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养猪的注意要点

2016-03-09 01:46刘玉松赵晓明芮志立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4571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群猪舍

刘玉松 赵晓明 芮志立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 457100



北方冬季养猪的注意要点

刘玉松赵晓明芮志立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457100

温度降低容易对猪群造成应激,减缓猪群的生长速度,引发疾病,降低养殖效益。所以,北方冬季养猪应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猪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

1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

冬季应在猪舍内安装保温设施,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产房温度要保持在22~25℃,昼夜温差不大于3℃,否则容易引起仔猪拉稀。猪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表脂肪沉积少,抗病能力差,要实行暖房产仔,这是保证仔猪全活全壮的基础。温度计要放在与猪群大约平行的位置,防止温度测量不准确。平时可以通过观察猪群的状态来判断其冷热,当猪群扎堆严重时,表示温度过低。冬季猪舍内的湿度越大,越能够促进细菌的繁殖,容易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及皮肤病,所以保持猪舍干燥很重要。要训练仔猪定点排粪,减少或避免水冲圈,增加干清粪的次数。选择合理有效的消毒药,适当地减少消毒次数。在猪舍保温的同时注意加强通风,防止过多的有害气体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一般来讲,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换气通风的最佳时间。要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最大限度保持猪舍的空气清新。

2 修复猪舍,做好消毒工作

冬季来临之前对猪舍进行修复,为防风防寒做好准备。同时搞好猪舍卫生,经常对猪圈消毒,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具体做法是先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再用20%~30%石灰乳或者2%~3%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然后用水冲洗。

3 加强防疫,注重营养

(1)加强防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口蹄疫、伪狂犬和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一旦发病要严格封锁、消毒,按照要求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2)注重营养。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的健康有重大影响。高水平的营养供给,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保证猪有一个较好的体况,能有效提高猪抵御疾病的能力。在生产中应按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饲喂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并根据猪的体重和采食情况变化适时调整日粮配方,促进猪对日粮的消化和吸收。冰冷的饲料在冬季对猪群的影响很大,要尽量饲喂干粉料,或采取温热水拌料饲喂。

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和肌内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取自由采食,冬季夜晚的时间长,饲喂时间应提前和延后或增加夜饲。冬季因机体维持体温的需要,可适当提高饲粮的能量水平,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仔猪可添加油脂类高能饲料,大猪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数量。

4 搞好冬季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

(1)猪呼吸道疾病。猪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季,有些猪场死亡率可达30%,是防治的重点。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多发冬季,是猪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的可达一个月。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以仔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多发。病猪精神不振,张口呼吸,并发出哮喘声,咳嗽少而低沉,黏膜发紫,死亡率较高,病程7~10天。慢性型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猪发病初期常见短而少的干咳,久之变为连续性痉挛性咳嗽,尤其以早晚以及运动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最为明显。病程可拖至2~3个月甚至半年,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因影响生长发育而成为僵猪。饲料中添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缓解病情。

猪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呈地方流行性。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一侧,不愿走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发病初期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肺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预防用猪流感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2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流行期间要防止易感猪与感染动物接触,可试用板蓝根冲剂防治,用量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含量确定。对病重猪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连续注射5天。

(2)猪胃肠道疾病。猪的胃肠疾病可造成猪拉稀、腹泻乃至脱水,粪便腥臭难闻,造成猪舍环境潮湿和臭气污染。因此,要掌握猪胃肠疾病的发病规律,密切注意猪的吃食和消化情况,及时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排黄色稀便为特征,少有呕吐,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该病的病程较急,发病后一般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如果发现猪群中有一只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可内服卡那霉素,并配合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仔猪白痢又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流行性。该病以排白色糊状稀便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也不高,但治疗不及时容易形成僵猪。用强力霉素、土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以呕吐、腹泻、脱水和小肠绒毛萎缩为特征,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发生严重脱水和死亡,死亡率高达50%。该病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人工感染潜伏期1~2天,自然感染潜伏期4~5天,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病。1周龄内仔猪感染症状严重,粪便呈黄色或浅绿色,常因严重脱水在3~4天内死亡。断奶仔猪和育成猪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精神沉郁和食欲减退,一般经2~3天能康复。预防可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接种。对妊娠母猪的免疫可保护仔猪,也可用于主动免疫保护不同年龄的猪只,主动免疫后2周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6个月。治疗方案为及时补液,使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幼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而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足、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可促使该病发生,若继发感染可加重病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治疗可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和复方葡萄糖溶液。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投喂收敛止泻剂,使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5%~10%)和3%~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预防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免疫预防。

传染性胃肠炎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整群中迅速传染。病死猪的回肠和空肠绒毛膜变短是该病的特征病变。各种品种、性别和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但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近乎100%。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发病症状轻微,大多能自然康复。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群猪舍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