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的品管圈实践

2016-03-07 05:22刘晓梅张国梅邵继凤张玉莲刘红梅
护理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封条清点全院

刘晓梅,张国梅,邵继凤,张玉莲,刘红梅

(陕西省人民医院a.护理部;b.心脏内科;c.心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68)

提高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的品管圈实践

刘晓梅a,张国梅b,邵继凤c,张玉莲a,刘红梅a

(陕西省人民医院a.护理部;b.心脏内科;c.心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6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规范管理中的实践和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对全院57辆抢救车管理不规范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抢救车管理,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由活动前的49%提高到活动后的79%,圈员认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全院抢救车的管理,提高了圈员能力,对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抢救车; 规范化管理; 品管圈

抢救车是必备抢救设备。为提高抢救效率,抢救车内急救药品、器材必须做到基数准确、性能完好、操作便捷[1]。目前,大多数医院仍沿用班班交接清点模式,每次清点至少需耗时20 min,且容易出现抢救药品品种、数量、有效期、存放位置等差错,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而且难以保证交接质量[2]。陕西省人民医院抢救车有7种类型、57辆,各科使用频率不一,为确保抢救药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规范抢救车管理十分重要。鉴于此,我们于2014年7—12月以“提高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小组成立 遵循“自愿参加,愿意参与病房管理质控”的原则,全院12名护士长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成立品管圈,年龄32~48岁,圈长为心外科总护士长,圈员为科室护士长,职称均为主管护师以上。1.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讨论、分析及归纳平时病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集中的问题,将品管圈活动主题定为“提高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圈名定为“惠心圈”,寓意为汇聚聪颖的心智,沟通协作、精细管理、提升品质。

1.3 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 圈员制定查检表,内容包括:(1)药品、物品、器械是否帐物相符、标识是否清晰、分区是否合理、放置是否有序、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处于完备状态;(2)封条管理,是否有封条标识,封条是否完好;(3)专人管理,是否有交接本,签名情况;(4)检查者是否按时检查。根据所制定的查检表,圈员于2014年7月调查医院各病区抢救车管理情况。经走访全院科室,统计抢救车共计57辆,7种类型。每辆抢救车所有管理项目均规范才算达标。此次查检只有28辆达标,达标率为49%。进一步对抢救车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20条末端因素:缺少培训、仔细清点机会少、不熟悉车内设施、种类繁多、质量问题、缺少维护、标签不醒目、抢救车位置、物品放置杂乱、分区不明显、封条无效、无考核机制、使用管理不规范、双人清点未落实、清点时间长、取用不方便、非抢救时使用、频繁清点、无效清点、清点及使用记录不完善。对以上20条末端因素进行总结,删除与抢救车管理相关的不可抗因素,其余末端因素通过圈员打分方式(0~3分评价,最重要3分,最不重要0分)计算单项总分,根据小要因数量确定需要改进的要因数量。其中车辆摆放不合理19辆,占33%;清点时间长15辆,占26%;封条无效12辆,占21%;缺少培训5辆,占9%;无封闭管理统一规定3辆,占5%;其他原因3辆,占5%;根据80/20法则,清点时间长、缺少培训、封条无效、车辆摆放不合理这4项问题合计占90%,故将其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4 目标设定 依据圈员的工作年限、学历和能力等,通过计算得到圈能力为75%(总分5分,得分为3.75分),由于本圈是第1次运行,故把圈能力定为65%,按下列公式[3]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49%+(1-49%)× 90%×65%=79%。因此,圈员将活动目标设定为: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78.2%。

1.5 对策拟定 确定要因后,圈员运用 5W1H(what,why,where,when,who,how)分析法进行分析、讨论,全体圈员就每一条对策,从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优5分、良3分、差1分)。圈员共12人,每条对策满分为60分,根据80/20法则,结合实际因素,48分以上为采纳对策,按对策共性,进行统计汇总,共合并归类为4项。

1.5.1 清点时间长 将全院57辆抢救车分为3类,同类型抢救车物品统一分层管理、分区放置,各班在交接班时如抢救车处于封存状态,每次只核对封条信息即可,记录封条完整并签名。于2014年8月由圈长对全体圈员进行培训。

1.5.2 缺少培训 统一抢救车明细表及药品盒标识,制定抢救车规划图。于2014年8月分批次组织对各科室抢救车负责人进行培训,并进一步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1.5.3 封条无效 设计抢救车封条和标识,全院统一封条标识书写内容。于2014年9月护理部统一下发封条,规定具体使用方法。

1.5.4 抢救车摆放不合理 于2014年9月护理部统一各科室抢救车标识区域。

1.6 对策实施

1.6.1 根据全院抢救车种类及车内物品摆放现状,确定3种抢救车型号,全院使用科室最多的由4层抽屉组成的灰色抢救车为1号抢救车,全院红色抢救车为2号抢救车,全院不锈钢抢救车为3号抢救车。

1.6.2 统一抢救车明细表及药品盒标识;规划物品分区合理摆放;设计3类抢救车规划图。(1)护理部提供明细卡模板,正面填写××科抢救药品,反面填写××科抢救物品,按照护理部设计的模板,各科室根据专科抢救药品种类、数量及抢救物品种类、数量进行填写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统一制作并下发至各科室。(2)护理部根据科室提供的各科抢救用药对药品进行编号,统一制作药品盒标识。(3)对确定的3种类型的抢救车,针对每一种类型抢救车,从临床使用方便性、快速性、摆放合理性进行物品分区合理摆放。(4)针对药品及物品合理摆放,护理部对3种类型抢救车分别制定抢救车规划图,并要求各科室将规划图贴于抢救车表面,以便交接。

1.6.3 全院下发统一封条,规范具体使用方法。封条上依次为封条人、封口日期、核对人、最近失效药和物品(有效期)。

1.6.4 制定抢救车管理制度。(1)抢救车管理制度:抢救车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每周清洁、检查,并有记录;抢救车内物品与一览表明细一致,做到帐物相符;抢救车放在标有抢救车停止区的固定位置;抢救车药品及物品使用后及时补充;设有专用交接班本,班班交接有登记;封闭管理的抢救车执行“抢救车封闭管理规定”;护士长定期检查抢救车质量并有记录。(2)抢救车封闭管理制度:各科室根据本科室抢救车使用频率,可以使用封条方法进行封存管理;抢救车必须经清点、双人核对,药品、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方可进行封闭;用签字笔在封条的标识栏内标注封闭起止日期(年月日)、封存人、核对人、最近(药品、物品)失效期;每班护士检查封存条处于完好状态,并记录签名;抢救车负责人每2周(现状况)打开检查车内药品、物品质量1次;护士长定期对抢救车封闭、检查和清点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

1.6.5 制订抢救车封闭流程图 (1)双人清点、核对(药品、物品)有效期、质量、完整性;(2)贴封条并注明封闭起止时间、封存人、核对人、最近(药品、物品)失效期;(3)班班交接、核对封条完好性,并记录、签名;(4)负责人每2周检查有效期、质量并封存、记录、签名;(5)护士长每2周定期全面检查并记录、签名。

1.7 巩固效果 为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将3份抢救车规划图标准,2项抢救车管理制度,1项抢救车封闭流程图下发培训人及护士长微信群,要求人人熟悉并掌握,抢救车负责人定期考核。

2 结果

2014年12月2日对全院抢救车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进行检查,达标率达79%(45/57)。抢救车内物品、药品能分类摆放、账物相符、标识清晰、分区合理、放置有序、均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备状态。 圈员认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

3 讨论

通过活动,将全院57辆抢救车分为3类,对每一类抢救车进行物品分层管理与分区放置,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抢救车规划图按分层分区制作,易于护士清楚知道物品种类、数量和位置,能及时、准确取用物品,避免了抢救时忙乱现象;实施统一封条管理,护士每班只需检查封条完好状态及下次查对时间即可,清点、交接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保障了抢救物品完好率[4],杜绝了药品过期现象;统一的封条还可以避免每日每班清点造成标识模糊、破损等现象[5]。在此实施过程中,圈员积极发表意见,圈长充分发挥管理能力,就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防性分析。活动结束后圈员及圈长进行总结,同时把品管圈管理经验加以肯定,形成了3份抢救车规划图标准,2项制度,1项流程,品管圈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并进行全院推广。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不仅解决了抢救车规范管理问题,提高了全院抢救车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而且达到共同帮助与提高,既充分发挥圈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使工作氛围更加融洽、和谐[6]。通过活动对抢救车物品的配备、放置、检查、封存等各环节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不仅省时省力,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急救药品管理质量。

[1]胡艳波.全过程质控提高书写护理病历质量[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5):1835-1836.

[2]杨 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4]詹 建,潘晓云,王美兰,等.分类包装与分区放置物品在封存抢救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23(11A):41-42.

[5]郑晓艳,蔡淑华,黄美兰,等.封条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82-83.

[6]巴哈尔·阿不拉,王淑贤.医学抢救车的规范管理[J].护理学报,2009,18(9A):25-27.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f Standard Management of Ambulance

LIU Xiao-meia,ZHANG Guo-meib,SHAO Ji-fengc,ZHANG Yu-liana,LIU Hong-meia
(a.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b.Dept.of Cardiology;c.Dept.of Cardiac Surgery,Sh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Xi’an 710068,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in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of ambulance.MethodsA QCC team was established then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nonstandard management of ambulances then the effect of 6-month practice was assessed.ResultsThe rate of standard management of ambulance was improved from 49%to 79%after QCC practice and memebers in QCC team regarded that the practice benefited the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awareness and working ability.ConclusionQCC practice benefits the management of ambulan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QCC team members’ability,which promotes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quality.

ambulance;standard management;quality control circle

R471;C931.3

A[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3.030

2015-05-15

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KRM31)

刘晓梅(1974-),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张玉莲(1967-),女,陕西安康人,硕士,护理部主任。

江 霞]

猜你喜欢
封条清点全院
防贼妙招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电子封条
原位清点法应用于术前物品清点的效果研究*
互联网对商业银行零币清点工作的实证分析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动态清点工作——以 MELINETS为例
欢乐家庭
通向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