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2016-03-09 01:40廖思俭张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回顾性不合理儿科

廖思俭 张翀

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廖思俭 张翀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方法40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4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对照组患儿中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制定解决方案,于观察组患儿中实施。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率为7.50%,较对照组的25.00%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对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并执行,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回顾性分析

临床上抗生素应用广泛,加之新药不断增多,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越来越普遍[1],本文旨在对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14年5月~2016年6月于本院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40例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患儿作为对照组,4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2∶18,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89±2.44)岁;观察组:男与女性别比例为23∶17,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47±2.0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分析对照组患儿使用抗生素情况,将其抗生素使用频率、类别、名称、给药方式、使用剂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发生原因,给出解决措施。将解决措施应用于观察组患儿中,以消除抗生素应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具体如下:①加强管理:对于科、院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对各个科室的抗生素耐受情况、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及时上报给院管理层,实施责任划分制度,根据医院的通报通知对本科室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合理调整,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对于病房管理,应重点注意交叉感染途径,并尽量避免,对于预防性用药尽量避免。②加强培训工作: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的抗菌药物指导意见,对抗生素进行严格分级,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用药规范培训,使其掌握药物的抗菌谱、特性、不良反应等;并向医护人员重点强调患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注意随时调整用药,在保证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常用、价格适宜的窄谱抗菌药,尽量提高疗效、价格比;医护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促使家长对病情发展进行充分了解,以免出现求快速痊愈的心理,对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减少作用。③病原学检查:加强与患儿家长沟通,及时、正确留取患儿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后,尽可能根据其结果选择合适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更换药物的频率,对于患儿痛苦、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均有减轻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儿有2例存在药物种类使用不当、4例剂量不合理、2例联合使用不当、1例疗程不足、1例给药方式不合理,其不合理用药率为25.00%;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存在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1例剂量不合理、1例联合使用不当,其不合理用药率为7.50%;观察组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0,P=0.03<0.05)。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对照组患儿的用药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改善儿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分析发现,对照组中存在以下情况:①医护人员使用不当,药物剂量过大、预防性用药及不合理给药途径,均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静脉炎、过敏等现象[2];对于时间依赖型药物,没有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不仅不利于病情改善,且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在联合用药中,重复用药、大范围用药情况均存在,不仅不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极易产生毒副反应、增加治疗费用。②家长存在希望快速治愈的心理,拒绝遵循医嘱,希望使用强效药物,而拒绝安全性较高药物。③不重视药敏试验,无法取得家长有效配合,标本的采集工作未到位。④价格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存在偏用某类药物现象,以个人利益选择药物。

研究发现,对照组患儿的不合理用药率为25.00%,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7.50%,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李晶等[3]对2500例病历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方案,结果发现,药物预防使用的几率由56.64%降至28.92%,这亦充分说明回顾性分析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并执行,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1]喻甫权.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合理性.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67-868.

[2]王亚民,高鹏,李树钊.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1053.

[3]李晶,王庆阳,徐咏.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的回顾性分析.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42-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88

2016-10-26]

523900 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廖思俭);东莞市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翀)

猜你喜欢
回顾性不合理儿科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