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效果评价

2016-03-10 01:33周国平赵永兴王涛
海南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牙固位义齿

周国平,赵永兴,王涛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口腔科,海南 儋州 571700)

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效果评价

周国平,赵永兴,王涛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口腔科,海南 儋州 571700)

目的 观察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卡环式可摘义齿局部修复术,观察组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初佩戴义齿时和佩戴义齿1年后的咀嚼效率、固位力、牙龈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同时统计两组义齿总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佩戴1年后的咀嚼效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62±0.1)%vs(0.72±0.11)%,P<0.05],而观察组则无明显下降[(0.75± 0.05)%vs(0.73±0.14)%,P>0.05];两组义齿固位力佩戴1年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7.64±0.18)g vs(6.72±0.09)g、对照组:(7.61±0.15)g vs(5.21±0.37)g,P<0.05],而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佩戴1年后牙龈指数明显恶化[(0.74±0.21)vs(1.22±0.47),P<0.05],而观察组则无明显变化[(0.78±0.26)vs(0.89±0.34),P>0.05];两组义齿佩戴1年后牙周探针深度均明显增长[观察组:(1.81±0.06)mm vs(1.92±0.03)mm、对照组:(1.80±0.05)mm vs(1.93±0.05)mm,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齿总满意率为100%(3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1% (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具有更好的义齿修复效果,且稳定性更长久,造型美观,应用价值好。

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卡环式可摘义齿;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烤瓷牙;口腔修复

临床上牙列缺损是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其中,双侧后牙游离缺失(Kennedy I)是牙列缺损中最常见的分支形式,即“双侧后部牙发生缺失,远中牙槽内部已不存在天然牙”[1-3]。此类患者其牙咀嚼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因此其摄入的食物种类大大受限,且长期出现这种情况甚至可引发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口腔科领域针对此类病例实施牙体修复是普遍认同的最有效治疗方式,而最常用的修复疗法为活动义齿及种植义齿[4]。一般来说,活动义齿性价比相对较高,但佩戴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翘动、摆动、牙龈压迫等不良事件,患者依从性可随着佩戴的时长显著降低。种植义齿虽然很好地规避了活动义齿的诸多缺陷,但其价格昂贵,且部分患者难以实施种植手术。随着医疗科技的逐渐发展,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受到了学者的广泛认同。我院近年来也开展了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技术的临床专项研究,应用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对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临床修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确诊并收治的66例双侧后牙游离缺失(KennedyⅠ)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由口腔专科检查及X线影像学检查确诊。66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47~72岁,平均(55.4±8.6)岁;单上颌缺失29例,单下颌缺失18例,上下颌均缺失19例。排除牙周炎、牙龈炎、严重口腔颌面部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口腔肿瘤等患者,以及3年内接受过放疗等不适宜纳入研究者。所有患者均充分享有知情权,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男/女 年龄(岁)缺失范围单下颌缺单上颌缺失观察组(n=33)18/1554.7±7.4159 (例)失 上下颌缺失对照组(n=33) χ2/t值P值17/16 0.06 0.81 55.6±9.2 0.44 0.33 149 9 10 0.09 0.76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要求给予安装活动义齿,故为其实施常规卡环式可摘义齿局部修复术。所有患者实施修复前充分处理牙周疾患,且应用抗炎治疗遏制感染,完成以上预处理后遵循常规卡环式义齿修复流程常规实施义齿设计、基牙预备、印模提取及义齿加工。义齿制造完成后通知患者返院领取并佩戴,医师在其佩戴时密切观察义齿就位情况,并排除松动及翘动,而后患者尝试咬合,若义齿接触广泛,同时患者未发生显著不适及压痛即判定成功,若有异常则取下义齿,重新提取印模及加工义齿,再次尝试,直至满意为止。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术。低于本组患者基牙以烤瓷冠标准完善预备,栓道留置及固位臂留置基牙需特别制备,这两处基牙舌腭侧需额外磨除0.5 mm以保障舌侧支持壁强度和厚度。烤瓷联冠制作完成后患者先试戴,而后进行调磨,待尺寸合适后不予粘固并套入基牙上,以硅橡胶二次印模法进行印模提取,而后对游离端牙槽嵴实施压力印模,将上位记录参数后即可制作活动义齿。将制作好的活动义齿交付试戴,调整完善即可将烤瓷联冠粘固,此时,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已妥善就位,而后立即将活动义齿取下,为防止粘合材料未凝固时误入倒凹内。待固定义齿彻底牢固后,即可详细传授患者如何摘戴及保养活动义齿。

1.3 观察指标

1.3.1 咀嚼效率[5]该指标实施吸光度测定,并且用光密度值来表示。患者先充分漱口,咀嚼炒熟去皮的花生5 g,时长0.5 min,嘱其严禁吞咽其他食物,而是将咀嚼后的物质都吐在培养皿内,而后反复漱口至所有咀嚼物都充分吐出,将活动义齿取下,将粘着残渣也充分提取至培养皿内,最后再将所有物质转移至量筒中,以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充分搅匀1 min后再实施2 min静置,以吸量提取量筒内上1/3液层范围内的液体5 ml,并将这5 ml液体置入比色皿中,应用分光光度仪测定波长590 nm处的光密度值,连续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1.3.2 固位力[6]在上下颌两侧的第一磨牙颊面处分别以两根正畸用结扎钢丝实施固定,将钢丝顶端拧成圆环并连接在测试仪上,而后施加上下颌的张口力直至义齿脱位,义齿脱位瞬间测试仪测定的值即固位力,同样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1.3.3 牙周质量 对毗邻义齿首个基牙的颊侧近中、中央、远中,舌侧近中、中央、远中,合计6个位点实施检查,重点检查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评分标准[7]为:0分,牙龈健康;1分,轻度牙龈炎,牙龈颜色略改变伴轻微水肿,探诊不造成牙龈出血;2分,中度牙龈炎,牙龈亮红、伴水肿、探诊出血;3分,重度牙龈炎,牙龈红肿溃烂,有自发出血。牙周探针深度即应用探针插入龈沟内的最大针体长度,正常情况下探诊深度不超过2~3 mm[8]。

1.3.4 两组满意度比较[9]①满意:观察组烤瓷联冠无松动及崩瓷,颈缘严密无变形,活动义齿拆卸灵活且安装后固定紧密,无食渣嵌塞。对照组活动义齿无开裂、破损,摘戴方便,佩戴时舒服,咀嚼无异常。②一般:观察组烤瓷联冠轻度崩瓷、但不影响整体美观及应用功能。对照组活动义齿发生断裂,但成功修复。两组佩戴义齿均无不适,咀嚼正常。③不满意:观察组烤瓷联冠大范围崩瓷,对照组活动义齿松动或损坏显著,边缘密合度差。两组均发生食渣嵌塞及义齿脱落,牙龈发生红肿,基牙叩击痛阳性,义齿咀嚼功能显著下降,但义齿仍能使用。④修复失败:两组义齿均严重损坏或严重不适而无法佩戴,需彻底拆除、重新修复。将满意和一般纳入总满意率统计中。

1.3.5 观察方法 随访期1年。分别评价两组首次佩戴及佩戴1年后的咀嚼效率、固位力及牙周质量。两组满意度在随访期间随时由患者反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义齿综合指标比较 两组咀嚼效率首次佩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年后观察组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咀嚼效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首次佩戴时固位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年后两组义齿固位力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首次佩戴时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年后观察组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变差(P<0.05)。两组首次佩戴时牙周探针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年后牙周探针深度均显著增长(P<0.05),但组间佩戴1年后牙周探针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义齿综合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义齿综合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3 33咀嚼效率(%) 固位力(g) 牙龈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mm)首次佩戴0.73±0.14 0.72±0.11 0.32 0.38佩戴1年0.75±0.05 0.62±0.10 6.68 0.00首次佩戴7.64±0.18 7.61±0.15 0.74 0.23佩戴1年6.72±0.09 5.21±0.37 22.78 0.00首次佩戴0.78±0.26 0.74±0.21 0.69 0.25佩戴1年0.89±0.34 1.22±0.47 3.27 0.00首次佩戴1.81±0.06 1.80±0.05 0.74 0.23佩戴1年1.92±0.03 1.93±0.05 0.99 0.16

2.2 两组义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义齿总满意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见表3。

表3 两组义齿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在传统临床方案中,卡环式局部义齿修复术是最为经济便捷的牙列缺损修复治理方案[10-11]。该活动义齿充分地利用了基牙倒凹的深度及坡度,将卡环臂充分嵌入倒凹内获得足够的固位力。然而,该类义齿常年反复摘戴可诱发基牙松动,并刺激牙周引发炎症。同时,金属卡环长期应用固位力也会极大降低,造成后期的义齿脱落。同时,卡环式义齿若是其基牙发生松动,会失去应力固定,咀嚼时义齿可发生翘动,诱发基牙及缺牙区组织损伤。同时基托封闭性差,内部可蓄积食物残渣而诱发基牙龋齿,一旦基牙被拔除,局部义齿则再无法佩戴。因此,传统义齿修复其临床缺陷显著,临床上亟需全新的修复疗法克服这些缺陷。

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是当前口腔修复领域的划时代材料技术[12]。此材料的义齿栓体能够同基牙上的烤瓷联冠完美结合为一体,栓道则同义齿支架牢固连接,栓体与栓道之间能够产生灵活且牢固的摩擦和机械锁扣作用,其稳定、支持及固位作用显著。故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量大,尤其是残根牙留存率显著的牙列缺损,KennedyⅠ类及Ⅱ类牙列缺损中具有非常好的口腔结构替代作用。本次研究开展前即进行反复论证准备,最终制定了咀嚼效率、固位力、牙周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这四个量化指标作为系统评价指标。以更科学客观地评估和论证不同修复材料的综合临床效果。

本研究中两组咀嚼效率首次佩戴时和佩戴1年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咀嚼效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佩戴义齿后其立即获得了良好的咀嚼效率,且由于义齿质量的优越,患者1年后其咀嚼效率仍然保持稳定,而卡环式义齿随着佩戴时间的延伸,其自身的缺陷逐渐显现,发生撬动、松动、裂隙明显,故咀嚼效率在1年后显著下降。两组首次佩戴时固位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年后两组义齿固位力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说明两种不同修复方式在刚佩戴时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固位力,而对照组卡环式活动义齿由于需常年反复摘戴,诱发了基牙松动,再加上金属卡环长期应用的功能性疲劳效应,导致其固位力下降得非常显著。观察组虽然佩戴1年后义齿固位力也显著下降,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轻,且对照组的固位力下降是解剖学和材料学意义上的不可逆下降,而观察组的固位力下降是由于栓道内塑料垫圈老化、摩擦力下降导致弹性连接退化引发的,一般佩戴1~2年后将塑料垫圈进行更换,即可再次获得完善的固位力。

关于牙周质量,观察组治疗1年后牙龈指数无显著变化,对照组牙龈指数显著恶化,这说明对照组义齿对口腔内解剖结构、尤其是基牙和牙周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长期的机械刺激导致了牙周炎症的发生,使牙龈指数逐渐恶化。而观察组很好地克服了卡环式活动义齿对牙周刺激的缺陷,因而能够相对更好地保护牙周。而牙周探诊深度主要取决于鞍基区的牙槽嵴发生吸收的程度,这一变化是由于牙槽嵴承受过多的咬合力所致。对照组的牙齿咬合力完全由基牙承受,因此其牙槽嵴吸收显著,牙周探诊深度显著增加;观察组虽然大部分的咬合力系基牙承担,然而牙列缺损若是过于严重,鞍基区牙槽嵴仍不免承受显著的咬合力,因而长期下来观察组其牙周探针深度也显著增加,且负面病变程度与对照组相似,这是当前临床尚难以克服的缺陷。

总体而言,与常规卡环式活动义齿相比,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其临床效果是更为显著的,该修复义齿能够长期稳定保持优良的咀嚼能力,义齿的稳固度退化进程也更为缓慢、且通过二次修复稳固度能够逆转,且该义齿对牙龈不良刺激小,不引发牙周质量的整体恶化。此外,烤瓷牙做工精湛优良,造型非常美观,因而,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获得了更显著的整体满意度。

综上所述,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具有更好的修复体稳定性,能够长期保障咀嚼效率、极大减轻例工义齿对牙周的不良刺激,且造型美观,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1]兰旭,杨瑛.铸造卡环材料抗疲劳性能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9):56-58.

[2]张宇.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应用MK1精密附着体修复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84-85.

[3]张昀,张卫平,李立,等.太极扣附着体与卡环式活动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4):304-305.

[4]孟庆飞,孟箭.赝复体联合栓道附着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4,28(2):65-68.

[5]王明臻,汲平,赵俊.咬合重建患者的咀嚼效率测量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2):69-72.

[6]郝志红,王献利.义齿稳固剂提高全口义齿固位力和咀嚼效率的效果[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42-43.

[7]石晓玉.探讨套筒冠和精密附着体义齿联合应用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工程,2014,13(05):34-36.

[8]张瑛,武利军.Bredent锁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与卡环式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临床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3,57(01): 62-63.

[9]张昀,吴文桢,张卫平,等.太极扣附着体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41-142.

[10]金波涛,李江涛,吴卓,等.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6):8-9.

[11]林苑云,郑美华,韦佩伶,等.冠外固位体义齿基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3):130-133.

[12]张琦.栓体栓道式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159-160.

R783.6

B

1003—6350(2016)04—065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4.050

2015-07-21)

周国平。E-mail:787016304@qq.com

猜你喜欢
基牙固位义齿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钴铬合金烤瓷髓腔固位冠边缘设计对内冠适合性影响的研究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可摘局部义齿前部基牙邻面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种植支持式固定修复体两种固位方式的研究进展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可摘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预防措施