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脑外伤患者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6-03-09 01:39杨辉管军渠敬峰朱保平徐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氧分压脑外伤血氧

杨辉 管军 渠敬峰 朱保平 徐锋

重型脑外伤患者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分析

杨辉 管军 渠敬峰 朱保平 徐锋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脑外伤患者采取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8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接受高压氧治疗)和研究组(40例,接受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改变情况,颅内压、动脉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27、59.93、113.66、95.56、5.05、34.91,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采取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重型脑外伤;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治疗效果

由于严重创伤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属于车祸伤或是高处坠落伤,其中存在严重脑外伤患者数量比较多,患者容易并发颅内血肿,倘若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接受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方法非常复杂,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同时患者会产生各类并发症[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生活能力量表改变情况,颅内压、动脉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3±7.6)岁,男36例,女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0±7.7)岁,男40例,女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以及营养脑神经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接受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使用冰毯以及冰帽对患者全身以及头颅局部开展降温处理,保持患者肛门温度处于33~35℃,依照患者颅内压改变情况,通常低温4~7 d,当患者颅内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病情稳定之后停止治疗,采取常规方式复温[2];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当患者能够自主呼吸、潮气量正常、生命体征显示稳定并且颅内出血获得控制之后为其实施高压氧治疗,一般情况下,升压时间在13~17min,稳压保持70~90min,减压时间在30min;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压力保持在2~2.5 ATA,治疗1次/d,治疗10 d作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情况,颅内压、动脉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3 d,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治疗后3 d,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4 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改变情况对比(±s,kPa)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改变情况对比(±s,kPa)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5 d 治疗后7 d研究组 40 4.83±0.18 3.88±0.16ab 2.42±0.06ab 2.00±0.03ab对照组 46 4.81±0.20 4.18±0.14a 3.59±0.11a 3.03±0.05at0.48 9.27 59.93 113.66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研究组 40 90.13±0.16 97.29±0.15ab对照组 46 90.18±0.13 94.30±0.14at1.60 95.56P>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对比(±s,kPa)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对比(±s,kPa)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研究组 40 10.13±1.49 13.16±1.14ab对照组 46 10.19±1.31 11.83±1.28at0.20 5.05P>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研究组 40 66.11±3.08 98.01±1.77ab对照组 46 65.28±3.11 85.05±1.67at1.24 34.91P>0.05 <0.05

3 讨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患者在发病之后得到及时并且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中一般为患者降低颅内压之后再进行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通常不理想[3]。通过对本文所选86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颅内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文献报道显示[4],高压氧可以使患者颅内压下降,改善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加快受损脑组织恢复。亚低温是指轻度低温33~35℃以及中度低温29~32℃的合称,近几年,关于亚低温治疗脑缺血以及脑外伤的报道很多,在临床中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全身性降温起到降脑温作用,但依旧存在高并发症的缺点,其中包括出血倾向、复温休克、心律失常、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同时全身亚低温操作方式比较复杂,治疗费用高,所以一些专家提出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治疗的概念,即通过对脑部开展选择性降温,获得脑部亚低温状态[5,6]。选择性亚低温的主要治疗机制为:可以使患者脑细胞中钠离子水平下降,降低血红蛋白外渗,并且可以提高钾离子水平,缓解患者脑血肿和脑神经受损程度;缓解因为凝血酶导致的脑血肿,对于凝血酶引发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提升加以抑制,从而降低神经细胞凋亡;使患者手术之后中枢神经系统性高热现象下降,对于患者颅内压起到调节作用;降低患者脑细胞对于葡萄糖和氧的需求,减少脑代谢水平,对于血脑屏障起到保护的作用[7,8]。

综上所述,对重型脑外伤患者采取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许永华,张翔宇,景炳文,等.选择性脑亚低温对犬心脏停搏后脑脊液内谷氨酸含量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3):142-144.

[2]赵邦,朱诚义,彭和平.24 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人工冬眠及头部降温治疗.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2,14(3):182-183.

[3]胡殿雷,柳宪华,于效良,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创伤外科杂志,2003,5(2):100 -101.

[4]Hansen G,Grimason M,Collins JW,et al.Selective head coo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acute liver failure in a newborn with disseminated herpes infection.Springerplus,2013,2(1):1-5.

[5]朱诚,江基尧.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和应用.中华创伤杂志,1997,13(1):1-3.

[6]Jiang J,Zhu C,Lu Y,et al.The effects of mild hyperthermia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Chin J Trarmatol,1998,1(1):17-20.

[7]关键雄.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广东医学,2000,21(8):681-682.

[8]Dietrich WD.The importance of brain temperature in cerebral injury.J Neurotrauma,1992,9(2):475-4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50

2016-10-26]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锋

猜你喜欢
氧分压脑外伤血氧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