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对照研究的循证评价

2016-03-07 03:29王昌郁刘琦田绍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银屑病病程中医药

王昌郁 刘琦 田绍巍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对照研究的循证评价

王昌郁 刘琦 田绍巍

目的对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9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银屑病;中医药;中西医;效果

银屑病为临床常见性皮肤病,发病率占皮肤科疾病的3%左右,临床上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后容易复发,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本院近年来对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确切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银屑病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或认知障碍;②存在红斑狼疮、日晒等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光敏性疾病;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肺等器官疾病;④脂质代谢异常;⑤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28.2±14.3)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1.6)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31.7±14.5)岁;病程20 d~9年,平均病程(5.1±1.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方剂构成:生地黄15 g、羚羊角粉0.6 g、牡丹皮12 g、赤芍10 g、连翘15 g、金银花20 g、板蓝根15 g、白茅根15 g、鸡血藤10 g、蒲公英10 g、车前子15 g。对静止期患者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方剂构成:连翘20 g、益母草30 g、当归20 g、红花10 g、桃仁10 g、露蜂房10 g、皂角刺10 g、莪术10 g、茯苓10 g、白术10 g、全蝎6 g、川芎6 g。1剂/d,温水煎服,2次/d。对退行期患者应加用当归饮子治疗,方剂构成:川芎6 g、当归6 g、生地黄6 g、芍药6 g、甘草6 g、黄芪6 g、何首乌6 g、白蒺藜6 g、防风6 g,1剂/d,温水煎服,2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1,100mg/次,3次/d,维生素B12肌内注射,500 µg/次,1次/d。局部外用适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软膏),每日早晚各1次;及维甲酸霜,每日睡前1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①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瘙痒与皮损症状完全消失,或留有色素减退斑或沉着斑;显效:瘙痒症状显著缓解,皮损减少60%~99%;有效:瘙痒症状有所缓解,皮损减少30%~59%;无效:瘙痒及皮损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③以DLQ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问卷包括10个条目:心理、生理、日常活动、社交娱乐、穿衣、工作学习、运动、性生活、家庭及治疗。每个条目按照无到非常明显记为0~3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28例痊愈,9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20例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前后PASI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PASI评分为(12.57± 2.94)分,治疗后为(2.81±0.4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1.93± 2.65)分,治疗后为(4.06±0.73)分,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SI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DLQI评分 观察组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LQ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DLQ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 心理 日常活动 穿衣 社交娱乐 运动 工作学习 家庭 性生活 治疗对照组 45 2.57±0.31 2.61±0.24 2.26±0.18 2.19±0.17 2.24±0.22 2.32±0.19 2.39±0.21 2.25±0.22 2.18±0.17 2.38±0.22观察组 45 1.31±0.13a1.32±0.17a1.52±0.15a1.23±0.19a1.31±0.09a1.45±0.11a1.23±0.13a1.47±0.08a1.31±0.14a1.18±0.11at4.482 5.091 5.116 8.003 3.193 3.775 6.142 5.173 5.826 3.717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银屑病为常见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鳞屑、红斑,多发于青壮年,病程长,容易反复。临床研究指出[3],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等,治疗时一般采用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瘀、热、毒,多因患者受湿热、风寒及风热之邪引起。气血耗损则风燥血虚,肌肤失养更加明显,再加上饮食不调,脾胃失和,导致体内热壅成毒,因营血不足,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肌表形成瘀阻[4-6]。本院对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中药合用具有活血、散热、化瘀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效果更为确切。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的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朱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67-68.

[2]李芳梅,杨志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分析.河北医学,2014,20(4):532-533.

[3]姜群群,陈洪刚,刘卫兵.中医理论探讨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4):79-80.

[4]曹筱筱,徐蓉,李福伦,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医学综述,2015,21(1):117-118.

[5]梁育,韩文龙,喻文球,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73-2074.

[6]蔡兰花,吴艳华.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1):86-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198

2016-04-19]

163113 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王昌郁 田绍巍);大庆市中医医院(刘琦)

猜你喜欢
银屑病病程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