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一突发性事件的网站新闻对比分析——介入系统视角

2016-03-10 08:25唐蓓蕾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权威性客观性

唐蓓蕾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关于同一突发性事件的网站新闻对比分析
——介入系统视角

唐蓓蕾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新闻网站也有不同的构建方式。本研究借助UAM Corpus Tool分析马航失联第一天,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的相关报道,对比其介入资源的使用。经研究发现,这两种语料在自言和借言、认可资源以及否认资源这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我们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这两种不同的网站所持有的立场不同,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网站新闻;马航MH370;介入资源;客观性;权威性

一、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P41)

近年来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由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社会关注性,近年来对于突发性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学等方面,语言学界对于突发性事件新闻却鲜有研究。

新闻的构建,为实现其公信力,新闻报道者经常引用他人的话语,但有时为实现自身新闻报刊的权威性,也构建自己的话语,这两种新闻的构建方式,分别成为借言(heteroglossic)和自言(monoglossic)。[1](P41)有关借言和自言在突发性事件新闻语篇中的应用,马伟林(2015)对比了《光明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有关韩亚空难的相关语料,在自言与借言的互动、借言动词和借言的消息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种报纸在拉开距离借言动词以及是否使用模糊消息源的声音方面有所差别,其他方面基本一致。相关研究还有Yew-Jin Fang关于同一事件的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的分析,从词汇、语法成分、标题等方面对比了大陆与台湾新闻,[2](P585~613)Bednarek(2012)讨论了英语灾难性报道中的评价意义构建。[3](P103~113)

2014年3月8日发生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涉及多个国家,伤亡较多,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在2014年3月8号发布的新闻为研究语料,研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里,两国网站的报道中的介入方式有什么差异。借助UAM Corpus Tool,对比介入资源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介入系统

评价系统是研究语篇语义层面人际意义的三个系统之一,是由Martin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是在一项有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所中学和其他场所语文水平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研究是“写的得体”(write it right)项目的一部分,此后由Martin以及他的学生等人共同将此研究发展成评价系统。而评价系统真正意义上传入中国是2001年,王振华教授一篇关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的简介的文章,[4](P32~35)自此,评价系统在中国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评价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也相应拥有各自的子系统。本研究主要采用介入系统来分析网站新闻。

介入系统进入大家的关注范围开始于1998年White发表的一篇题为Telling media tales: the news story as rhetoric的论文,他关注的是社会日常交际中介入资源的研究,随后在2002年以及2003年里,White等人提出介入系统的子系统,也就是自言和借言,这种分类借鉴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自言具有排除对话性,是对命题的直接陈述,不提及其他的声音或者承认其他可能的观点,借言有参照对话性,是以多种方式把多种可能性的观点引入到语篇中进行陈述和讨论。[5](P23~28)Martin和White提到借言又可分为对话扩展(expansion)和对话紧缩(contraction),前者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而后者则限制其他声音的出现,而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两个系统还包含了其他子系统。[6](P78)本研究将用Martin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来分析所选的语料。

三、语料及结果

本研究所采用的语料来自2014年3月8日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有关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语料建立语料库进行分析,其中中国日报网共有6篇,共计2787词,华盛顿邮报共有3篇,共计2912词。采用Mick O’Donnell的UAM Corpus Tool,建立语料库,并对语料进行手动标注,然后将两种语料中的介入资源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果:

表一:《中国日报》网站和《华盛顿邮报》网站

关于马航MH370失联报道介入资源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网站中,自言和借言资源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日报网中,自言和借言比率分别为48.65%和50.81%,而华盛顿邮报网,自言和借言比率分别为36.22%和63.78%,在借言资源中,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也有较大的差别,对话扩展总体来说多余对话紧缩,并且华盛顿邮报中的扩展和紧缩两种资源都多余中国日报网,分别为52.04%和11.73%。而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出现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否认(disclaim)和认可(acknowledge)的差异。否认在中国日报网中出现了12次,占总介入资源的6.45%,在华盛顿邮报网中出现了21次,占总介入资源的10.71%。认可在中国日报出现了77次,占41.62%,在华盛顿邮报中出现了100次,占51.02%,下文中,主要探讨在自言和借言,否认以及认可资源中出现较大差距的原因。

除了这几个方面的差异,这两种语料的介入资源也有相似之处,如宣称(proclaim)资源在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都只出现了两次,表明作者注意尽量避免这种过于主观的言论,尽量的想要联合读者。另外包容资源在这里用的也特别的少,分别出现了3次和2次,这表明,作者在联合读者的时候,也在尽量避免这种模糊不定的词语,来显示自身的权威性。

四、介入资源的分析

(一) 自言与借言资源的分析

由上可知,自言主要是作者自身发表的言论,而借言是作者援引他人的话来表达自身的观点,整篇文章都是在自言和借言相互互动之中完成的。[1](P41~44)由表一可见,中国日报网中的自言和借言比率分别是48.65%和50.81%,华盛顿邮报中自言和借言的比率分别是36.22%和63.78%,我们发现华盛顿邮报网中的新闻报道,使用借言资源比中国日报网多的多,其作者尽力避免自己发言,而通过援引别人的话来撇清自己,有关借言资源在下面两部分将进行详细的分析,这里我们重点分析自言资源的使用差异。根据UAM Corpus Tool的搜索功能,我们搜索到中国日报网及华盛顿邮报网中自言功能的使用情况,分别为90次与71次,根据具体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自言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飞机失事的情况;

Fight MH370 operating a Boeing B777-200 aircraft, departed Kuala Lumpur at 12:21am.

(2)飞机受害人及家属的情况;

A 36-year-old Malaysian who was waiting for his friend whom he only identified as Cheung.

(3)目前关于飞机搜寻的状况。

In a search operation involving at least a half-dozen nations.

据统计:

中国日报网的自言资源中,有关这三个方面的资源分别出现了11次、61次、5次,分别占总自言资源的12.2%、67.8%、5.6%,而华盛顿邮报网自言资源中,这三个方面的资源分别出现了34次、14次、23次,分别占总自言资源的47.9%、19.7%、32.4%。对比发现,虽然中国日报网中的自言资源较多,但是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说明失联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情况,对他们深表同情,这也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使用了大幅度的自言资源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情况进行描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另一方面,在华盛顿邮报网中,主要的自言资源是用来描述失联的飞机的情况,包括何时起飞,何时失联,涉及的人数,以及马航以前飞机失联的情况回顾,其次是关于对于飞机失联之后的搜救工作,而对于受害人及家属的描述比较少,原因也是站在美国的立场来说,在此次失联之后,仅有4名美国国籍的人失踪,所以他们对这方面的关注比较少。

总的来说,虽然中国日报网中自言资源多于华盛顿邮报网,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客观性不如后者,经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的自言资源是用于描述失联人员及其家属的情况以及对他们的同情,从这一点来看,这也是作者用来联合读者的一种手段。

(二) 认可资源的分析

认可资源属于归属资源(attribute)的一部分,它通过将命题归因于外部的声音,从而将该命题与文本内部作者声音分离开来。在新闻的构建过程中,作者通过承认资源援引他人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允许其他声音出现的可能性,表现其客观性,另一方面作者自己对于所说的内容不需要负责,这是新闻语篇中,多声资源里运用最多的一种资源,因为他可以有效的实现新闻的客观性。[7](P124~129)

认可资源主要通过转述引语来实现,转述引语(reported discourse)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是新闻记者表达其“无形意见”,进行“客观报道”的手法之一,也被称为“藏舌头的艺术”。[8](P9~14)转述语又可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Baynham(1996)认为直接引语使报道显得客观公正,因为这种形式等同于提供了支持默认事实陈述的证据。从这一点来看,直接引语比间接引语显得更加的具有客观性。据统计,中国日报网中,直接引语的数量是40次,占总转述引语的51.9%,而在华盛顿邮报网中,直接引语的数量是34次,占总转述语的3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报网相对于华盛顿邮报网有关于马航事件的报道更显得客观,使用直接引语,读者仿佛与说话人直接对话,从而联合了读者。

以上是从转述的方式来看这些认可资源的,下面从转述的来源来看,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根据具体的语料分析,发现中国日报网的语料里,转述来源主要是:

(1)飞机失联家属(共出现40次,占总来源的51.9%)

“Nobody contacted us and we knew nothing until we saw the news on the TV”,said a man.

(2)中国方面搜救人员以及专家(共出现16次,占总来源的20.8%)

For a normal flight, the aircraft would be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by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beacon system once it enters a nation.

(3)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及政府人员(共出现6次,占总来源的7.8%)

The Malaysia Airlines said there were 154 Chinese nationals aboard, including one infant.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马航失联的第一天,在一切搜救还未有成效的时候,中国日报网把重点放在了失联人员的家属方面,对于马航失联,从马来西亚方面,只是报道了失联的结果,以及马方现在所做的努力,援引的比较多的还有中国方关于失联飞机的分析。援引的来源一半来自于失联家属,可以联合读者,使读者对于马航失联人员家属产生同情,从而更加的关注搜救的过程以及后续的发展。

在华盛顿邮报网中,援引的来源主要是:

(1)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及政府人员(共出现33次,占总来源的33%)

Malaysia Airlines said it was working with authorities who had activated their search-and-rescue teams to locate the aircraft.

(2)飞机失联家属(共出现17次,占总来源的17%)

“He was a wonderful person and very intelligent,” she said.

(3)AP(associated press),路透社等(共出现12次,占总来源12%)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two oil slicks spotted off the southern tip of the country were between six and nine m...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Press.

华盛顿邮报网中主要的援引来源中,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和中国日报网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其数量不一样。从马来西亚方面的援引最多,说明华盛顿邮报网更加注重失联飞机的相关问题以及对此采取的搜救措施,而对于家属的援引相对于中国日报网来说少的多,表明对于失联人员的家属的关注度比较少,因为美国失联人数仅有4人,而中国失联人数有153人。唯一不一样的是第三类,对于路透社等通讯社的援引,在中国日报网中,对于这种类型的通讯社的援引基本没有出现,但是在华盛顿邮报中则出现了12次,并且是以一种特殊的双重援引的方式出现,如:

“All the four names are with me and have been given to our intelligence agencies”,Hishammuddin said, according to The AP.

认可资源的使用表明作者在承认一种声音的时候,同时也承认了多种声音存在的可能性,因此这里双重援引从表面上来看更近一步扩展了声音,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 否认资源分析

否认资源包括否定(deny)和反预期(counter)。Pagano把否定分为:显性否定,即被否定的断言得到明确的陈述和隐性否定:被否定的断言隐含在语境中。在本文所选择的语料中,都是属于隐性否定。而Pagano又把隐性否定分为四种:(1)否定背景信息;(2)否定语篇进行过程中的信息;(3)未实现的期待;(4)对比。[9](P250~265)

在两种语料中,均未出现第四种类型——对比。在中国日报中否定的前三种类型分别出现了2次、2次和4次,在华盛顿邮报网中否定的前三种类型分别出现了2次、5次、5次,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第三种类型的否定出现的次数最多,表明作者和受众共同的期待未得到实现,在马航失联的第一天里,各方消息都未确定,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失望和无助的心情。

反预期资源的使用方法是作者和读者一起分享价值观,一起对于出现的意外的事情表示惊讶,从而达到联盟读者的作用。

The families and relatives could do nothing but hope and pray.

在中国日报网中,仅仅出现了4次反预期,其中有两次是和否定一起出现的,而在华盛顿邮报中一共出现了9次反预期,其中有3次是和否定一起出现的。上一个例子是中国日报网中的一句话,假定读者认为面对马航失联,人们可以有所作为,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对此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期待和祈祷。

总的来说中国日报网中的否认资源少于华盛顿邮报网中的否认资源,否认资源的使用可以限制不同的声音在新闻中的对话,这使得新闻观点明确,具有权威性,但是否认资源的使用会限制其他声音的出现,从而远离一些读者群。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日报网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而华盛顿邮报网更加注重新闻的权威性。

五、结论

本文借助UAM Corpus Tool对中国日报网以及华盛顿邮报网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第一天的报道为语料,进行分析。语料库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语料在自言和借言,否认以及认可资源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自言和借言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新闻语篇的构建总是在借言和自言的互动中完成的,并对于两种语料中的自言资源进行分类,发现虽然中国日报网新闻中的自言资源多于华盛顿邮报网,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者比后者更具有主观性,缺乏客观性。原因在于,中国日报网中很大一部分自言资源是用来表达对失联人员及其家属的同情与关心,这符合中国日报网作为中国六大重点媒体网站之一所具有的立场——中国立场。在认可资源的分析中,我们从转述的方式以及转述的来源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认可资源。在转述的方式来看,中国日报网使用了更多的直接引语,使得新闻语篇显得更加的客观;从转述的来源来看,统计发现中国日报网中,援引的来源主要是失联人员的家属,华盛顿邮报网中,也有大量的援引来自于失联人员的家属,但是没有中国日报网多,这显示,在马航失联的第一天,除了关于马航失联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关于马航搜索的信息,所以新闻报道把重点放在了失联人员的安抚与同情关心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华盛顿邮报网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双重援引的现象,其目的是使新闻具有权威性,但是另一方面,拒绝了其他声音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一些持有不同意见的读者。

在最后的否认资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在否认资源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双方的侧重点不同,中国日报网侧重于联合读者,所以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否认资源,并且其使用的否认资源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和读者共同表达对于马航相关信息缺失的一种失望的心情;而华盛顿邮报网使用更多的否认资源是为了实现其新闻的权威性,但却在另一方面疏远了一些读者。

参考文献

[1]马伟林, 张欢雨.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与借言[J]. 外语教学, 2015,(2).

[2]Yew-Jin Fang. Reporting the Same Even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Print News Media Texts[J]. Discourse and Society, 2001, (5).

[3]Bednarek, M. & H. Caple. ‘Value added’: Language, image annd news values[J].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2012, (1).

[4]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5).

[5]赵民. 关于同一事件的英语社论的结尾对比分析——介入系统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4).

[6]Martin,J.R. & P.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7]马伟林. 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评价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辛斌. 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2).

[9]Pagano, A. 1994. Negatives in Written Text[A]. In M. Coulthard(ed.). 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C]. London: Routledge,1994.

[责任编辑:吕艳]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bsite News on the Same Breaking News Ev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agement System

TANG Bei-l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bstract:The disappearance of MH370 on March 8th, 2014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for the same events, different news wetbsit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new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appearance from two different kinds of newspapers, Chinadaily and the Washington post by UAM Corpus Tools. We aims to compare the engagement resources distributed in the two kinds of newspap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rpus Tools, we found that these two kinds of newspapers differ in three aspects, monoglossic and heteroglossic resources, acknowledge and deny resources. In the end, we 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

Key words:Website news; MH370; Engagement resources; Objectivity; Authority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6)01-0057-06

[作者简介]唐蓓蕾(1992-),女,江苏盐城人,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语篇分析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NJUSTWGY14002)项目。

[收稿日期]2015-12-02

猜你喜欢
权威性客观性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的出版偏倚、科学客观性和科学伦理——“奥司他韦事件”及其延展性思考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市场法的行为因素对评估结果客观性影响探析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论地方党报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责任
民主的悖论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性评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