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视角下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2016-03-07 08:32李丽洁王娜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语言英语

李丽洁,王娜娜

(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61)

●教育教学研究

ESP视角下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李丽洁,王娜娜

(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61)

在ESP视角下,以CBI理论为指导,以河北经贸大学与希尔顿酒店合作为例,将ESP教学理念应用于本科酒店英语教学实践,以希尔顿酒店的岗位需求为目标定位,设计课程,并将ESP贯穿于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力图教授学生特殊语境下规范的语言知识、专业技能,以便与将来的就业岗位做到全面对接,提升酒店高端服务及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专门用途英语;酒店英语;英语课程;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就业岗位;实践教学

全球酒店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也趋于一体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知名酒店集团的竞争之地,这些外来酒店企业在给本土酒店经济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帮助提升了本土酒店的服务理念、管理方法和服务品质。河北经贸大学与希尔顿酒店集团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开设“希尔顿酒店班”(普通本科四年制)。酒店方多次重申英语语言能力与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型与重要性。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基本岗位涉外口语沟通能力和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岗位所需的英语文案写作能力。以此为背景,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就应该以就业需求分析为基础来设计形成自己的英语课程特色,采用以内容为依托的主题范式教学等方法,教师力图在教授学生规范酒店语境用语、培养提高学生在将来酒店工作岗位中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酒店高层次管理型应用型人才。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依据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的语言课程,它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而且关注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尤其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行业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Dudley-Evans和St.John,1998)。本文讨论的酒店英语课程理念正是基于此概念,即将学生之前积累的语言基础和酒店行业的专门用途联系起来,在教授过程中既规范酒店行业英语的表达法,又注重锻炼酒店语境下的交际能力,从而逐渐使学生有能力成长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依据

(一)ESP的三个教学原则

1.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Stevens(1986)提出ESP的“课程内容必须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相关”。Hutchinson和Waters(1987)指出,ESP“具有‘典型的’特别语境下英语语言”的特点,是“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极有可能遇见”的语言与形式。基于此原则,笔者认为在ESP教学中,从教材编排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到教学环节实施都应该与真实的语境紧密联系。

2.需求分析原则(needs analysis)。蔡基刚教授(2012)提出“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大学英语必须定位在ESP”。需求分析原则也包括两方面:(1)对学习者学习目标需求的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分析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环境、交际对象、使用频率、目标水平等。(2)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Tell me what you need English for and I will tell you the Englishthat you need”.(Hutchinson和Waters,1987)教师要做的是“告诉我你需要用英语做什么,我就教给你所需要的英语”。

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learner-centered approach)。ESP课程的特点是其有明确的目标性。它具备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传统的被动、单调的教学模式向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模式转变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Johnson,2002),以便使学生通过潜在的积累和体验获得知识最大化。

(二)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CBI)

“以内容为依托”(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教学方法,就是主张将教授不同的专业知识和培养英语语言的技能结合起来(翟云华,1998),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2006)。从20世纪80年代起,CBI教学就被广泛使用,并且多数是和ESP研究同时进行,采用ESP理论和CBI教学理念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亚丽,2011)。

二、教学实施

笔者在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2009级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两个学期的酒店英语课程改革实践,在此从ESP视角下,就教材内容、语言规范培养、教学步骤和考核评价进行阐述分析。

(一)教材内容

基于酒店方(希尔顿集团)所设置的岗位需求以及ESP教学的“真实性原则”,《酒店英语》教材内容的编排分六大板块:前厅服务(Front Office),客房部(Housekeeping Department),餐饮部(Food and Beverage Department),商务中心(Banqueting and Conference),康乐部(Health and the Recreation Club),其他服务(Other Services)。一个模块内又分为数个小模块,如Food and Beverage Department这一模块里又包括:Taking restaurant Reservations;Hosting;Taking orders;Serving Dishes;Bar Service;Room Service;Paying the Bill;Dealing with the complaints和Writing。内容新颖,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教材内训练形式和内容主要有:听力和会话、阅读与翻译训练、行业词汇汇总、模板句型、常用文案写作等,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他们专业课内容很相关。

(二)技能培养

酒店英语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酒店环境下用恰当的行业英语与客人进行交流的实际能力。其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酒店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重点了解和掌握酒店环境中的英语常用词汇,具有酒店英语业务会话、基本的书写与翻译能力以及一定的酒店管理能力。它的内容包括整个酒店所有的业务部门,课程设计包括与客人进行交流的会话和岗位英语的常用文案写作,也用于“后台部门的行政管理、营销策划等资料搜索和员工沟通”(朱晓华,2012)。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为基本思路,注重学生沟通能力、主动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创设情景无疑是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创设不同情景,模拟酒店中的各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亲身实践、反复操练、反思记忆各个酒店实际环节,能够明显提高酒店英语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三)教学步骤

教学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步骤:(1)教师首先做导入部分,借助多模态介质创设酒店工作情境,确定主题;(2)教师对此主题下的任务进行语言使用上的讲解、演示不同角色所使用的语言特点,为学生设置场景、提出细化要求,设定评定标准;(3)学生依据课前分好的组别进行任务策划、分工;组内排练,互评,互帮互学,掌握工作技能要点;(4)全班各小组进行工作环境的模拟展示;(5)模拟结束后,各组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厘清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规范语言的表达;(6)之后,教师再补充细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7)最后,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创设相似的情景对话(课下作业),同时,对主题涉及到的常用文案写作进行讲解并练习。实践教学包括酒店体验和实践学习,即把学生带到酒店进行一定时段的工作,以实践促进学习,形成职业技能。

(四)教学应用与实践

以“中餐服务”课为例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例分析。

教学主题餐饮服务——中餐服务,学时安排该模块分三次课,共六学时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中餐服务所需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并从素材中挑选出来。这些词汇包括:问候语(面谈或电话)、餐桌预定、确定人数、领客入座、点菜、推荐菜品、确认菜单、上菜、饭前祝福、询问客人满意度、结账、送客、告别祝福以及常用食物和原料的名称。

情景设计中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合作模式,师生分别扮演用餐客人及服务人员,对扮演服务生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语言交际要求,如:确定用餐人数、对座位位置的不同要求、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请服务生推荐菜品、小费的处理、结账发生错误、离店时发现下雨等情况。

任务布置及分配第一次课:教师引入教学主题,介绍餐饮部的相关情况;小组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在已有材料中找出中餐部服务的常用词汇、短语及句子;各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对本组负责的内容归纳总结;小组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给学生一定时间使其熟悉并掌握常用词汇及表达方式,安排下一次课进行角色表演。第二次课: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对话进行角色模拟全程对话;在教材原有对话的基础上修改细节内容,考虑用餐前、用餐中及用餐后可能会出现的变化。第三次课:学生以小组方式对这一工作岗位进行模拟训练,熟悉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学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学生自评及互评;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角色表演,教师点评归纳。

教学方法内容为依托的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中重点、难点:用餐前、用餐中及用餐后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应变;对话中的礼貌用语及礼仪;中餐菜品的翻译及介绍。

教学实例分析:通过六学时的课程,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餐饮部服务常用词汇、短语及句型;不足之处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不足,交际语言的细微之处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Waiter:Sit down,please(这句话采用的是祈使命令语气,不礼貌,应为Please be seated更为合适)。用餐人多需要等号时,没有能给客人相对周到的等位服务。Waiter:May I take your order?(此时还没有拿菜单就要求客人点菜)。当给客人推荐特色菜时,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域人的饮食禁忌。

(五)考核评价手段

与传统的通用英语考核语法、句型、篇章结构等重点不同,酒店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更加注重考核评价过程化,突出考核语言在特定环境下的规范使用以及交际沟通能力。在考核内容上,侧重减少记忆性知识,增加语言的规范使用和交际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既要有终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在考核主体上,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均以实用性为原则,围绕酒店工作这一语境,涵盖酒店业务基本的工作流程,设置相应的听力、对话、翻译和文案写作等任务,全面检查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体现ESP视角下酒店英语应用性强、专业化的特点。具体的考试形式,笔者采用了如下方法:(1)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例如:在文案写作考核中,学生可从四个题目(Eg:Letter of confirmation;Notice;Letter of invitation;Memorandum)中任选其二,但原则应为“一大一小”,即选择一封常用工作信函结合一份常见说明文,考试现场允许查纸质字典,但禁止自备材料。在口语考核中,学生从十个不同场景设置的选题中任选两个,进行结组对话。所有选题均采用现场抽签取题的形式。闭卷考试主要内容为情境语境翻译,考核学生专业英语规范化的掌握情况。(2)考试成绩的最终评定由平时课堂表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由于平时的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分数比例上采取“五五分”,以充分发挥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三、结论

通过一年的教学试验探索,依据ESP理论,笔者对本科四年制学生的酒店英语课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CBI)、评价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突破传统的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希尔顿集团酒店(石家庄)人力部反馈第二次参加实习的2009级同学基本能够应付工作环境的语言要求,较以往相比,这届学生“乐于并敢于和外国客人交流”;任课教师普遍反映,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和课堂表现,从教材编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学生对专业规范英语使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都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多数学生认为新的考核模式对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们更注重实训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次工作实习较上次也“少了些压力”。因此,将继续探索酒店英语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争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将是笔者今后研究的方向。

[1]Dudley Evans,St.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utchinson Tom,Water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6.

[4]Stevens.ESP教学二十年[J].李慧琴,盛建元,译.国外外语教学,1986,(2):1-5.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6]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7]陈亚丽.ESP理论与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2011,(2):42-46.

[8]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0,(3):7-13.

[9]翟云华.ESP教学与Content-based Approach[J].浙江大学学报,1998,(3):145-149.

[10]朱晓华.ESP理论视角下的酒店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酒店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1):151-154.

责任编辑、校对:杜莹

Research on Hotel English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P——A Case Study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Li Lijie,Wang Na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needs analysis and CBI,the paper tends to evaluate the hotel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P by the cas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and Hilton Group Shijiazhuang.The study will be valuable for teaching standard language,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developing talents i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ESP,hotel English,English curriculum,applied talents,evaluation,jobs,practical teaching

H319

A

1673-1573(2016)01-0113-03

●书评

2015-03-18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青年基金项目“ESP视角下酒店英语课程探索——以河北经贸大学与希尔顿酒店合作为例”(SQ151190)

李丽洁(1980-),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批评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语言英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语言是刀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