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03-07 03:29曹清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初产妇盆底

曹清丽

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曹清丽

目的探讨对初产妇产后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和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86%)、临床疗效(98.0%)均高于对照组(54%、75%),尿失禁次数[(3.2±1.1)次/24 h]和尿漏量[(22.1±13.2)mg/24 h]均低于对照组[(5.4±2.3)次/24 h、(37.4±18.4)mg/24 h](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初产妇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运用。

盆底康复治疗;初产妇;疗效观察

盆底作为女性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主要是由三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发挥着承托和支持盆腔脏器以及参与多项生理活动的功能。产妇妊娠后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问题。据统计,我国已婚女性中,近45%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因而产后盆底肌力恢复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广东省乐昌巿人民医院妇产科针对产后产妇运用盆底康复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4年1月~2015年6月广东省乐昌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00分娩的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产后42 d,恶露干净。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4.6±4.5)岁,所有产妇均进行体格检查,无心律失常史、无植入性心脏起博器、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感官反应正常、无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畸形等器质性疾病,孕前无生殖道感染,无漏尿症状和盆底器官脱垂及其他严重的产后并发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盆底肌训练,具体方法:产妇取站立、仰卧和坐位等体位进行,排空膀胱、双膝并拢。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收缩盆底肌10 s,放松10 s,重复以上动作,持续15min为1次。根据常人1次呼吸时间为6 s左右,为方便锻炼采用2次呼吸时间为1次盆底肌收缩的持续时间。观察组产妇则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具体方法:采用pHENXUSB4低频神经肌肉高级智能治疗仪(法国)进行治疗,将电极放入产妇阴道中,控制电流,使其从0 mA逐渐增强,直到产妇感觉盆底肌肉发生收缩但无明显不适为止;与此同时并配合生物反馈开展练习,练习时指导产妇将大腿微微分开,保持自然呼吸状态,2次/周治疗,20~30min/次,提醒产妇注意加训练部位的肌肉,进而建立对应的肌感,以此消除产妇紧张情绪,最后指导产妇有意识开展盆底肌肉训练[1]。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设计性生活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运用24 h标准尿垫试验测试患者的漏尿次数和漏尿量,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总有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经治疗,产妇盆底肌肉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经治疗,产妇盆底肌肉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产妇盆底肌肉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次数、漏尿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尿失禁次数和尿漏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次数、漏尿量比较 [n(%),±s]

表1 两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次数、漏尿量比较 [n(%),±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性生活满意度 尿失禁次数(次/24 h) 漏尿量(mg/24 h)观察组 100 86(86)a 3.2±1.1a 22.1±13.2a对照组 100 54(54) 5.4±2.3 37.4±18.4 χ2/t 18.74 7.36 -6.76P<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妇盆底康复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3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40例、无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盆底肌肉松弛已经成为产妇产后常见问题,而产妇盆底肌肉松弛会导致其出现尿失禁、子宫脱落等症状,而导致产妇盆腔脏器脱落的高危因素为阴道分娩,产妇临产后宫缩引起的压力以及先露部位对盆底的压迫是引起盆底支持组织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盆底支持组织带来损伤,如韧带损伤、筋膜损伤、筋肉和神经损伤等都可能引起生殖器官脱垂。然而若产妇急产、分娩时间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时间过长以及胎头和胎肩径线过大等均可能引起会阴裂伤或者过度伸展,引起盆腔内筋膜和提肛肌被撕裂,不仅如此,阴道分娩还可能会对产妇的盆底组织带来直接的机械损伤,导致个别产妇出现神经损伤和神经萎缩等,提高了产后功能性障碍发生率。因此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产生,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在产妇产后便指导其开展盆底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3]。截至到目前,临床上盆底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盆底训练法、盆底康复器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然而传统的盆底训练法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生物反馈电刺激主要是借助探头产生的不同强度的电流信号来刺激产妇盆底发生被动运动,通过刺激盆底的神经提高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另外还可以提高盆底神经的反应能力,唤醒受损的神经元,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早日恢复。

在本文研究中,作者对100例初产妇运用盆底康复方式进行治疗,6个月后随访,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明显优于运用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另外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的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产妇,由此说明了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肉松弛的症状,降低产妇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4]。本文中的盆底康复治疗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为电刺激,主要运用低频电流进行阴道刺激,促进盆底神经和肌肉的自主收缩,提高产妇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不仅点刺激还能抑制膀胱兴奋,预防肌肉萎缩;而另一种治疗方法为生物反馈治疗,主要是利用生物的反馈将产妇的生理变化转变成信号,然后根据生物反馈的结果帮助产妇自我调节。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运用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李夏影.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83-184.

[2]吕丽姝.产后盆底康复治疗10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78.

[3]安红.浅谈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当代医药论丛,2014,1(19):259-260.

[4]信小青.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5):113-1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204

2016-04-06]

512200 广东省乐昌巿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初产妇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