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枝干害虫防治技术

2016-03-08 11:03刘英胜
河北果树 2016年3期
关键词:蛀食前胸排粪

刘英胜

(河北省衡水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053000)

苹果枝干害虫防治技术

刘英胜

(河北省衡水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053000)

1 桑天牛

主要危害苹果、海棠、梨、桑、榆、柳、毛白杨等多种果树和林木,成虫啃食树木枝干嫩皮,幼虫蛀食树干边材、心材及髓心,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树干枯死。

1.1 形态特征

1.1.1 成虫 体长35~45 mm,黑色,背覆黄褐色短毛,鞘翅基部密生颗粒状小黑点,前胸背面有横皱纹,两侧各有一个尖锐刺突。

1.1.2 卵 长椭圆形,长6~8 mm,前段端较细略弯曲,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色,近孵化时灰褐色。

1.1.3 幼虫 体长50~70 mm,圆筒形,乳黄色,头黄褐色,胴部13节,无足,前胸背板近方形,其后半部密生赤褐色小粒点,具稍凹陷的3对尖叶状空白纹。

1.1.4 蛹 纺锤形,长50 mm,淡黄色,尾部较尖削,轮生刚毛。

1.2 危害状 成虫啃食树干皮层,呈不规则块状伤疤,产卵刻槽多在1.5 cm左右粗的枝条上,呈“U”形。幼虫在枝干髓部蛀成纵向虫道,每隔一定距离向外有一圆形排粪孔,树干矮时,虫道可达根际,排粪孔下面的地面上常有成堆锯末状虫粪。

1.3 发生规律 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幼虫一般在5-6月开始化蛹,6-8月出现成虫,7月上旬为成虫出蛰盛期。成虫羽化后,先咬食寄主嫩枝皮层和心材部咬一“U”形刻槽,将卵单粒散产于刻槽木质部伤口内,产后用黏液封闭槽口。初孵幼虫先向上蛀食,再向下沿树干木质部边材蛀食,逐渐蛀入心材,沿髓心向下蛀食。若寄主树干低矮,幼虫可蛀至根际。幼虫在虫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咬一圆形排粪孔,两排粪孔之间的距离随虫体的增大而加长。虫道直而光滑,无虫粪。幼虫经过两个冬天,于第3年4-6月在虫道内先咬一羽化雏形,然后作蛹室化蛹。

1.4 防治措施

1.4.1 人工防治 结合冬剪,剪除带有刻槽的虫枝。6-7月成虫集中出现时期,在果园及附近林间捕捉成虫。7-8月检查产卵刻槽或根据排粪孔情况,用小刀或铁丝刺杀卵和幼虫。

1.4.2 药剂防治 生长季节应用大型注射器,不带针头,将80%敌敌畏乳油、乐果乳油或50%马拉松乳油50~100倍液向自下第2个排粪孔内注射药液,至最下一个排粪孔药液流出为止。也可用棉球蘸药液塞入最下1~2个排粪孔内,再用泥封住。应用磷化铝片剂和毒签自天牛最下一个排粪孔塞入,然后用泥封住。

1.4.3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桑天牛啮小蜂,早春将带有卵寄生蜂的枝条捆成小捆挂于果园内,让寄生蜂飞出寻找天牛卵寄生。

2 豹纹木蠹蛾

主要危害苹果、梨、核桃、石榴、刺槐、香椿、玉米、棉花等多种树木和农作物。幼虫蛀食枝条,导致枝条枯死或折断。

2.1 形态特征

2.1.1 成虫 体长13~25 mm,灰白色,具蓝黑色斑点,胸部覆盖白色绒毛,中胸背面两侧各有3个蓝色圆斑。前翅灰白色,密布大小不等的青蓝色斑点,前翅外缘和后翅外缘各有8个青蓝色斑点,腹部第3~7节的背面及侧面各有5个横向排列的蓝黑色毛斑。

2.1.2 卵 椭圆形,长0.8 mm,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为棕褐色。

2.1.3 幼虫 体长约30 mm,初孵时紫黑色,近老熟时为淡赤黄色,前胸背板黑色,后缘有锯齿状小刺,中胸至腹部各节有黑色颗粒状突起,臀板黑褐色。

2.1.4 蛹 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端有短刺。

2.2 危害状 受害枝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往往有一蛀食环,其上部枝梢多干枯,枝条髓心有自下而上的蛀道,外部有排粪孔。正在发芽长叶的枝条若受害,则新叶及嫩梢很快枯萎。

2.3 发生规律 一年1~2代,以幼虫在枝条内越冬。翌年果树萌芽时开始取食或转枝危害,5月上旬在枝条虫道内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白天静止不动。卵多产于枝梢上部叶片背面、芽腋、树皮缝隙或旧虫孔等处。初孵幼虫从叶主脉或芽腋处蛀入,沿枝条髓部向上蛀食。幼虫稍大后转移至新梢基部蛀入取食,在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一环形沟导致枝枯。一般在第2次转梢时,多危害2~3年生枝条,最后危害多年生枝条。11月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状态。

2.4 防治措施

2.4.1 剪除虫枝 结合夏剪,根据新梢先端叶片枯萎的症状和枝条及地面上的虫粪,及时剪除虫枝烧毁。

2.4.2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趋光特性,在成虫出现期进行灯光诱杀。

2.4.3 药剂防治 在虫口密度大的果园,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喷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0%杀灭菊酯2 500倍液、2.5%溴氰菊酯2 000~2 5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3 苹果小吉丁虫

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海棠、梨和桃等果树,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影响养分疏导,削弱树势。

3.1 形态特征

3.1.1 成虫 体长6~11 mm,宽2 mm左右,楔形,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呈横长方形,两侧圆弧形,背面具横纹,鞘翅表面有均匀刻点,近鞘翅2/3处各具一淡黄色绒毛斑纹。

3.1.2 卵 椭圆形,长约1 mm。初产时白色,近孵化时变为褐色。

3.1.3 幼虫 老熟时长16~22 mm,乳白色,扁平细长,分节明显,前胸膨大,中后胸特别小,头小,常缩于前胸内。腹部10节,第7节最宽,末节有一对褐色骨化的齿状尾刺。

3.1.4 蛹 体长6~10 mm,初为乳白色,羽化前变黑褐色。

3.2 危害状 受害枝干皮层有充满虫粪的虫道,表皮呈水渍状,虫疤上有两排小孔,有红褐色树液渗出,俗称冒红油,干后呈黄色胶滴,凹陷变黑,树皮翘裂,最后呈黑褐色坏死伤疤。受害严重的幼树枝条多枯死,多早期落叶。

3.3 发生规律 河北一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皮层蛀道内越冬。第2年3月下旬开始蛀食危害。5月中下旬蛀入木质部做船形蛹室化蛹,前蛹期10 d左右,蛹期10~15 d。成虫羽化后经过8~10 d咬破皮层钻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出蛰盛期。成虫早晚和阴雨天静止不动,中午活跃,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常在枝条分叉处、枝干粗皮缝和芽的两侧产卵,卵期10 d,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蛀入表皮下取食,至11月上中旬停止活动,在虫道内越冬。

3.4 防治对策

3.4.1 加强检疫 苹果小吉丁虫为国内检疫害虫,严禁带虫苗木和接穗外运。对带虫苗木和接穗可用氢氰酸进行灭虫处理,疫区应建立无虫苗圃。

3.4.2 人工防治 6月下旬成虫羽化前,剪除虫枝,清理死树、枯枝,进行灭虫处理。在成虫发生期于清晨震动枝干,利用其假死性捕杀落地成虫。

3.4.3 药剂防治 早春树液流动至展叶前,用75%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加入煤油1∶30配成油剂涂刷虫疤。5-6月份幼虫蛀食危害时,用5~10倍敌敌畏乳油稀释液涂刷枝干受害部位;成虫出现盛期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喷洒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

S436.611.1+9

B

1006-9402(2016)03-0015-01

2016-04-20

作者邮箱:liuyingsheng01@126.com

猜你喜欢
蛀食前胸排粪
城市昆虫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以蛀食类害虫为例
为什么樱桃不能和梨苹果混种
看透事物的另一面
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对比
用废旧外轮胎垫蜂箱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猕猴桃小熊
会叩头的虫
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桃园红颈天牛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