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评估

2016-03-07 03:29万宝珍徐雪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规范化脑梗死护理人员

万宝珍 徐雪梅

规范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评估

万宝珍 徐雪梅

目的评估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入规范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还可明显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化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加速康复进程,提高诊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规范化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病变是因为丘脑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缺血、缺氧,脑组织出现软化现象,病情多复杂危重,若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则很容易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化临床护理流程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次研究选择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规范化护理措施,获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入住本科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观察组男68例,女37例,年龄55~76岁,年龄平均(69.36±3.87)岁,病程1~3.5 d,平均病程(1.89±0.54)d;对照组男60例,女45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72.34±4.16)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2.01±0.3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健康知识宣讲 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并讲解急性脑梗死健康宣传手册或宣传画等相关资料,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急性脑梗死的基本病因、常见诱发因素、病变发展主要过程,促进深入了解治疗后的康复知识以及不良并发症或后遗症的预防知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2];护理人员需在掌握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同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根据康复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因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遗留肢体偏瘫的后遗症,康复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因此应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打消其急求速效的想法,督促其长期坚持适当锻炼;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家属全程参与其康复过程,并给予其坚定支持。

1.2.2 康复训练 当患者病情进展停止,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一般在发病后1~3个月开展护理干预工作。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接受康复计划,并按照肢体康复训练计划有目的地完成,预防性应用相应护理措施避免肌肉出现萎缩或关节部位发生挛缩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偏瘫肢体关节训练,促进肌力尽快恢复[3]。

1.2.3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的听觉、触觉,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喜欢并常用的日常用品摆放在其周围进行适当刺激,锻炼患者反应能力,并提高其智力水平;根据患者不同程度,指导患者科学合理训练语言能力。

1.2.4 生活能力锻炼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因肢体偏瘫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患者合理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进食、穿衣、上下床、自理大小便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患者多出现睡眠紊乱,故需多休息,如有必要可在睡前30~60min给予安眠药;为避免患者血液波动过大,故禁止在夜晚对其进行刺激;变换体位前尽量静止1min,避免脑缺血。

1.2.5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脑梗死病情复杂多变,患者可出现焦虑、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掌握其不良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疏导。

1.2.6 药物护理 多数降压药物在6:00~8:00应用,短效药物应用时间一般在6:00~2:00,长效药物则多在6:00左右应用;若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过大,则其睡前服用药物剂量需适当减少,以避免血栓形成。

1.2.7 并发症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因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导致受压部位因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下降,局部皮肤出现溃疡、糜烂状况,造成压疮,若压疮比较严重,可继发全身性感染,甚至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急性脑梗死患者因身体抵抗力较差,可因感冒等原因继发肺部感染,而且痰液咯出难度较大,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协助患者咯痰。因患者消化功能下降,多引发便秘出现,因此患者饮食原则应以高蛋白或高纤维为主的半流食或流食,避免摄入肥腻及辛辣食物;便秘患者可给予麻仁丸或开塞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5.74±2.36)、(79.35±2.81)、(79.13±2.2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25±2.32)、(61.24±2.12)、(61.29±2.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初期均需经历抢救阶段,之后的康复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妥当与患者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在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患者具备非常好的耐性及韧性,还需要适应因康复锻炼带来的不适感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5]。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按照步骤完成康复训练阶段性目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措施,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0%)显著高于对照组(7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要,还能优化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预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1]钟绍敏.预见性护理对脑梗塞病人的影响.中外医疗,2013(29): 158-160.

[2]洪春香.脑梗塞患者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212-213.

[3]陈静.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2): 86-87.

[4]陆奇.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内蒙古中医药,2010(21):173-175.

[5]李月亮.规范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8):246-2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81

2016-04-07]

410000 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万宝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万宝珍 徐雪梅)

猜你喜欢
规范化脑梗死护理人员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