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贮藏期黑斑病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研究

2016-03-08 11:03梁魁景高小宽侯晓杰
河北果树 2016年3期
关键词:孢量黑斑病培养箱

梁魁景,高小宽,侯晓杰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衡水 053000)

梨贮藏期黑斑病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研究

梁魁景,高小宽,侯晓杰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衡水 053000)

供试各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及菌落厚度差异显著。培养6 h时,该菌株的萌发率能达到最高峰;适宜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8。

梨;黑斑病菌;分离;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梨果实采自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旧城村。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1.2 病原菌的分离 采集梨黑斑病果实,按常规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单孢纯化、培养、保存。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获得的菌株接种到梨果实上,观察能否产生典型的黑斑病病斑。

1.3 病原菌生长特性的观察 将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分别移植于PDA培养基上,28℃保湿培养2周后,用打孔器(直径6 mm)在菌落边缘打孔,再将菌丝块放置于新鲜的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箱光照条件下培养。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菌落直径并观察、记载菌落颜色及厚度。培养2周后测量产孢量。每处理重复3次。

1.4 不同时期孢子萌发率的观察 供试病原菌培养2周后,洗出菌株的孢子液,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分别于 2、4、6、8、10、12 h后观察并记录各菌株的孢子发芽率。

1.5 pH值对孢子萌发率影响的观察 取250 mL的锥形瓶,装入200 mL蒸馏水,用1 mol/L的NaOH和0.1 mol/L的H2SO4调pH值分别至 4、5、6、7、8、9、10、11高压灭菌20 min。然后分别将不同菌株的孢子悬浮液2 mL加入不同pH值的锥形瓶中,摇匀后分别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6 h后观察分生孢子发芽率。每处理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鉴定 把分离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梨果实上。通过对产生的病斑进行再次分离,挑取单孢纯化,获得病原菌菌株。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供试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供试病原菌菌株的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束生,褐色或暗褐色。分生孢子棒状或倒棒状,褐色或黑褐色,有纵隔1~2个、横隔2~4个,横隔处有缢缩现象。根据供试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鉴定该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

2.2 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观察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其日平均生长速率、菌落颜色、产孢量及菌落厚度均有显著差异。菌株菌落颜色较浅,呈灰色,菌落薄,气生菌丝密。

2.3 培养时间对孢子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时间菌株孢子的萌发率有显著不同。培养6 h时,该菌株的发芽率能达到最高峰,其中萌发率最高达84.5%;8 h和10 h计数时,孢子萌发率基本不变。

2.4 pH值对孢子发芽率的影响 观察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株在pH为8时的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5%),当pH大于9以后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pH大于10后病原菌孢子萌发均受抑制,pH为11时病原菌孢子完全不萌发。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通过对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可知供试3个菌株孢子在显微镜下形态差异不明显;病原菌的日平均生长速率、菌落颜色、孢子萌芽率及产孢量均不相同,表明梨黑斑病病原菌存在多样性。

在本试验中观察到,菌株孢子的发芽率在不同培养时间内显著不同。在不同pH的情况中,pH大于10病原菌孢子萌发均受抑制,pH为11时病原菌孢子完全不萌发。菌株在pH为8左右时的孢子萌发率最高。这些试验结果可用于对梨黑斑病病害防治,如应用硫酸铵、氯化铵等作为增效剂来提高化学药剂和生物农药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1] 张天宇.中国真菌志:第十六卷链格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2~42.

[2] JanisiewiczWJ,KorstenL.Biological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Annual Reviews of Phytopathology,2002,40:411~441.

[3] 胡红菊,王友平,甘宗义,等.梨种质资源对黑斑病的抗行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06,37(4):394~396.

[4] 何汉祚,桂卿,乔志宏,等.梨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山西果树,1995(4):28~29.

S436.612.1+4

A

1006-9402(2016)03-0004-01

2016-03-26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226505)

梁魁景,男,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zwbh201011@163.com。

猜你喜欢
孢量黑斑病培养箱
燕麦孢囊线虫生防真菌TL16发酵条件优化
球孢白僵菌产孢条件优化研究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办法及设计改良探讨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微生物培养箱的选购与管理
假禾谷镰孢菌产孢条件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玉米大斑病抗病鉴定谷物粒培养基产孢因素探讨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细胞培养箱温度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