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2016-03-07 03:29覃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覃宏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覃宏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在溶栓时间窗内是否溶栓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方案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1.43%优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能够减轻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出现残疾的首要原因,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疏通血管、恢复灌注为主要治疗目的,其能够明显改善缺血带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再通治疗首选溶栓治疗,在治疗时间内越早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疗效越显著。但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由于溶栓治疗具有严格时间窗限制,因此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时机[2]。阿替普酶属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一种,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能够形成复合体,溶栓效果显著,而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方法[3]。本院神经内科对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在溶栓时间窗内是否溶栓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影像学检查(CT)排除脑出血及明显低密度改变。试验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5±7.5)岁;病程1~5 h,平均病程(3.5±0.8)h。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5±7.4)岁;病程1~5 h,平均病程(3.4±0.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具体为:①出现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注射液(250ml/瓶,国药准字H11020861,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1次/d,1瓶/次;②同时根据患者既往慢性病情况进行降压、降糖、降脂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具体为:注射用阿替普酶(2ml/支,注册证号S20110052,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静脉滴注,其中开始10min内静脉注射10%,余药在6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24 h后复查颅脑CT。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作为评价标准,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神经系统评分降低≥91%;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或增加。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颅脑CT检查,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24 h、1周、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进行评估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71.43%优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 28 11.47±2.05 7.68±3.05a 7.08±2.04a 4.59±1.55a 3.50±1.25a对照组 28 11.98±2.24 10.05±3.48 9.28±4.28 8.18±5.45 6.18±2.4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急危心血管重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缺血区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坏死或者缺血性损伤。而如果在发病初期及时恢复血液灌注,能够挽救缺血性脑损伤的脑细胞,增加可逆性恢复区脑细胞的功能。阿替普酶属于临床常用的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制剂,其通过高亲和力结合血栓中的纤维素,增加体内纤溶酶的含量,从而促进血栓的溶解。目前临床普遍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滴注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方案。不同的溶栓药物临床疗效存在差异,阿替普酶在临床应用证实其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能够减轻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李强,王洪新.不明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于CTP指导下溶栓治疗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5,55(33):5-7.

[2]林念童,潘速跃.脑卒中溶栓时间窗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0):17-21.

[3]张桂兰,蔡玉洁.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估.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81-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05

2016-04-22]

200431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