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管理在中塞医院抗埃博拉病区中的应用

2016-03-09 15:43黄顺,于晓莉,吴建中
护理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管理在中塞医院抗埃博拉病区中的应用

黄顺,于晓莉,吴建中,王丽珍,姚红,刘冰

关键词:护理管理;标识;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50%~90%[1],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本次埃博拉疫情自2013年12月在几内亚爆发,截止2015年1月12号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报告已有21 171例病人感染,8 371例病人死亡,救治任务十分严峻。由我院抽组的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受命,奔赴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郊区的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执行抗埃任务。由于塞拉利昂官方语言为英语,民族语言主要有曼迪语、泰姆奈语和克里奥尔语等,大部分病人讲土语,多数塞方护士说当地口音的英语,导致出现沟通障碍。医护人员厚重的防护穿戴影响身份辨认,在防护细节上不能出现任何疏忽。因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塞拉利昂医务人员紧缺,不断有新的医务人员被招募。护理标识是指为保障临床医疗护理及病人安全,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应用规范的图案、文字对护理工作中需要提醒的工作环节进行行业特征标识的总称[2]。护理标识的应用促进了双方交流,提示了护理行为,对新护士达到了警示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增强了护士风险意识,加强了病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护理人员差错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积极的应用价值[3]。

1设计与方法

1.1护理标识设计原则以与医院的整体标识相协调为基础,对颜色、形状、字样及其挂放位置精心选择,要求规范、统一、醒目、美观[4]。图文并茂,充分体现标识的科学性、针对性、艺术性。

1.2护理标识设计的目的尊重病人,避免纠纷,警示护士,减少失误,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充分体现标识的预警性,实用性[5]。体现人性化管理,达到安全的目的。

1.3护理标识形式采用颜色醒目、字迹清楚的标牌、标签、条形码等,以粘贴、悬挂、插卡等方式放在所表示对象相应醒目的位置。

1.4护理标识的应用实施

1.4.1个人防护装置(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标识

1.4.1.1PPE摆放标识PPE物品准备包括11件,其中防护服、防水隔离衣和橡胶手套有型号的要求,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穿取,用白底黑字的标识牌标注大小型号,并将用物按大小型号进行摆放和及时补充,拿取时从右到左,补充时从左到右,遵循按失效时间先后使用物品原则。由于防水雨靴是消毒后复用的,为了快速找到合适的雨靴,用黑色马克笔在每只靴口内侧标注靴子的左右及鞋码,定期检查防水雨靴内标识,如不清晰用马克笔重新标识。

1.4.1.2PPE穿脱流程标识在进入埃博拉病区前,医务工作者要经过至少1个月的穿脱PPE训练,为了防止一切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尤其在工作人员劳累、疲乏、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时,易出现脱PPE时流程记错被污染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在穿PPE室,张贴白底黑字的穿脱流程图标识。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张贴了穿脱PPE流程中英文图片标识,非常形象,配上图片让中塞双方医务人员一目了然。在相应的缓冲间,制作了脱PPE流程图标识,分别张贴在第一、第二缓冲间,随时提醒按正确流程操作。

1.4.2人员标识

1.4.2.1医护人员标识在埃博拉污染区工作的医务人员采取4级防护,穿着PPE后不易辨别体貌、声音。因此设计了代表中塞双方身份识别的胸贴,胸贴上设置姓名及职务栏,进入病房时,双方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好后粘贴在胸前醒目位置,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在清洁区,人员的识别是将胸贴图案做成胸牌佩挂在脖子上,标注姓名和职务栏,随时佩戴,方便医务人员识别。

1.4.2.2病人标识病人身份标识采取的是手腕带标识和床头卡标识。医院在暴发埃博拉疫情前由我国负责管理,疫情发生后交给塞拉利昂政府,沿袭的是我国医院管理模式。由于收治对象是疑似和确诊病人,所有新院病人均用粉色腕带标识,在粉色腕带上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抽血号。检出阳性病人后,加用蓝色腕带标识。同时佩戴粉色和蓝色腕带是确诊病人,当检测为两次阴性结果,除去蓝色手腕带,当病人出院时除去粉色手腕带。床头卡标识:病人入院时,由接诊护士在了解其病情、填写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评估后完成分级护理标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硬质卡片插在床头牌内。床头标识能让护士掌握病人基本信息。

1.4.3区域标识

1.4.3.1建立区域标识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间,以黄底黑字标识注明第一缓冲间和第二缓冲间。警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区域管理,防止发生感染。

1.4.3.2治疗车的区域标识中塞医院是所综合医院,由于埃博拉出血热的广泛流行,改建成传染病医院,塞方护士的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抽血车、输液车上无菌物品、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混放,用过的针头随处放置。为了规范治疗车的管理,防止利器伤的发生,保证人员安全,将治疗车上的物品按区域固定位置放置,用白底黑字塑封好的英文标识清楚标明物品名称及所放位置。并将锐器伤和沾染血液后的处理方法制作成流程图,塑封后放置在治疗车上起到提示作用。

1.4.4环境危险标识由于缓冲间和病房进行的是时时消毒喷淋,地面湿滑,用黄底黑字标识:小心地滑。提醒工作人员及病人防止滑倒,保证安全。

1.4.5入院告知标识由于中塞医院是留观诊疗中心,收治的有疑似和确诊病人,在分诊大厅摆放90 cm×60 cm大小的公告标识,标识牌醒目的用英文注明病人入院后注意事项,尤其是严格遵守接触隔离原则,标识图案上方为塞拉利昂国徽,下方为我方队徽。并做了4块类似公告牌,大小为45 cm×35 cm,分别摆放在每个病区入口醒目位置,有利于病房的管理。

2结果

自2014年11月开始在病区应用以上标识,病人的接触隔离管理更加规范,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对标识管理的满意度为100%,病人满意度为98%,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率为0%,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未发生血液污染,未发生工作人员及病人跌倒。

3讨论

标识管理在保证抗埃博拉病区工作人员零感染、意外伤及病人不发生交叉感染起到了一个安全有效的预警作用。工作人员在温度30 ℃以上,湿度>70%的环境下工作,11件防护用品穿13个步骤、脱23个步骤,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易引起感染,进入病房不到40 min,全身湿透,由于大量出汗N99口罩内因汗水导致透气性下降,会有憋气现象,易出现疲劳、紧张等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可导致常做的操作程序发生失误。所以色彩鲜明的标记会引导医务人员联想到风险,意识到工作失误会引发的危险后果,在标识的警示和提醒之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护理标识的应用对下一批援塞人员起到警示提醒作用,降低风险系数,增强护士的风险管理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平安顺利交接。标识在中塞医院的使用强化了中塞双方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突出细节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效提高了中塞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2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9):483-485.

[2]蒋萍,熊楚梅,张敏.标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B):28-30.

[3]陈红.护理标识在病区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药,2011,7(17):127-128.

[4]林明芳.护理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当代护士,2010(1):145-146.

[5]张敏,聂雷霞,喻娟.系统规范护理标识在静脉治疗细节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A):65-66.

(本文编辑苏琳)

(收稿日期:2015-01-24;修回日期:2015-10-26)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50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1C-0383-02

作者简介黄顺,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于晓莉、吴建中、王丽珍、姚红、刘冰单位: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
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浅谈新木桶原理在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