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配合艾灸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37例

2016-03-09 22:37
光明中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血海急诊科艾灸

陈 欣



点穴配合艾灸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37例

陈 欣

目的 观察穴位点按配合艾箱灸法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急诊科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方法 对2015年5月—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37例急诊重度痛经患者,选用穴位点按配合艾箱灸法施治,观察治疗效果,并讨论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科学性。结果 1次治疗后37例患者中,疼痛消失20例,占54.05%;疼痛减轻17例,占45.95%,有效率100%。该治疗方法,立论有据,选穴合理,易于操作。结论 穴位点按配合艾箱灸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可为急诊中治疗本病借鉴。

点穴;艾灸;三阴交;神阙;急诊;痛经

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称为痛经[1]。其中症状严重者称为重度痛经,约占18%,该类患者往往有心理负担,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2],更甚者还会有晕厥及虚脱等凶险的情况发生[3]。西医主要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缓解子宫肌肉收缩来镇痛,需每个月经周期服药,且有消化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经验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突出,且往往可彻底治愈,而对于很多急性重症痛经患者,在针灸处理后能很快缓解,为进一步的治疗或抢救争得了时间和机会[4]。笔者在急诊科应用点穴配合艾灸疗法治疗重度痛经患者37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均为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度痛经患者。其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2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经诊断,全部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5]: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且属于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6]总分>14分的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穴位点按 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拇指在患者双侧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穴附近探寻,找出有压痛、结节、条索等病理性反应点处;医者用拇指依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顺序点按,力量以患者明显感觉穴位处有酸胀困痛感为度,每穴点按5min,待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后(如不缓解可延长至10min),患者仰卧位。

1.2.2 艾箱灸法 医者把2根艾条(21mm×200mm)折成相似6段,用酒精灯点燃后,放于箱式艾灸盒(大小能够覆盖腹部经穴神阙、气海、关元为宜);让患者暴露出腹部,把准备好的艾灸箱放置于患者腹部施灸,待艾条燃尽,治疗结束。

1.2.3 注意事项 严谨按照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诊断标准诊断,且排除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等。医者选穴要准确,点按手法应到位,忌用指甲抠刮皮肤,以防擦破皮肤,且力度要适当,忌用蛮力。艾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宜,以防烫伤。治疗结束后,嘱咐患者去妇科行进一步诊断治疗,以更系统治疗本病,以防复发。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经统计,1次治疗结束后37例重度痛经患者,疼痛消失20例,占54.05%,疼痛减轻17例,占45.95%,有效率100%。

2.2 验案 李某,女,23岁,2015年8月13日就诊。患者于当日晚上10点左右出现经期小腹部疼痛,自服红糖水,症状不见缓解而逐渐加重,以致蜷卧于床难以自主活动,由其朋友帮助来我院急诊科。经详细问诊知患者已痛经1年,但既往疼痛不甚明显,经热敷休息后即可缓解,本次痛经或因近期嗜食冷饮诱发,来势迅猛,疼痛难忍。刻下见症:痛苦面容,面色苍白,查舌暗、苔白、脉沉紧。急选用上述方法治疗,点穴结束后,痛苦症状缓解大半,继用艾灸箱温灸腹部,治疗结束后,患者述疼痛完全消失。

3 讨论

《标幽赋》载:“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强调针灸疗法可快速挽救急危重症患者。这种突出的临床效果集中体现在救急、镇痛等诸多方面,有“立竿见影”之妙用,且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而不衰[7]。近年来,诸多医者大胆开展针灸治疗急症的尝试,对针灸治疗急症进行摸索、探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使针灸在急诊科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其有效治疗病种亦有增加。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冲任、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满盈而泻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故在治疗上应以温宫散寒,理气止痛为原则。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经验丰富[8],穴位点按与艾灸法操作简便易行,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

“急则治其标”,在急诊时面对重度痛经患者,首先在患者双侧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附近探寻病理反应点加以点按,可快速缓解疼痛症状。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血”证,故选取脾胃经以上诸穴,又《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将人体四肢百骸、脏腑器官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在病理上亦是传注病邪、反映病候的通路[9]。机体一旦有脏腑病变,气血运行不畅,可通过该通路反映于体表腧穴,出现特定的病理反应,如触痛、结节、条索、皮疹等[10]。这些病理反应点亦是针灸治疗疾病的扳机点,具有快速愈病之效。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要穴,《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可见血海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可广泛应用于月经病,尤其是痛经的治疗[11];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女子胞的功能与肝脾肾联系密切,因此本穴对妇科诸症甚有疗效,有“妇科三阴交”之说,本穴在所有治疗痛经的腧穴中应用频次居首位[12],且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痛经急性发作期表现出明显的三阴交穴压痛反应[13],因此,三阴交穴被作为治疗痛经的特定穴;足三里穴因其具有强大的扶正祛邪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穴有主治腹部诸疼痛,理脾胃,调气血之功效。故在本病急性发作时,运用穴位点按法对三穴产生良性刺激,使气血得行,经脉通调,通则不痛而快速镇痛。

“缓则治其本”,疼痛虽减,而邪气未除。《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指出了气血的通调,应以温为先。故加用艾箱温灸腹部。《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腹部为本病邪气盘居之所,任脉经穴神阙、气海、关元穴所在。《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脉气血的通畅与充养对胞宫行经、胎孕的功能有很大影响[14]。神阙是任脉要穴,灸之可温补元阳、调理冲任、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研究表明[15]灸神阙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具有明显的疗效;而气海穴为元气之海,气为血帅,可行瘀滞之血,正离经之血;关元穴为元精汇聚之处,二穴与胞宫直接相连,统治妇科诸疾。待疼痛症状改善后,温灸腹部上穴,共奏暖宫散寒、温经止痛、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之功。

总之,本法以穴位点按与艾灸施治操作简单,所选诸穴皆为治疗本病常用穴,针对性强,故能快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急诊治疗重度痛经患者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借鉴。

[1] 张晓丹.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61.

[2] 范楠楠,马玉侠,易敏,等.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影响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788-790.

[3] 张惠琴.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5):378-379.

[4] 艾炳蔚,陆斌,鲍超,等.急症针灸学大师吴旭[J].中医学报,2012,27(7):812-813.

[5]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

[6] Cox DJ, Meyer RG.Behavioral treatment parameter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l[J].Behav Med,1978,1(3):297-310.

[7] 夏兴军.针灸人中、涌泉、百会、十宣急救要穴169例急诊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8):77-78.

[8] 张秀艳.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概况[J].光明中医,2012,27(6):1276-1278.

[9] 刘清国,胡玲.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23.

[10] 王春清.实用经络穴位诊疗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59.

[11] 吴玉辉,郑常军,王平.针刺血海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6):401-402.

[12] 卜彦青,陈少宗,杜广中.原发性痛经现代针灸输穴应用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9):811-813.

[13] 苗艳换,赵吉平,云洁,等.痛经患者三阴交穴压痛反应研究[J].针刺研究,2014,39(5):401-405.

[14] 朱博,陈淑琳,李月,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规律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4, 33(4):371-374.

[15] 范楠楠,马玉侠,易敏,等.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影响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788-79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郑州 450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9.037

1003-8914(2016)-19-2853-02

�瑞华

2016-03-01)

猜你喜欢
血海急诊科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