[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97-103.

[3]程乐乐,李向农.连接语“我是说”的篇章功能考察[J].汉语学报,2012(3):17-24.

[4]苏俊波.“说真的”的话语功能[J].汉语学报,2014(1):23-30.

(责任编校:彭巍颐)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用特征对句子生成机制的影响”(12CYY05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祈使特征对副词的选择性研究”(2014CYY022);郑州大学基础与新兴学科项目(JCXX14—01)。

[作者简介]司罗红(1981—),男,河南新密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16)03-0068-04

Discourse Function of “Dang ran”

SILuo-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the word "dang ran" (of course) is used as an adverb or a discourse marker. It functions more often as a discourse marker, linking two syntagmas and showing between them such complex semantic relationships as complement, causation, purpose, coordination, and transition. The function of a discourse marker is mainly pragmatic, and the 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dang ran” as a discourse marker are to make complementary explanation, suggest subjective evaluation, and draw other′s attention.

Key words:“dang ran”; discourse marker; semantic background; discourse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