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2016-03-09 01:39张小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室上性肾衰窦性心

张小丹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张小丹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记录患者的血液透析次数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年龄的关系,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50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治疗725次,发生心律失常132次,其中36例为室上性早搏,32例为室性早搏,30例为心房颤动,27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4例为窦性心动过缓,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年龄>50岁的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结论在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慢性肾衰竭;心律失常;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也可称为尿毒症,是由多种慢性的疾病引起肾功能的损害和进行性恶化,导致患者机体的排泄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从而出现全身各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1]。在慢性肾衰的治疗中血液透析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然而血液透析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影响[2]。本次作者对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在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原发性疾病:高血压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多囊肾4例,药物性肾损害4例;透析时间2~12个月,平均时间(6.0±2.0)个月,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心电监护,选择碳酸氢盐为透析液,以中空纤维聚砜合成膜为透析膜 ,透析膜面积1.2~1.6cm2,并使用反渗透水,血流量设置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透析温度维持在37℃,钠离子浓度维持在(135±5)mmol/L,钙离子浓度维持在(1.3±0.1)mmol/L,平均脱量约为(2.5±0.2)kg/次,透析治疗一般时间为3~4 h/次,2~3次/周,患者实际透析治疗时间应根据其透析中尿量来定,若患者24 h尿量≤800ml,每周透析治疗时间应>15 h,若患者尿量>800ml,则每周的透析治疗时间>9 h。

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面色的变化,并定时对患者采取心脏听诊。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大汗、胸闷、呕吐、恶心等症状,结合患者的心电监测结果判断是否为心律失常,并根据症状表现采取对症治疗,立即将透析的血流速度降低,予以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若患者在采取上述对症处理措施后其大汗、呕吐、胸闷等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则使用碘胺酮加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透析结束后抽取患者静脉血约5ml进行血液相关指标浓度检查,并与透析前做对比。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血液透析次数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年龄的关系,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用药15min内,临床症状消失,恢复为窦性心律,心室率<100次/min;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在用药15~30min内,心室率下降>20%,向窦性心律转复;无效:用药30min内症状无改变,心律失常请况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50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治疗725次,共发生心律失常132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8.2%。其中36例为室上性早搏(27.3%),32例为室性早搏(24.2%),30例为心房颤动(22.7%),27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20.5%)、4例为窦性心动过缓(3.0%)、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2.3%)。50例患者中,年龄>50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次,%)

2.2 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治疗,有35例患者治疗显效,11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50例患者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2.0%。

3 讨论

慢性肾衰使患者机体正常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紊乱,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水钠失衡、心血管系统等全身各系统的受累,诱发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等各种并发症[3],在心血管的病变中,患者的心肌病理性改变会增加心脏前负荷及钠水潴留,使患者的血容量出现明显的波动,从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患者的活动减少、透析不充分、血脂异常及毒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潴留等原因均会引起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

血液透析产生的心律失常中,室性早搏、心房颤动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患者可出现胸闷、呕吐、心慌等表现,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导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对于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改善电解质紊乱、贫血等相关对症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缺氧状态,减低超滤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若患者为窦性心律不齐或房性早搏,不需着急用药,发作比较频繁时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若患者出现心房颤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情况,应使用胺碘酮治疗,若患者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情况,可应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处理,若采取以上药物处理方法仍为无效,则应立即停止血液透析,进行电转复[5]。本次研究中,经过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患者透析时心律失常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

综上所述,在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的措施,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1]陶瑾,申新宏,马丽丽.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84-85.

[2]杨宏.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临床研究,2016,8(1):56-58.

[3]李蕊.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6,8(20):138-139.

[4]郑建国.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102-103.

[5]赵庆瑞.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107-1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38

2016-09-27]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室上性肾衰窦性心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病人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窦性心率震荡与QT离散度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