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6-03-07 03:29林彬周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

林彬 周萍

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林彬 周萍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现状进行讨论,并探讨血液成分制备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需要进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均进行静脉输血。对患者成分输血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输血前比较,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输注有效,有效率高达92.0%;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仅2例(4.0%)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加强血液成分制备的护理,是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血液的前提。输注的血液成分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也较小,建议临床推广。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护理对策

成分输血是从全血中提取红细胞、白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一系列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相较于全血输注,成分输血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还可以减少发热等输血反应的发生。为了探讨成分输血对于患者的输注效果,作者选取50例进行成分输血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并将输血后患者的相关情况变化进行统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12月50例进行成分输血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35.5±13.8)岁;A型血20例,B型血17例,AB型血6例,O型血7例;其中28例外伤失血患者、13例手术失血患者和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1.2 实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输血,速度设置为5ml/min。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对输血有无异常反应,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输血速度。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输血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包括输注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血常规的检查。根据血常规检测结果判定临床效果,即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升高20 g/L、白细胞升高>1.0×109/L、血小板升高>10×109/L,则认为该患者输血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变化情况 与输血前比较,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0例患者成分输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50例患者成分输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输血前比较,aP<0.05

时间 血红蛋白(g/L)白细胞(×109/L)血小板(×109/L)输血前 78.2±2.8 0.4±0.2 3.5±1.3输血后 109.2±3.7a 1.7±0.4a 13.8±2.8a

2.2 患者输血后的临床表现 50例患者进行成分输血:37例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11例患者输注血浆,2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根据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情况评估输注的有效率,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输注有效,输注的有效率高达92.0%。50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仅有2例(4.0%)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成分输血的种类也越来越多[2]。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患者进行输注,使血液输注的效果最大化,提高对血液成分的利用率[3]。为了对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作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同时对成分输血过程中成分血的来源即各种血液成分制备的护理进行了讨论。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对50例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情况和输注的有效率进行了统计。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与输血前比较,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输注有效,有效率高达92.0%;50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仅2例(4.0%)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的临床效果虽然较为理想,但是如何保证高质量的成分血应用于临床也是影响输注效果的前提,这就提高了对血液成分制备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具体对血液的护理包括:护理人员要对每袋血的来源、血型进行核对,按照全血和成分血的制备要求,严格每一袋血的操作规程,严格各项无菌操作,认真执行血液的隔离放行制度和血液报废制度[4]。在分离每袋血的过程中,保持血液分离环境的温湿度符合要求,对分离血液的各种仪器、操作台面严格擦洗消毒,监控过滤血液的滤过速度,按照不同血液比重离心好临床预约的各种血液成分,轻拿轻放,核对一袋血中每个多联血袋的条形码,保证标识的唯一性。同时作好护理人员分离血液的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医疗垃圾的存放处理工作,制备好的血浆和红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始终保持在冷链的控制范围之内,通过护理人员对血液的再护理,保证为临床提供各种高质量的血液成分。

综上所述,提高成分血制备的护理为临床输送高质量的血液,是输注成分血有效率高的前提,根据患者需求进行成分输血,一血多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针对性强,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1]周玉洁.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64.

[2]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568-1569.

[3]Ducloux D,Courivaud C,Bamoulid J,et al.Polyclonal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J Am Soc Nephrol,2014,25(6):1349-1356.

[4]段俊媛.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及护理体会.中国卫生产业,2012,10(34):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91

2016-04-27]

116001 大连市血液中心(林彬);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病房(周萍)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